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长与“克洛泽事件”

作者:宋晓军

国防部长与“克洛泽事件”0“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洛泽

当地时间4月3日,当舆论对“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洛泽(Brett Crozier)因写信要求保护舰上水兵免受新冠肺炎感染遭解职一事发酵之时,五角大楼发言人霍夫曼(Jonathan Hoffman)在新闻发布会上很明确地说,美防长埃斯珀支持代理海军部长莫德利(Thomas Modly)对克洛泽解职的决定。看到这个信息,我想到了我之前一篇题为《埃斯珀想要的是一支“实心海军”》的专栏文章,于是就确定了这期的话题。

在上文提到的那篇专栏文章里,我大致阐述了埃斯珀要求海军通过改革“夯实”军力以应对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所谓“挑战”的观点。但我在写那篇文章时,还特意翻阅了美军事专栏作家金纳德(Douglas Kinnard)1980年写的一本书——《国防部长》。大约31年前,我从这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翻译出版的书中,第一次了解了1947年9月美国成立国防部前陆军与海军之间的“斗法”,即陆军同意成立国防部而海军反对。在“克洛泽事件”引起舆论发酵后,我再提到这一点,并不是想为埃斯珀在“克洛泽事件”中的无情、冷漠表现进行开脱,把他说成是一个打破军种本位主义和锐意改革的防长。我想说的是,在之后20多天里随着中美两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的此消彼长,我对中美两军改革的一点感想。

简单地说,1947年9月美国成立国防部加强领导、统筹三军,是把苏联作为头号对手的一次重大军队改革。在此后的美、苏博弈中,美国犯下了盲目扩大越战的战略错误,而让苏联形成了超越态势。接着在1979年苏联再犯下入侵阿富汗战略错误,而美国在国会1986年通过“戈德华特·尼克尔斯法案”后,再次进行了把苏联作为头号对手的“逆袭式”军队改革。在此期间,中国于1985年以裁军100万为起点,也开始了军队改革。4年后,当我看到了那本名为《国防部长》的书时,中国因国内经济困境致使军队改革陷入了困境。时过境迁,当“冷战”后美国陷入中东战争泥潭难以自拔之时,继2014年俄罗斯完成军队改革并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取得了不错效果后,2016年1月中国也开启了以“终止军队经商”为基础、以“能打仗”为目标的军队改革。两年后的2018年1月,美国防部则推出了明确针对中俄两国的“国防战略”,并准备再次以此为指导开启“逆袭式”的军队改革。

事实上,埃斯珀在“克洛泽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无情与冷漠,是与他正在“操盘”的“逆袭式”军队改革有关。而美代理海军部长莫德利在解释为何解职克洛泽时也表示,指挥官应该“清楚地了解他们的言行在更大战略背景下的后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包括拜登、民主党议员和众多美海军官兵及众多媒体在道义上都力挺克洛泽在疫情中的所作所为,但当我们看到这些信息时,不要忘了埃斯珀的无情与冷漠,恰恰是与他正在“操盘”的将中国作为头号对手的军队改革是有直接关系的。

最后我想顺便说一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必然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进而经济发展趋势,又必然会对正在进行中的中美两国军队改革产生影响。我发现1989年8月后买的那本名为《国防部长》的书共218页,定价是3.7元人民币。其实当年因中国经济上陷入了恶性通胀,一听罐装355毫升的可口可乐已从1988年7月前的1.9元人民币涨到了3.5元人民币。而这也是当年中国军队改革被拖入了军队经商“禁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军事国防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