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头的快乐色彩游戏
作者:钟和晏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草坪上的充气式“瓦拉拉大厦”
图片版权/(c)Camille Walala
用色彩和图案帮助人们减压
居住在伦敦的设计师卡米耶·瓦拉拉(Camille Walala)用她的自主创业经历,提供了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大概只能发生在都市中。从布莱顿大学纺织品设计专业毕业后,2012年之前,她依靠在伦敦博罗市场一家咖啡馆打工谋生,为客人提供茶饮和奶酪三明治。与此同时,受一位奶酪商人的帮助,她从东伦敦百老汇市场出售自制的带图案靠垫和钱包。几年之后,由于获得了一些有报酬的设计委托,她终于能够辞去咖啡馆的工作。
如今,以别具一格的几何图案和缤纷色彩为特征,她的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与Armani合作配饰和广告,为Facebook设计办公大厅,用壁画改变克利夫兰一栋历史悠久银行大楼的外墙,或者主持毛里求斯一家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用海蓝色、明黄色等色调加上丰富的印花,与热带海岛的景观相得益彰。虽然涉及平面设计、空间装置等多种媒介,她说她的目的很简单——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人们感受到快乐和乐趣,放松日常生活的压力。
比如伦敦梅费尔南莫尔顿街头,“瓦拉拉客厅”从去年9月份开始出现,成为留在原地的半永久装置。商店林立的步行街两侧200米的延展线上,她用各种色块和几何形状组合出10个街边长椅,童趣的、雕塑感的、色彩缤纷的,几乎像是一系列放大的彩色积木玩具。
她的设计方法是把普通的长椅造型抽象化,分解为立方体、圆柱体和拱形等各个组成部分。在一个宝蓝色长方体表面切割出三个半圆形,下凹的半圆成为就座的椅面,或者把椅背直接简化为一道黄色的立体折线。有些情况下,带条纹装饰的圆柱体穿透椅面的立方体体块,变成支撑的底座,这些圆柱体同时充当放置绿植的花槽。拉丝钢和中密度纤维板制作的10个长椅虽然形状各异,却被色彩和图形统一在同一系列中。
“瓦拉拉客厅”长椅不仅是艺术装置,也是步行街上功能实用的添加物空间
居住在伦敦的设计师卡米耶·瓦拉拉的自主创业经历,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由于步行街上之前没有公共座椅,长椅不仅是艺术装置,也是功能实用的添加物。瓦拉拉想提供一个露天的客厅,让行人坐下来,好像身处被绿植包围的舒适家中。她说:“城市经常是灰暗的,有时甚至让人感到压抑,我想多少改变这种感觉,为街头注入一些色彩和乐趣。”
像“瓦拉拉客厅”这样易于辨认的公共干预,一直是她的主要创作特色。她曾经将伦敦南沃克街交通信号灯之间的人行横道,变成色彩与图案的丰富组合,也曾在伦敦利物浦街车站后面,搭建过一座富有童趣的充气城堡,让每天从车站经过的通勤者获得一些意外的乐趣。
今年年初,同样是鲜明的色彩、多用途的几何形状和醒目的黑白条纹图案,13米高的充气式“瓦拉拉大厦”又出现在香港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的中央草坪上。粉红色穹顶的城堡矗立在蓝色拱门背后,一些冰淇淋色的俏皮家具散布在周围,像是迪士尼公园里的某个片段难得地落到了喧闹的市中心。
去年年末,她还与创意机构Justkids合作,将美国阿肯色州史密斯堡(Fort Smith)一座废弃加油站翻新成明亮的公共艺术空间。加油站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正好处在小镇两条林荫大道的交汇处,Justkids从中看到了一个低成本却能产生高影响力项目的机会。
在当地艺术家纳特·梅耶(Nate Meyers)和一些青少年志愿者的参与下,瓦拉拉用她标志性的“部落波普风格”覆盖了加油站的每一寸表面。淡紫、浅橙的彩条装饰屋顶的边缘,中间加入具有方向感的人字形黑白条纹,大量亮黄色波普圆点落在粉紫色墙壁上,地面上色泽明亮的几何色块呼应建筑的造型,远远看去,被涂抹后的加油站本身就是一幅立体的抽象画。
就这样,只需要一些油漆和一周的时间,废弃的加油站重生为小镇的视觉地标和社交空间。2014年成立以来,Justkids已经用这种城市规划方法,在世界各地完成了多个强调色彩和趣味性的改造项目,目的是“创造具有社区感的艺术体验,推动场所的营造”。
