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轮回

作者:陈璐

流行的轮回0迷上了高马尾的金·卡戴珊,160厘米的身高看起来气场十足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女性与性别研究教授罗斯·韦茨(Rose Weitz)在谈到头发与感知之间的关系时表示:“头发是可塑的,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它,但我们不能改变自己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所以头发反映了这个人是谁,是我们身份的标志。”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精英女性们崇尚高高的额头,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美丽而高贵的。为此,她们一根一根地拔去自己的头发,令发际线抬高至头顶,再配以时兴的裸眉造型,立刻可以获得风尚前沿的伊丽莎白女王和蒙娜丽莎同款造型。

21世纪的人们对于发型有了很多不同的选择。但无论你选择什么风格,它都可能起源于另一个时代。虽然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发型是独特而新奇的,但事实上,这些发型已经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每隔几年到几百年不等的时间便迎来一次复兴。

金·卡戴珊的高马尾气场十足,似乎充满着一种现代女性的力量。但其实,高马尾已经转世了十年又十年,只是每次都给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马尾辫可能起源于古希腊,这种风格的发型可以在克里特岛数千年前的壁画中看到。古埃及和罗马的年轻女性也把头发扎成马尾,出现在艺术作品中。在18世纪欧洲和美国的殖民地,男人们把头发扎成马尾辫,是欧洲士兵的统一发型,而女人们则选择把后面扎得很短,前面卷成发卷。直到20世纪50年代,马尾发型才又在女人身上再次出现。1951年,《韦氏词典》将马尾辫正式纳入美国方言。1959年,世界上的第一个芭比娃娃诞生了,她长长的金发被绑成高高的马尾辫,再搭配短而卷曲的刘海,影响了不止一代年轻女性。

高马尾的力量感,有时会让人联想到运动员。但在时尚界,它是一种力量和优雅并存的风格。唐纳·卡兰(Donna Karan)是现代女性衣橱的革新者,她在1985年展现新设计的秋季成衣系列时,让模特们梳着高高的马尾辫走下T台,以便突出这些轻便、美观、舒适、简洁并能体现体态美感的服装。

发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交替,经过一个短暂流行期后快速消亡,然后又在某个事件的契机下重新出现并流行开来。实际上,金·卡戴珊的高马尾一点也不像50年代桑德拉·迪那种邻家女孩的马尾风格,也不同于60年代碧姬·芭杜在电影《太空仙女恋》中天真又性感的样子。同样的发型,在不同时代也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流行的轮回1《低俗小说》中,乌玛·瑟曼饰演的米娅·华莱士危险又神秘,是影史上的经典形象,她的波波头造型令人惊艳

流行的轮回2同样是波波头,娜塔丽·波特曼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扮演的玛蒂尔达,却又显得如此天真

流行的轮回3艾琳·卡索早期的短发波波头造型

盖茨比女郎

波波头的现代气息,常让人误以为这款发型诞生于本世纪,但它其实有着很长的历史。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中情人黛西留着一款波波头,这是20世纪20年代最流行的发型。1909年,波兰发型师安东尼·德·帕里斯以圣女贞德为灵感,设计了俏皮的波波头,在短发被认为可耻的那个年代,极具争议性。1915年,美国著名舞蹈演员艾琳·卡索为方便阑尾炎手术康复期间的梳洗,剪了波波头,引起战后反叛年轻人的追捧。

波波头的流行度在30年代有所下降,直到60年代传奇发型师维达·沙宣进行了重新设计,令其线条更加简洁紧凑、极富几何美感。70年代人们喜欢上长而蓬松的波波头。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超级名模琳达·埃万杰利斯塔让经典波波头再次流行起来,简约顺滑的短发成为时尚首选。

此后,各种版本的波波头在主流时尚中来了又去,但从未真正消失。詹妮弗·安妮斯顿和薇诺娜·瑞德等女演员提升了它的受欢迎程度,好莱坞也塑造了许多经典波波头角色,比如《风月俏佳人》里的薇薇安、《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以及《低俗小说》里的米娅·华莱士。到了21世纪,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安娜·温图尔和蕾哈娜等时尚女魔头则继续让波波头发散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可爱、天真、危险而又神秘”的波波头,在大街上还会流行很长一段时间。

流行的轮回41965年,大获成功的芭比娃娃们从美国被运送至德国

古惑仔是“泰迪男孩”

没有泰迪男孩(Teddy Boys),就不会有嬉皮士、朋克、锐舞或新浪漫主义。这是第一个由年轻人主导的亚文化。20世纪50年代早期,英国即将结束战后的紧缩政策,工人阶级的青少年第一次能够买得起好衣服、自行车或摩托车。一群出现在伦敦东区的年轻人,他们古怪的穿着风格与暴力行为,吓坏英国社会,引发不少骚动。1953年9月23日的《每日快报》,用爱德华这个名字的昵称“Teddy”来替代这群年轻人“爱德华式”的穿衣风格,并创造了“泰迪男孩”一词。

