

造景:东方有个“好莱坞”
作者:卡生马钢道具库顶楼
阿国的置景公司正在为目前横店最大的仙侠剧组《千古玦尘》搭建场景。他开车载上我一同前往现场巡视,这是他每天的工作之一。我记得三天前在李少红拍摄《大宋宫词》的大庆殿旁边还是一片荒地,而今已经迅速起了一个能看到些雏形的“祭坛”,这个速度十分惊人。阿国介绍,现在还是搭框架的环节,再过几天框架上涂上水泥就能看出整体效果。
工地上尘土飞扬,正值中午,烈日当头,阿国施工团队的组长正在和美术指导沟通“祭坛”的细节,工人们在为广场中心的祭坛柱做泡沫雕刻。我问阿国,这个场景需要多长时间制作完毕,他说大概一个月就能完成。对于拍摄仙侠剧的剧组来说,很多重要的场景都需要现搭。横店目前提供的实景拍摄多数是给年代戏或古装戏准备的,对于仙侠剧来说,搭建实景是置景预算里最大的开销。
来找阿国做搭景的剧组多为仙侠剧,《择天记》《诛仙》《香蜜沉沉烬如霜》均出自他的公司。他木工出身,在2016年开置景公司之前,一直在为剧组做异形道具,所以对仙侠题材中所使用的石头纹理、翻模制作工艺十分有经验,基本上美术指导给出的图他都能想办法完成。
工地旁的摄影大棚里是《千古玦尘》一处保密的场景——桃林,此前已全部完工。进入大棚,映入眼帘的场景令人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半干涸的小溪、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起伏的山坡上的桃林,以及冒着仙气的干冰人工湖。阿国介绍说,这里每一棵桃花树的树干都是真实的,每一簇桃花都是工人手工粘上去的,最后还要给桃花树整体喷漆,对于造型审美有着颇高要求。
目前入驻横店的四五十个剧组,一半以上都是古装和仙侠剧。近年来仙侠剧的爆火可以追溯到2014年《花千骨》的走红,在离开横店的前一天,我见到了《花千骨》的香港导演高林豹。据他回忆,当年《花千骨》在横店的置景费达到了800万元,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其中,观众们所熟悉的绝情殿就花了100万元,10天搭建而成。高导称,自己当时属于无心插柳接拍了《花千骨》,因为上一个现代戏项目黄了,被老搭档林玉芬邀请成为了《花千骨》的联合导演。
他回忆,虽然在此前也有一些仙侠剧,但并没有太多的资方投入大量资本拍摄,当时他拿到《花千骨》的剧本时觉得这样宏大的世界观并不好拍,他在《花千骨》的美术基调上绞尽脑汁,要有仙气,还不能过于刻意。导演一般在拍摄前会带上美术指导一起做实景采风,当他在广西看到石林的风景时,一下子就有了“仙界长流”的灵感,既然并非人间故事,高导在美术置景上做了减法,才有了后来那些看上去干干净净的场景。
宫氏三兄弟的置景公司的道具库里摆满不同年代风格的瓷器
置景公司正在为剧组运输道具
在《花千骨》爆火之后,“仙侠”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题材,一方面满足了年轻观众对大女主虐恋情仇的向往,另一方面原著粉是其收视的保障基础。据高导说,现在仙侠剧的置景投入高达千万级别也是正常的。正在横店拍摄的《皓衣行》,美术指导陈鑫是“80后”,除了《老九门》,在他的履历里几乎全是仙侠剧。其中他做指导的《古剑奇谭》最为出名。“仙侠剧是一种架空的历史题材,在美术上虽然没有真实历史可考,却是对中国文化写意的升华。”陈鑫说。他喜欢琢磨历史,在他看来,最接近仙侠感觉的美术可以借鉴魏晋时期,开放、另类、人文气和仙侠的飘逸感很接近,再根据对剧本的感受,反推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虚虚实实才能做出让观众有信服感的仙侠场景。
在成为电视剧美术指导前,陈鑫做过一段时间的电影美术,曾经参加过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电影美术的场景少,每一个都能极致刻画,这给他带来了成就感。电视剧美术则不一样,时间短、场景多,除了前期的搭建外,剧组开工后的美术置景基本是加班加点地赶制下一天的场景。但不得不承认,近些年电视剧在美术置景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成为爆款的电视剧,多数都有美术置景的功劳。业内有一句话,美术并不能拯救一部烂片于水火,却能为一部好剧锦上添花。
在横店,仙侠剧的场景几乎不让拍照,每个剧组都试图在美术置景上一拼高下,造一个所谓“仙侠剧”的世界观。可惜的是,这些为剧组定制的仙侠场景在拍摄完毕后,几乎全部要被拆除。
民国戏却不一样。