美国阿肯色州史密斯堡的废弃加油站被翻新成明亮的公共艺术空间
孟菲斯与恩德贝勒人的彩绘
从装饰艺术和波普艺术中汲取灵感,强调几何结构、色彩和趣味性,瓦拉拉的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孟菲斯集团”——20世纪80年代由意大利设计师埃托尔·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主导的激进设计团体。“好品味是他们所反对的坏事情”,这场创意美学运动虽然持续不到10年时间,孟菲斯的作品一直占据着被重新审视的象征地位,借助艺术、时装、平面设计等力量,持续影响了后现代流行文化的景观。
瓦拉拉并不讳言孟菲斯运动对她的影响,她出生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乡村,从小时候起,家中就被各种鲜艳色彩所包围。“我的父亲收藏了一些孟菲斯的家具,我母亲也喜欢色彩,总是把意大利设计和非洲面料用于室内装饰。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自然的延续。色彩是经常被忽略的情绪增强剂,使人快乐也可以给人温暖的感觉,这就是我工作的全部内容。”
按照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力,她经常打破常规的配色规则与雅俗之分,使用粉红、明黄、艳蓝这样轻快明亮的高饱和度色彩,加上几何图案的点线面组合,传递出一种乐观的、热情洋溢的态度,像是回到了无拘无束的童年时代。设置在格林威治半岛“现在”画廊里的迷宫装置就被命名为“瓦拉拉游戏”,一个由镜子、几何图案和明亮色调覆盖的交互式迷宫。
封闭的空间里,迷宫由不同高度的墙壁、不同宽度的通道以及锯齿形的曲折路径组成,也是对周围环境的结构性延伸。如果从上方俯瞰,装置墙壁与画廊空间之间有着清晰的联系。然而,众多条纹、圆点和类似飘落地面的五彩纸屑般的方块,落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三原色背景上,镜子又层层反射着原本就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因此产生了各种奇幻的错视景观。观众在探索迷宫的过程中,参与到这场“发现异常”的游戏中,释放自己内在的童心。
图形设计灵活而多变,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表面,例如受纽约设计节委托,用40米高的壁画覆盖布鲁克林工业城里一幢大楼的外立面,7层楼高的灰砖楼房建于20世纪初期,长方形的三块玻璃窗户在立面上排列有序。瓦拉拉的设计灵感来自建筑本身,“尤其是日落时分,重复的窗户上沐浴着一层美丽的色彩”。
布鲁克林一幢大楼外立面的壁画中运用了错视技巧
迷宫由不同高度的墙壁、不同宽度的通道以及锯齿形的曲折路径组成
“我喜欢创建可以应用于体积的图案,来强化空间或形状,形成一种原本不存在的透视感。”从这件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孟菲斯运动的影响,包括对错视技巧的运用。作为主要背景,大楼的大部分外立面被涂成淡粉色,上面覆盖整齐的黑色斜角线条。每扇窗户的上方和右侧边缘被黑白间隔的色块包裹,左侧及下方位置却出现了一个L形的三维图案,这是用蓝色、青色、黄色和红色等色彩组合出来的错视画,像是为二维平面窗户增加了另外一种维度。
尽管这样的设计具有数字化感觉,其实她的每个项目都是从素描本上的绘画开始的。先是手绘草图或者简单的拼贴画,用不同的构图进行试验,再转变成电脑渲染图。除了孟菲斯运动,她的设计参考中还包括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欧普艺术以及南非恩德贝勒(Ndebele)部落的房屋彩绘等。与伦敦地毯商Floor Story合作开发四种地毯的设计中,就引用了恩德贝勒人的部落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恩德贝勒人在茅草屋顶、泥土墙壁的房屋中绘制彩色图案,已经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传统。传统的传承人是家庭中的母亲,她负责用天然颜料描画大门、外墙、侧壁和房屋内部等,每代人都会增加一些自己的独特风格。
