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08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疫情后的复工
疫情之前,小区门口三家店铺的生意都是不温不火,但疫情过后,就出现了不一样的光景。
烤鸭店重新开业时,老板把店面招牌换成了大红色且镶了金边的,然后还加了一个“商标”:京宫。这么一换,顾客们都觉得烤鸭上档次了,对肉食的欲望也被重新激发,烤鸭店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
另一边的老字号卤鸡店也可以,老板娘在重新开业之际,对店铺进行了简单装修,地板墙面都换了新颜。她自己也变化了很多,梳起两个小辫,穿上长裙,还化了妆。每次有顾客来,她都会当朋友,唠唠家常,推荐一些美食做法等等。除此,店里也开始卖一些凉菜小吃,很受欢迎。
悲伤的是中间那家小超市,复工之后就准备转让了。那天,我正好经过超市,看到老板很伤心。他说,这两个月一分钱没挣,房租还付了一万多,再这样开下去,房子都得抵押出去。
小区旁边很多小店都在疫情后做出了改变,有的从烟酒店变成了百货小超市,卖起了居民需要的蔬菜水果,有的搞起了各种促销活动,有的代理起一些网购平台的生意??大家都在“不容易”中寻找生机。
我的邻居吴姐,疫情前在一个公司做财务,但复工之后,她失业了。她是理解公司的,疫情中,公司的业务收入几乎为零,复工后负担不起那么多人的工资,便开始裁员。而年龄47岁的吴姐,首当其冲地被裁了。那天,她问我接下来自己该做些什么,是不是只有去保洁公司应聘了,我建议她:“可以趁此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不是特别会做美食吗?可以在家制作,在社区群里卖,正好也方便没有时间做饭的那些职场年轻人。”吴姐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很有兴趣。”
吴姐立刻开始行动,先办了健康证,接着就投入到了美食制作中,烘焙、小菜、卤味、主食等,都是她擅长的。现在吴姐每天在群里接受预订,看看大家想吃什么,然后确定自己第二天的制作内容。她说现在心情好多了,也没心思为失业而焦虑,关注当下,开心地做一天是一天。
(读者 巴拉)
消失的集资款
自从两年前得知年近七旬、只会写自己名字的二姑,每个周末都去写字楼领取免费鸡蛋或廉价日用品后,我就非常严肃地告诉她,要谨防高额回报的集资与购买保健品之类的骗局,最好不要与他们产生交集。二姑回答得斩钉截铁:我的钱都是从牙缝里省下的,想骗我钱的人还没出生呢!
今年4月初,二姑打电话告诉我,她被发放免费日用品的机构骗了5万块钱,集资老板卷款跑路了,答应她的高额利润回报也打了水漂,因为受害者众多,现在已经有人牵头组织追债了。我问二姑一些具体情况,她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只说投进去的是私房钱,不敢将上当受骗的事告诉家人,加之自身又没文化,只能学着别人的做法,将追债事宜全权委托给一位同样受骗的中年女士,那位女士建了微信追债群,追债的进展和交流都在群里进行,而大字不识的二姑根本不会上网,追债之路犹如盲人摸象,于是只能求助于我。
周末下午,二姑约我在公园见面,一起商讨追债事宜。我看着她从包里拿出来的那份借款合同以及追债委托书,顿时心凉了半截。借款合同上的借款人信息都是事先打印上去的,后面未附任何佐证材料,信息真伪无从考证。二姑作为出借人,甚至连合同上写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我告诉她这份合同漏洞太多,不足以成为追债的力证,而且签的那份追债委托书也无任何辅助材料做支撑,同样真假难辨。目前报案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不能再相信任何陌生人的说辞。
我陪二姑来到公安局的时候,看到公安局门口聚集着很多同样被集资项目所骗的受害者。一位40多岁的女士对警察说,因为卷款跑路的老板创办的公司就在她老家所在的县城,所以她才轻信了熟人的游说,被骗了整整100万元。还有一位情绪失控的白发老者,哭诉自己被骗的10万元都是养老钱,儿女不在身边,家中还有卧病在床的老伴,今后该怎么生活。
公安干警介绍说,这起集资诈骗案涉及金额近亿元,受害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他们中的都是“低投入、高回报”的利益圈套。公安人员将二姑的情况备录在案后,让她回去等消息,说等案子有了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她。
走在回家的路上,二姑懊悔地说,天上真的不会掉馅饼,即便老年人识别不了花样频出的骗局,但如果不贪心,也就不会上当受骗。道理都明白了,只是那些养老钱,何时才能追回来?(读者 艾科)
理性维权退学费
我的孩子在一家培训机构的学前班上学,由于疫情影响,寒假放假至今再没有上课。每天,班主任都在微信群里督促家长填写孩子的健康情况报告,倒也相安无事。
4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早上,我被一位家长拉进一个小群,群里的家长们正在为培训机构退费的事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想办法,如何让培训机构退费。
放假前,家长们都交了2、3、4月份的学费,共计8000多块钱。在培训机构的家长群里,有人提出了退费的要求,班主任很快回复:一旦开学,一定会如约退费。而在“私下群”里,家长们迅速达成一致目标:培训机构退费不能只是在口头上打“空头支票”,必须拿出一份正式的白纸黑字的“退费公告”。不一会儿,带头的家长就拟好了“家长要求退费接龙名单”并发到培训机构“老师家长群”里,所有家长都参加了接龙。
随后,班主任发了一则说明:疫情期间如未开学,学费肯定退给大家;退费时间:随着中小学开学,培训中心上班,退费系统打开,家长申请14天后钱到账上。
在我看来,这个说明非常诚恳了,但其他家长可不这么看,马上揪出了其中的问题:什么叫“疫情期间如未开学”?现在正处疫情期间,就是没开学啊。为什么不能给个明确的答复?
这时有家长提出,明天开始,咱不接龙填写孩子健康情况报告了,不信班主任不屈服。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这时一位“潜水”多时的家长说话了:咱们这也太激进了吧?填写健康情况报告是疫情时期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咱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投诉呢?比如打市民热线反映问题,寻求解决渠道。
她的话刚发出,马上就被一些家长嘲讽:“咱们不把事情闹大,是很难要回学费的。”“就是啊,现在培训机构跑路的新闻还少吗?”“不能配合老师,得让她着急着急。”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家长发出一行字:我认为她说得有理,咱要维权,但不能过激,要理性维权,打12345热线就是最好的办法。又过了一会儿,其他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家长也改口了。很快,所有人都达成了统一意见:抛弃冲动,理性维权。
当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发布最新消息:幼儿园、高校、培训机构暂不开学。
看来,开学的日子还要耐心等一等,这学费还退不退?退多少?如何退?凡事都得好好商量。
(读者 夏天雪)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