泰迪男孩最显眼的是他们的发型。当时流行的发型很多,但“鸭屁股头”(Duck's Arse)是其中的主流,与之搭配的往往是蓄起的连鬓胡子。鸭屁股头的特点是高高耸起,融合爱德华七世时期的华丽风格与20世纪的百利发胶(Brylcreem)风格。这种发型不仅是一种时尚宣言,同时标志着青年文化的诞生——这将改变20世纪流行文化的进程。“二战”后的婴儿潮时期,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遵从着父母的意见决定吃和穿,但泰迪男孩成为在风格和文化品位上都极其独立的团体,并改变了20世纪60年代唯一受人尊敬的短而齐的男士发型。然而,随着披头士的“拖把头”席卷全国,鸭屁股头的时尚迅速衰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在山地摇滚音乐热潮中短暂地再次复兴。

实际上,泰迪男孩还曾影响过中国的年轻人。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热门电影《古惑仔》中,那些动不动喊打喊杀、游荡在社会边缘的古惑仔们,其英文名就是Teddy Boy。

流行的轮回5安迪·沃霍尔和戴着黑色羽毛围巾的伊迪·塞奇威克

沃霍尔的工厂女孩

精灵发型(Pixie Haircut)大胆、美丽,永不过时。而说到它的代表人物,便不得不提社交名媛伊迪·塞奇威克。她是一名演员、舞蹈家和模特,也是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那群怪人中的核心人物。1964年,塞奇威克和沃霍尔在一次聚会上相遇。美貌又叛逆的塞奇威克是聚会的中心,她很快引起了沃霍尔的注意,并受邀成为他称之为“工厂”的工作室中的常客。当时沃霍尔正在拍摄一部名叫《乙烯》的短片,虽然这部短片中的所有角色本来都是男性,但他还是将塞奇威克放进影片作为客串角色。此后,受塞奇威克的启发,沃霍尔创作了以她为主角的电影《可怜的小富家女》。这些电影在商业上都并不成功,但因为塞奇威克不同寻常的时尚感,令她常常被主流媒体报道,名气越来越大。

在工厂的日子里,塞奇威克设计出了她的“标志性”装扮——黑色紧身连衣裤、迷你裙、大吊坠耳环,以及最关键的部分——精灵发型。她把自己天生的棕色长发剪短,用银色喷雾染成铂金色,创造出与沃霍尔戴的假发相似的造型。这款精灵短发突出了塞奇威克脸部的美丽,并让她可以把60年代的妆容和精致的垂坠耳环搭配起来。

这款短发似乎总是被那些自信、勇敢、热衷自我表达的女性选择。“水果姐”凯蒂·佩里和“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都曾以精灵短发亮相。不过,当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灵发型大概来自艾玛·沃特森,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完结,她剪去了一头“赫敏”的标志性长发,以精灵短发的造型作为新的开始。当接受采访时,沃特森表示,这头短发令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自信。

洗剪吹的杀马特

对于“80后”和“95前”出生的年轻人,QQ空间里留着杀马特发型的照片大概是他们最想封存的回忆。尽管现在看来,杀马特造型是如此廉价且俗气,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期,被戏称为“洗剪吹”的杀马特发型曾红极一时,选秀鼻祖《超级女声》中的李宇春和周笔畅都曾引领过这股风尚。显然,这是中国互联网一代最为特殊和容易分辨的形象。

“杀马特头”的精髓在于,刘海一定要足够厚重,长度最好能遮住眼睛,发尾又长又薄,然后再染上红黄蓝绿等色彩,才能撑起“杀马特”的内核。如果再化上一个浓重的“烟熏妆”,挂上一条廉价的骷髅头坠链,你便是“葬爱家族”中的标准成员。

在不少文化研究者看来,“杀马特”是根植于中国本土的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其主流群体是年轻中国城市移民和青春期的中学生。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初前十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的阶段。无数小镇青年们背井离乡,选择步入城市打拼,渴望融入当地生活。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希望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杀马特”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以标新立异的夸张造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城市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符号。

“杀马特”实际上是英文单词“smart”的音译,意为“时髦、神气”。虽然早期受到日本“视觉系”摇滚音乐的影响,但“杀马特”很快融合当时崛起的森马、以纯和真维斯等国民品牌,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乡村混搭休闲风”。尽管最终结果证明,这群来自社会底层青年们的自我觉醒,并没有得到城市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认同,如今已被“污名化”。但杀马特作为一种另类文化现象,可能永远都不会消失。

春丽为什么是丸子头

春丽的双丸子头是近两年来欧美女明星最推崇的发型之一。2018年,美国饶舌歌手妮琪·米娜发布单曲《春丽》,致敬了曾经称霸街头巷尾游戏厅的经典游戏《街头霸王》中的女性角色:春丽。她绑上双丸子头,穿上紧身旗袍,将美式嘻哈和中国风融为一体,并在社交媒体软件Instagram上发起“春丽挑战”。一时之间,无数扎起同款春丽发型的女性涌现在网络上。