高林豹是最早一批来横店拍戏的香港导演。1996年谢晋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之后留下了广州街场景,他后来是第一个重新使用该场景拍摄的导演。
“我第一部在横店的戏是1997年的《铁血男儿》。二十几年前,全国的影视基地的实景拍摄都无法满足一部戏的要求,所以那会儿在横店取景十几天后剧组还需要转场。”高导回想起在横店拍戏20多年,他的感受是一年一个样。不仅场景类别日益丰富,可以满足剧组几乎一部戏的全部取景需求,同时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变得完善。早年的剧组入驻横店,拍摄设备、服装道具都是用货箱车拉到横店,生怕少带了东西在横店买不到。但现在,他开玩笑说,如果你在横店想临时要一个直升飞机,也有工厂可以给你连夜做出来。若是剧中缺了杂耍艺人、飞车高手,也能今天预订,明天到场。
宫氏三兄弟的置景公司里储藏着一些制作精良的兵器,其中一些需要特写的兵器全是采用手工锻造而成
横店发展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个大型影视基地和100多个不同等级的摄影棚,共计大大小小的拍摄场景保留下来的有2000多个。其中大型拍摄基地多数是服务古装戏和年代戏的外景和内景,多数为横店影视城自建,“上海滩”便是去年刚刚竣工的,几乎复制还原了上海滩原貌。另外,还有许多与剧组的合作场景,比如李少红的大庆殿,在拍摄完《大宋宫词》后就留了下来,再有剧组入驻拍摄,缴纳的费用将由横店影视城和《大宋宫词》剧组分成。横店周边的乡镇也有与影视城合作的外景基地,西溪影视基地、六石影视基地、泗塘、吴良等,成为了许多热门场景之外的补充,如果热门场景排不开,横店周边基地相似的场景也可满足剧组。
考虑到如此巨大的置景管理工作,横店影视城专门下设了一个管理场景的部门——协拍部,协助剧组安排对场景的使用时间。小白是常年驻扎在横店的剧组统筹,她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协调剧组使用场景的时间。小白参与的上一部戏是民国戏,在她给我看的表格里写满了每天场景的使用时间和拍摄场次,这份报告只能申请到20天的场景计划,再往后就需要重新提交新的计划,这样可以防止某一个剧组对场景使用时间过长。我很好奇,如果有一些场景极为热门,那又怎样来做协调呢?小白说,协拍部会将场景分为A、B、C三个级别,根据热门度和大小做区别。A类是大型景,B类是中型景,C类为小型景,每次提报的方案里A、B、C混搭着来,协拍部会根据剧组的大小和使用周期进行评估,最后做出协调。
对于“横店通”小白来说,她十分清楚同期有几个年代戏剧组开拍,也很清楚热门场景在哪里,所以剧组统筹之间私底下会互通有无,实在匀不开的时候,他们会私下商量场景使用时间,比如对方的剧组对某个场景的使用是夜戏,那么白天的戏就可以给小白的剧组使用,之后两个剧组再与协拍部做报备。
小白开车带我上了山,去第二天要拍摄的民国城,该剧的美术指导梁蕾正带着置景工人为民国城医院布景。
几辆大货车停在门口卸货,眼前的医院是上世纪30年代中西合璧的风格,走进现场,一股浓重的油漆味迎面扑来,工人正在给医院走廊上漆。验血室和诊断室已被复原出即刻可以“拎包入住”的样式,大到医用帷幔,小到瓶瓶罐罐里的棉签,医院里冰冷恐怖的气氛如此真实。梁蕾和小白沟通每一个细节,包括第二天演员的走位和机器的位置。等忙完手上的活儿,梁蕾终于可以和我聊上几句。
很多剧组使用的大型雕塑采用泡沫雕刻再上色,足可以假乱真,且方便运输
民国戏对布景的要求主要来自是否能够对应历史的写实。梁蕾从入行开始,大多接的是年代戏,他说,做年代戏的美术指导最重要的是还原历史,这次戏里的医院是在山东烟台,那么在布景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烟台的殖民色彩,当时的医院基本是教会办的医院。
据他说,2017年,年代戏“抢”景非常厉害,因为那时候很多剧组都在拍摄计划2019年上映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最疯狂的时候,他带着布景团队在场地外等上一个剧组完工直到半夜2点,那边一收工,他们就开始往里搬东西。为了争分夺秒,他的工人跑上去帮着上一个剧组撤景,那个场面简直可以用“兵荒马乱”来形容。
梁蕾拍了拍手上的灰,他即将赶往下一个地方布景,我们的谈话就此中断。第二天我再来到这个剧组时,看到灯火通明,竟然能闻到医院里传来的福尔马林的味道。
在结束了对阿国的采访后,他说第二天可以带我参观一下他的置景工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下横店目前围绕影视发展起来的周边生态。
