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是故事的连接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车是故事的连接器0(图 谢驭飞)

文/摇摇

有时,“滴滴”司机一路放音乐台的歌,歌声掺杂着街景、车速,我时而专注时而懈怠地听,思绪时而被遮蔽又时而涣散开来。有时,司机还开着导航,一有指路的声音,歌就断了,歌词被切成一截一截的。“……那个被风吹过的夏天……突然演变成了……”我脑补着情节,像续上歌词似的。同事苹果坐过“滴滴”,虽然陌生的司机放着她全然陌生的歌,但每一个音符都打在她的心上,畅快地引爆出人生的知遇感。

早在苹果驾车伊始,就牢牢记得教练说过,“时速30公里可以撞死人”,于是龟速驾驶了10年。同事免不了要跟这全校最龟速的车主打招呼:“看到你的车了,超了。”苹果还记得教练说过,“白天夜里,黄色都是最醒目、最安全的”,就买了黄色车。其实,苹果绿才是她喜爱的颜色。苹果足以和100年前的马蒂斯并驾齐驱。那时马蒂斯除了作画、划艇,还买了一辆很稀罕的汽车。他在尼斯的马路中央自学驾驶,龟速而稳健。朋友问他迎面碰到一辆汽车该怎么办?他回答:“我应该让我的汽车停在路旁,直到其他汽车过去为止。”

苹果坐过一回漆画家的车,在福州城里莫名开出了敦煌的越野感。特别喜欢坐小师妹的车——她会温柔地将副驾驶座调到最舒服的状态,让苹果好像躺在家里的沙发般,然后神速地驾驶。她非把车开出风驰电掣的样子不可,但恣意之中有笃定,所以不会被人苛责,如同青春。

犹记得米兰·昆德拉笔下的小号手有一辆“高档的小汽车”,他一只手扶住方向盘,另一只手搂着那姑娘的肩膀,说一些花言巧语:“我很想把你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我很想同你沿着公路一直把车开到大海边。”

德国女作家沃曼的《郊游》则是一个重逢的故事。他借了一辆公司的车,挺直身子坐在驾驶座,胳膊肘伸向窗外,劈开迎着疾驶的汽车扑来的风。她坐在他的后座上。他们看来像孩子,但具有老人的气质。

易三说:“车是故事的连接器。”不同的故事是,苹果坐在教练驾驶座的后排,一眼就能看到方向盘上他很干净的手和很干净的衣领。后来,她和教练结婚了。

车上的时光穿梭。有个月夜,易三赶去车站的路上心急如焚,等到坐上动车,豪情顿生,朝窗外比画了一个完胜的手势,仿佛向刚才那辆紧赶慢赶的“的士”致意,“其实/只需一念/即可动天摇地/以食指与中指并肩的姿势/剑指圆月”。

还有一回,他坐朋友的车行进在郊外,一场雷阵雨突如其来,他就在车上发朋友圈,“暴雨企图过滤掉你的气息/招谁来把你的痕迹/一缕一缕打包给我/那一道闪电/是我让雷神为你照亮”。他勾勒出文字演员“我与你”在那场雨里较量。

萨冈写自己开车去那个女演员公寓的路上,不断闪现强烈的思绪,诸如她“用法国式魅力迷惑美国人,又以美国式的美貌迷惑法国人”,“被亿万人凝视着、迷恋着、爱戴着,怎么会甘心在某一天失去这些呢”。见过真人,萨冈又迅速将内心倾诉融入日常叙述。

法国人德莱姆说过,“有些日子,南瓜就只是南瓜”。那么,有些时光,车上就只是车上,连接起一个又一个故事。 车生活圆桌

下一篇: 小鬼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