具有极高辨识度的春丽,是全世界格斗游戏中第一个可以操作的女性人物。她的造型借鉴了香港著名动作女星茅瑛在电影《破戒》中扎“两边包子头”和身着蓝色褂子的古装造型。当年邱淑贞在电影《超级学校霸王》中还曾化身春丽,大战恶势力,留下了经典可爱的荧幕形象。

然而,一些用户把这当作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刻板印象,因为长时间以来,这种双发髻一直是最常见的“亚洲”发型之一。在全球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日本动漫中,常常以这种造型来展现中国风的女性角色,比如《银魂》里的神乐、《机动战士高达00》中的王留美。不少日本网友则认为这种造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作品《悟空大冒险》里的龙子。为什么具有中国典型元素的春丽会是这种发型?一些考据党们认为,这实际上来源于清代满族女性的日常发型“二把头”。将束于头顶的头发,以一支发簪为基座,分成左右缠梳,形成两个横向发髻,这种样式经过艺术的抽象加工后,便成为现在人们熟悉的双丸子头。

如今,随着春丽头的流行,这种发型也演变出了不同样式,比如“半春丽头”,两个丸子只绑一半,另一半头发披散下来,比起双丸子头,更具女人味。

“鲻鱼头”回归

韩流明星一向是亚洲时尚的风向标。自2018年起,韩国便迎来了流行于欧美80年代的“鲻鱼头”(the Mullet)发型的复兴。从权志龙,到宋旻浩,以及现在最热门的韩国男团组合防弹少年团,都完美驾驭了这个初看似乎有点“杀马特”,但越看越好看的发型。这股风潮还吹到了中国,吴亦凡、华晨宇和易洋千玺等当下最热门的小生也都纷纷以鲻鱼头的造型亮相。

鲻鱼头,又称小狼尾。从70年代的摇滚乐时期开始,大卫·鲍伊和保罗·麦卡特尼便都是留的这种前面和两侧短、背后长的发型。这是一种融合传统意义上截然不同的女性和男性气质的发型,这使得鲻鱼头也令许多女性着迷,并被女同性恋文化所接受。纪录片《美国鲻鱼》(American Mullet)中,一位女性将其视为自己性取向的象征,因为“这是一种不分性别的发型”。

实际上,当下不少女明星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款发型。刘诗诗曾在米兰时装周以这款发型亮相,中和了她过于温婉的气质。王子文的鲻鱼头则显得十分古灵精怪。而今年疫情隔离期间,美国歌手麦莉·赛勒斯的新造型令人印象深刻,她创造性地结合了精灵头和鲻鱼头两种发型的特点,设计了一款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型。

代表着叛乱和无性别风格的鲻鱼头在当下回归,或许是对政治和国家现状的幻灭,又或许是性别流动性的不断转变,但可以肯定的是,曾经只有艺术怪人和亚文化怪胎才乐于接受的这种发型,确实进入了21世纪的主流文化。

流行的轮回62016年的东京游戏展上,打扮成初音未来的Cosplayers正在玩智能手机游戏

初音未来的假发

天猫2019年“双11”的数据显示,“90后”购买假发的人数最多,而上海则是成交数第一的城市。这是因为年轻人都少年早秃吗?当然不是。事实上,80%以上的假发消费者都是女性,而不是你以为的谢顶大叔。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流行,用于表演的Cosplay假发深受年轻人欢迎,甚至带动了中国的假发行业。

Cosplay结合了“costume”(戏服)和“play”(表演)两个词,是日本动画师高桥伸之在上世纪80年代创造的一个术语,指的是重新塑造虚拟人物外貌的艺术。Cosplayers常常花费数小时到数个月不等的时间,来完善虚拟角色的服装、发型等元素,以确保他们的外观尽可能地接近原始角色。

对于专业的Cosplayers来说,发型是决定角色扮演成败的关键。因为服装往往可以有赖于裁缝的定制,但发型却因为发色、发长及造型上的限制,增加了扮演的难度。所以许多资深人士拿到假发后,还会自己加以改造,以便发型能够更符合原始角色。Cosplay假发常常以夸张的造型为主,并不追求真实感,比较常见的是化纤丝类材料。所以在挑选Cosplay假发时,要注意网料的舒适度和透气性。此外,由于表演舞台上不能出现“掉发”事故,所以假发里的松紧带是否合适,也尤为重要。

尽管Cosplay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9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但它在日本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随着日本漫画、游戏的流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的全球文化现象。街头巷尾那些戴着蓝色双马尾假发,模仿着虚拟歌姬初音未来的年轻女孩们,正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假发春丽发型波波头男士发型长发发型头发泰迪男孩杀马特

上一篇: 发型的权力表达
下一篇: 分裂的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