剧组的美术指导一般来说是导演或者制片人钦点的,而置景大多可以由美术指导来做选择。比如阿国和陈鑫就已经合作了10年以上。用陈鑫的话来说,他想要什么,阿国很懂。影视行业听起来十分江湖,一旦建立了信任,可能就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所以你会发现美术指导和置景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为什么有的人一直接民国戏,而有的又一直接仙侠戏?这其中多半是常年合作的体系造成的自然结果。
在横店的马路边上你常常可以看到置景公司、道具公司、后期公司的字样。似乎这个小镇上所有的人都在为影视行业服务。在大大小小的置景公司里,阿国的公司发展得不错。其实说白了,置景团队就像是场景的施工队。阿国的核心团队是多年跟着阿国的兄弟,大概有四五个人,为置景公司干活的工人最多的时候则有500人以上,同时服务七八个剧组。每一个剧组会设立一个置景组长,能独当一面,直接和剧组美术指导沟通。在置景组长之下再设立两三个小组长,根据不同的工种分为油漆组、翻模组、雕刻组、木工组,如果再复杂一点儿还有物理特效组以及机械组。过去,小一些的剧组,置景团队是自己带来的,但随着横店配套设施的完善,很多复杂的工程需要更多的人手时,剧组就会倾向于和当地的置景公司合作。
年代戏需要的坦克、轿车在横店随处可见
阿国的置景厂房和他之前与我描述的工种分类差不多,每一个车间都是专属工种。木工车间里摆满了半成品的桌椅板凳,阿国介绍说,如果是能直接买到的桌椅就不用做了,但有的剧组预算充足,重要场景的家具需要定做,唯一的缺点是时间比较长。雕刻组分为人工雕刻和机器雕刻,有工人正在为某部仙侠剧做石狮的泡沫雕刻,还有一些略显粗糙的道具可以由机器完成。翻模组门口摆放着刚刚做好的竹排,有一个弯度为半圆的竹条其实是通过翻模之后在外面喷绘上色完成的。我想起某个明星跟我闲聊时说,影视行业就是最大的“造假”集团,这也是我参观置景厂房时的感受。
阿国有野心,他觉得横店本地的产业链越来越趋向规模化,他认为在未来,横店置景应该为剧组提供更方便的一条龙服务。所以在近两年,除了传统的厂房,他还建立了专门服务影视的3D打印技术。管理这个部门的小虞很年轻,在北京上完大学之后来到横店为阿国管理3D部门。小虞提到,他们有一个3D建模数据库,这个库里保存了所有合作剧组的道具模型,如果该剧组要加量,可以调取数据,第二天就交活儿,大大提高了效率,特别适合现在筹备和拍摄时间短的网络大电影。过去的剧组仰赖于传统手艺,但制作周期长,且做工不稳定,尤其是需要特写的道具,类似仙侠剧里关押“恶灵”的盒子,这样重要的特写道具选择3D制作是很稳的。除此之外,小虞说,3D还能为主角定制出互相呼应的道具,比如头上的发钗可以直接放大为手中的拐杖等等。
置景工人在制作剧组兵器
与阿国的仙侠置景体系不同,北京电影制片厂出身的宫氏三兄弟更多和电影大导演合作。他们获得了201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美术学会最佳置景奖。宫德营出生在“置景之家”,爷爷、父亲给北影厂做了一辈子的置景工作,他和兄弟们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这个行当。与他常年合作的美术指导是韩忠,韩忠曾经获得过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指导,所以对置景宫德营的要求非常高。有宫德营参与的置景剧组基本上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大制作,合作的导演有冯小刚、陈凯歌、姜文、王家卫等。
宫德营回忆起初到横店时,横店影视城有自己的置景公司,给剧组提供免费的拍摄场地,但置景必须由影视城搭建。直到2012年,置景业务全面放开,才有了大大小小置景公司在横店遍地开花的现状。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置景进入,美术置景风格近些年也在转变,从过去大红大绿的场景,到今天对写实质感更有要求。他说,陈凯歌的《猫妖传》,其中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考虑怎么做旧道具。
在准备离开横店时,我还没有逛完所有的场景。它们有的是对外开放的景区,有的则是剧组之间的必争之地。当我回到北京,横店在我的记忆里越来越魔幻。隔了一条街,你就能跨越1000年。 横店内地电视剧剧组造景影视横店集团花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