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年轻人的哲学阅读书目
作者:薛巍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就读时,系里发过一份阅读书目,现在网上可以看到华师大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阅读书目,我觉得这份书目很宝贵、很全面。书目分哲学史、经典著作(又分A类、B类)、相关领域的重要著作、通俗读物四个部分。我们去图书馆的话,会看到哲学书属于B类,首先看到的是各种哲学通论,然后是按国别摆放的哲学书,如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其余还有哲学的二级学科: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但我们真正学习哲学的过程往往先要了解一下哲学史的全貌,然后再深入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最后是专题研讨课,如知识论、人生哲学。
哲学史类著作中,罗素的两卷本《西方哲学史》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还介绍了哲学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德国人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有些特殊,是以问题而不是哲学家为线索的哲学史,挪威哲学家希尔贝克主编的《西方哲学史》除了介绍西方哲学史,还介绍和分析了政治哲学和科学哲学。
原著选读中,北大哲学系上世纪80年代编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译者众多,所以每个原著选段后面标的是译者姓名的代号,其中一些大名鼎鼎,1是王太庆,7是梁实秋,下卷译者9是宗白华,23是周扬,26是缪灵珠。
希尔贝克编著的《西方哲学史》中每一部分都给了“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包括哲学家的原始文献、二手文献,最后是原著选读,比如柏拉图的原著,选了《理想国》第七卷中的洞穴之喻,康德的三大批判均做了选摘。现在还可以读到原版影印的《哲学经典: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汉英对照的《西方哲学名篇选读》。
关于哲学家的经典著作,书目中首先推荐了好多篇幅不大、文学性很强的小书,如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申辩篇》、笛卡尔《谈谈方法》、洛克《政府论下篇》、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黑格尔《小逻辑》《精神现象学》等著作的序言和导论、《共产党宣言》、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再专业一点要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哈贝马斯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等。
哲学通俗读物中有关于哲学史的《苏菲的世界》、卢梭论教育的《爱弥尔》、麦基对现代哲学家的访谈《思想家》等。
我为年轻人挑选了五部有趣的、比较激励人的哲学读物。
《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美]托马斯·卡斯卡特,丹尼尔·克莱恩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哲学很高深,笑话很通俗,二位作者却要用笑话和哲学来互相印证。他们说:“哲学概念和笑话同根同源:都是为了混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颠覆我们的世界,从而找出生命隐藏的真相。哲学家所谓的洞见,对讲笑话的人来说就是包袱。”
我们都知道芝诺悖论:“为了到达跑道终点,参赛者首先就得跑完无数段路程。他必须先到达跑道中点,再到达剩下距离的中点,接着到达依然剩下的距离的中点,以此类推。从理论上来说,由于他不得不到达无数个中点,所以他永远不可能到达跑道终点。”与之相通的一则笑话:售货员:“女士,这款吸尘器能让您的工作量减少一半。”顾客:“太棒了!给我来两台!”同时使用两台吸尘器只会将清理地毯的时间缩短3/4,同时使用三台则缩短5/6,随着吸尘器数量的无限增加以此类推。
“要想长命百岁,有个办法很靠谱——每天吃一个肉丸,吃它个100年。”作者用这则笑话来说明康德区分的四种命题,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于它为长寿一个问题提供了先天分析的解决方案(吃100年=活100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本应是后验综合的。
《简单的哲学》和《好用的哲学》
[英]朱利安·巴吉尼,彼得·福斯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这两本书原版叫“哲学家的工具箱”,作者说:“正如外科手术一样,哲学需要特定的工具以及使用它们的技艺。不同于外科医生或木匠大师的工具,哲学家的工具是概念性的,它们主要用于分析、构建和评价哲学概念、论证和理论。”
论证的基本工具就是归纳、演绎、矛盾律等,论证的高级工具有类比法、直觉泵、还原、思想实验,无穷倒退、归谬法、两难困境等属于评价工具。比如无穷倒退:“曾经有人认为,地球坐落在一个大象的背上。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大象站在哪儿呢?假如大象站在另一个大象的背上,那么另一个大象站在哪里?假如大象站在另一个地球上,那么另一个地球坐落在哪里?在又一个大象的背上吗?以此类推。该解释总需假定一个新的实体,这个过程也没有终点。因此,该解释就是失败的。”
《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
[英]尼古拉斯·费恩 著
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我们都知道“奥卡姆的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但可能不知道卢克莱修的矛、休谟的叉子、尼采的锤子。“尼采打造了一把‘锤子’,用于哲学思考。他用它来试探各种偶像。尼采试图告诉世人,我们建构至高无上的真理的基础——我们的偶像——只不过是历史的产物。”费恩挑选了25位哲学家的思维工具。
卢克莱修的矛可以说是一个思想实验,借以判断宇宙为有限或无限:假设宇宙有边际,那么如果有人到达了真正的尽头,然后将矛用力投掷出去,会发生什么事?只有两种情况:矛不是继续往前飞,就是被弹回来。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表示宇宙边际之外仍有东西存在——不是某种物体挡住了矛的路线,就是有更多空间让矛可以穿过去。因此,卢克莱修断定空间不会有边界,它必定为无限。
《小逻辑》
[德]黑格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他1807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17年出版《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小逻辑》中收录了他1818年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他说:“我要特别呼吁青年的精神,因为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尚没有受到迫切需要的狭隘目的系统的束缚,而且还有从事于无关自己利益的科学工作的自由。——同样青年人也还没有受过虚妄性的否定精神,和一种仅只是批判劳作的无内容的哲学的沾染。一个有健全心情的青年还有勇气去追求真理。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所最熟习的领域,也是哲学所缔造的,通过哲学的研究,我们是可以分享的。”
《哲学气质:从柏拉图到福柯》
[德]彼得·斯洛特戴克 著
漓江出版社,2018年版
彼得·斯洛特戴克1976年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卡尔斯鲁厄设计高等学校任哲学和美学系教授,主持过哲学电视节目。这本书中的各篇是他给哲学家著作选集写的序言,一共19篇,除了柏拉图和福柯,还有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维特根斯坦、萨特等,讲述了这些哲学家的思想特点和人格特征,文字汪洋恣肆、新见迭出。 书目西方哲学史哲学研究小逻辑康德哲学思想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