壁画的图案来自恩德贝勒人的珠饰作品,只采用抽象的线条和各种几何形状组合,十字形、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叠加在一起,从来不会出现具象的人物花朵等。据说,这些密码般的符号最初用作族群之间的交流,表达战败的伤痛,代表房屋所有者的身份或权力等。色彩又赋予它们强化的象征意义,主要是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色块,被黑色边框勾勒和强调。背景始终是白色,使明亮的图案更加突出。
按照黑色边框、线性轮廓以及色块与几何图形组合的原理,瓦拉拉把这种房屋彩绘艺术转化为更为简洁的地毯图案。尤其一款名为“固定”的地毯设计中,粗线条的黑色边框中依次填入艳蓝、橙红、草绿等色块,正中间两个上下对称的蓝色V字形,被黑白条纹和方块勾勒,几乎是恩德贝勒人彩绘中经常出现的构图。为了突出复杂的图案和色彩,地毯在尼泊尔用手工打结的传统方法制作,虽然费时费力,却能让细节栩栩如生。
瓦拉拉在地毯图案设计中融入了恩德贝勒人的部落艺术
用色彩改造租赁公寓
瓦拉拉今年的最新作品是与乐高公司合作的“豆豆屋”(House of Dots),8个双层集装箱搭建出一座超过150平方米的真人大小玩具屋装置,以它醒目的黑白条纹外墙、亮橙色窗框和艳蓝色屋顶,出现在伦敦国王十字街区“煤场”购物中心公共庭院中。完成整个装置花费了800多个小时,还有当地180名儿童参与进来。
从薰衣草紫色的大门进入,开始一段色彩缤纷的微旅程。就像普通的家一样,里面依次出现客厅、厨房、卧室和浴室等,甚至还有一间灯光幽暗的镜面迪斯科舞厅。宽敞的客厅被黑白分明的圆点、条纹装饰主宰,墙上挂着蒙德里安式的抽象几何图案绘画,带黑色方块的蓝色屏风衬托着方块形状黑白沙发,连装绿植的白色花盆表面也装饰了黑色对角线条。
“豆豆屋”里,每个房间的调色板和氛围都略有不同,紫色墙壁、蓝色地面的厨房里充溢着更多醒目的原色,彩色几何图案镶嵌在L形橱柜的每块面板上,一些抽象般的墙面瓷砖是由参与的孩子们自行设计的。浴室和客厅一样被黑白条纹覆盖,快乐感觉来自堆满浴缸的粉色按摩球。最后,一道2.5米长的滑梯构成了意外的出口。
所有这些图案都是用不同比例的面板制作的,最小的只有一厘米见方。与其他材料不同,无法将它们切割成所需的尺寸或形状,这也是设计的困难所在。瓦拉拉说:“我必须按照比例进行设计,这里涉及许多精确的计算。例如,制作一个特定图案需要多少面板,一张桌子的长度必须与设定的件数相对应。”
如果说“豆豆屋”是儿童们的梦想之家,看瓦拉拉如何处理她的东伦敦公寓,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她租住的公寓在哈克区,一个40平方米的复式一居室,当她拿到钥匙打开房门,眼前是米白色油漆的墙壁、红棕色地毯和厨房橱柜上的假木门。她的问题是——如何将这样昏暗破旧的空间变成自己的风格化身?
首先从一块白色“画布”开始,把所有的墙壁改变成明亮的白色背景,这样她那些色彩丰富的艺术品和纺织品才可能凸显出来。她从宜家和Habitat挑选了几样基本的家具,从慈善商店里搜寻到一些盘子、烛台等小物品,摆在客厅里的北欧老式木橱柜则来自eBay。
格林威治半岛“现在”画廊里的“瓦拉拉游戏”迷宫装置
然后她开始工作:客厅里深蓝色沙发后方的墙壁上,用黄色乙烯基胶带贴出醒目的对角线条纹,前面铺上黑白几何图案的地毯,长方形咖啡桌的桌面同样是欢快的明黄色,与墙上的对角线条纹保持一致。造型普通的沙发上,只用几个她自己设计的带图案靠垫,就改变了整体的观感。将来退租时,只要从墙壁上剥离乙烯基胶带,就很容易恢复纯白的面貌。
黑白条纹、圆点和纸屑般的黑色方块是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在这间公寓里也是如此。一个蒙德里安风格的开放式书架放入壁龛的位置,形成内置的效果。书架边缘绘有黑色条纹,所以,壁龛的墙壁上也贴上圆点和五彩纸屑风格的黑色方块,甚至白色文件盒的表面都用记号笔画上了条纹,平常的书架角落也就生动活泼起来。
厨房的瓷砖墙,原来就有钴蓝、鲜橙和绿薄荷色这三种色彩,她没有尝试去改变它们,这在租赁公寓中也不太可能。她选择移除一些上层橱柜的柜门,柜子内壁画上与瓷砖中的薄荷绿色一致的条纹图案。厨房柜台的颜色难看而且无法改变,只能依靠一块非洲织物和一些盛放蔬果的非洲竹编容器了。
尽管一间典型瓦拉拉风格公寓已经完成,但比起待在小公寓里,瓦拉拉更享受四处旅行和创作的自在生活。有时候,她会在Instagram上发一个帖子,告知她的关注者她要去的地方,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她粉刷墙壁。
瓦拉拉将租赁的东伦敦公寓变成了自己的风格化身
就像普通的家一样,“豆豆屋”里面依次出现客厅、厨房、卧室和浴室等
“豆豆屋”是用8个双层集装箱搭建出的150平方米玩具屋装置 色彩错视瓦拉拉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