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安定门

作者:卜键

进入安定门01860年,法国士兵在圆明园(版画 )(FOTOE供图)

不想再耗费心神去写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了,炮台上的清军不是没作殊死抵抗,蒙古骑兵也对登陆的敌军坚决回击,冒着枪林弹雨冲向英军的炮兵阵地,“砍杀了三门炮的部分炮手”,但战略战术与武器的落后,使之很快被轰塌击溃。一切都很像首次大沽口战役的翻版,英法联军推进至天津近郊,葛罗与额尔金重新开始与清廷委派的钦差大臣交涉,钦差大臣还是恭亲王的老丈人桂良(耆英赐死,花沙纳自杀),所不同的是英法特使的要价更高,态度也更加骄狂。俄国公使随后急急赶到,就近“租了一幢体面、宽敞的住宅”,可谈判双方都无意于让他掺和。

小伊手中也有牌可打:依仗着在京期间对清朝军政运作与军队部署的研究,他开始为联军出主意;不久后俄罗斯馆送来各种最新情报,他也主动提供给联军的两位总司令。额尔金渐渐对他刮目相看,邀他到行馆喝酒聊天,一对一聊了整整一个晚上,看着像推心置腹,实际上互相测试,各怀鬼胎。

为日后的调解留有余地,小伊再次表明中立态度,并解释了赠送清军武器之事;老额哈哈一笑,说只要对自己有利,英国人也会想方设法向中国推销军火。(言外之意是不必再遮掩了。)

老额告知小伊英军作战中缴获了一些信件,发现清方对他的上海之行极不信任,甚至打算拘捕他,也可看出他在离京时充分维护了自尊;小伊则表示如果由清朝官员陪同,就会被当作清帝的贡使,不如自行安排更自由和有尊严。(以防俄方进京时得不到官员伴送,栽了面子。)

老额讲起两年前的一件旧事,即清方痛恨英国译员李泰国,通过俄美公使转达,自己则正告清朝官员,因为他们求助于其他国家的代表,英方的要求只能更严厉。(意思是俄方不要想着调停啥的。)伊格纳提耶夫则强调两国一是要发展商贸,一是只关注划界,在利益上没有冲突。(意思是英方对中俄划界不应阻挠。)

小伊不希望英法与清朝的缔约太顺利,明知外国使节觐见清帝有一个棘手的礼仪障碍,仍力劝额尔金“要求在北京受到隆重的接待”,“迫使它承认女王和清帝的地位是平等的”;额尔金当即表示,“不得到清帝的隆重接见决不罢休”。(哈,高傲的老额还是被小伊绕进去了。)

事情的发展出乎这个苏格兰勋爵的预料:原定次日举行的签约仪式被取消,他所赏识器重的巴夏礼等人落入清军之手,联军在突破通州八里桥防线后失去目标……轮到额尔金前来拜访俄国公使了,带着英军总司令克灵顿、第二海军总队队长奈皮尔和大批随员,告知已决定夺取北京,希望能获准查阅俄国使团保存的京城街巷与郊区地图。伊格纳提耶夫慷慨应允,“不仅允许他们仔细地观看地图,而且还让他们复制了若干份”。在与英国将领共同研究平面图时,小伊一一分析北京四郊的地理特征和城防状况,力主首先攻打南部。这就是伊格纳提耶夫,什么时候都有小算计,北城有沙俄的“北馆”,有皇宫,城外西北方是圆明园,宫内园内都有大批涉外档案,其中有不少俄方公文和信函。而远有两广总督府的外交秘档被缴获,近有额尔金说到的清朝密谕,都提醒小伊留心——若是普提雅廷和他本人那些指斥英国的信函落在老额手里,麻烦可就大了。

额尔金还有一项请求,或者说是更主要的目的,即请俄方协助挽救英法被俘人员,希望通过俄罗斯馆打听他们的消息。小伊自知没有这个能力,却告知时机不对,说联军刚发出不交人就捣毁北京的威胁,而今再去为释放他们说情,只会使清方趾高气扬。他建议联军继续进攻,并说:

如果等贵方军队兵临北京城下,已为决定性攻击做好最后准备,那时由我来履行您的意愿,向中国政府进行交涉,那么其影响将会强烈得多,而效果也会更显著。

因为有数十人被清军扣为人质,也因事先只想到极限施压、逼迫清廷屈服,并未做好攻打北京的准备,一贯骄横的额尔金有些迷惘惶惑,放下身段来找小伊。数日后,老额又一次到驻扎通州的俄国使团拜会,两人再次长谈,涉及到许多急迫问题,小伊也再次向他灌输必须觐见清帝的意义。额尔金当然不会言听计从,但对小伊已解除敌意,视为好友,甚至对他吐槽葛罗,也是事实。

10月5日,联军开始往北京推进,本以为会遇到激烈抵抗,但是咸丰帝早已率皇室成员和亲信大臣逃往热河,各路清军毫无斗志,很快就逼近德胜门和安定门(完全未采纳小伊的建议)。僧格林沁、瑞麟大营不仅一触即溃,还将法军主力引向圆明园。而闻知这个“万园之园”被捣毁,英军占领了档案库,伊格纳提耶夫极度不安。他担心假若1858年以来俄方的函件被发现,“会使英国人得到一项用以反对我们的何等有力的武器,使我们和中国签订条约终将成为不可能”。所幸先动手抢掠的是法军,小伊派人找到交情甚好的葛罗,而葛罗即将7宗相关函件转交给他,并答应“在进一步整理档案时,如发现涉及俄国的所有公文都将交与俄国使团”,总算是去掉了一块心病。

此时的北京城门紧闭,达官贵人中能逃的都逃了,剩下的每日惊恐不安。在英法联军的威慑下,奉旨留守的王公大臣只得将巴夏礼等人释放,接着又被迫打开安定门,武备院卿、前粤海关监督恒祺亲至城门迎接。联军立刻控制了安定门,并派数百名士兵登上城墙,升起英法旗帜,安设大炮46门,炮口皆指向城内。伊格纳提耶夫闻风而动,命使团车队由通州直接通过安定门去南馆,自己则骑马赶到城外英法使团驻地。由于被扣英国人质曾遭受折磨,且有一半已死,额尔金正在起草至恭亲王的最后通牒,并就此征询他的意见。小伊对捣毁圆明园、赔银和在天津建认罪碑表达了不同意见。老额有所触动,放弃了立碑的念头,但在第二天就派兵焚毁圆明园。

考虑到安全因素,此时的英法公使都驻扎城外。伊格纳提耶夫向他们通报了进城的计划,老额“装着一副关切的面孔,试图说服”,葛罗则相反,“以急切的心情请伊格纳提耶夫尽速进城,寻找那些躲避的大臣,劝说他们重开谈判”。10月16日下午,小伊乘坐大轿,前有身穿军装的军人开道,后有6名哥萨克持枪跟随,再后面是大司祭乘坐的车辆,来到安定门外。法国军官施米次骑马引导至城下,一个小而不失隆重的入城式就此开始,布克斯盖夫登写道:

进入北京城门的庄严时刻终于来到了,一直阴沉的天空像是特意放晴了,而阳光也不时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在内外城门之间的空地上,英方和法方的营队站立在城墙旁边。当公使的轿子走近他们时,先是法方岗哨的士兵,而后又有英方岗哨的士兵,均立正并举枪致敬。欧洲国家的军队是当着感到惊异的中国人的面表示致敬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待续) 额尔金历史中国近代史清朝边疆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