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的亚姆假说
作者:袁越发烧、疲倦、头疼、咳嗽、肌肉酸疼、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一个人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哪怕只有一两种,我们都会得出结论说:他生病了。
但实际上,这个人只是被某种病原体感染了而已。病原体的目的是繁殖自己,它们并不想让我们生病。上述症状的出现,其实是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免疫系统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影响到我们的神经系统,最终让我们头疼的。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这样一套让自己生病的机制呢?这显然不利于生存啊!
第一个正面挑战这个难题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本杰明·哈特(Benjamin Hart)教授,他于1988年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首次提出得了传染病的人之所以会出现那些症状,目的就是为了保持高体温,从而更快地杀死病原体。
已知高体温(也就是发烧)能够加快免疫细胞的繁殖,同时又能减缓病毒基因组的复制速度,有助于人体尽早将病原体清除出去,这就是为什么生病的人不要轻易吃退烧药的原因。
维持高体温很耗能量,所以哈特教授认为疲倦、头疼和心情抑郁等等常见症状都是为了节约能量,好让生病的人能够继续保持高体温。
但是,这个理论没法解释为什么生病的人会食欲不振,于是哈特教授又补充了一个新的假说,认为这是为了防止病人摄入太多的铁元素。已知很多病菌的繁殖都需要大量铁元素,如果能把血液的含铁量降低,就能抑制病菌的繁殖。
哈特的理论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的免疫学教授盖伊·沙克尔(Guy Shakhar)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他发现很多症状和发烧并无直接联系,比如一些病人在没有发烧的时候也会有头疼和乏力等症状,这是没法用哈特理论来解释的。至于说那个铁元素理论,更是有很多漏洞。如果真的是为了降低血液中的铁含量,不吃含铁高的食物就行了。
经过一番思考和研究,沙克尔教授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那些症状并不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而是为了保护整个种群的利益。
比如,身体疲劳和心情抑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交,防止病原体人传人;食欲不振是为了减少吃饭的机会,防止病原体污染粮食和水源等公共财产;咳嗽和身上起红斑等等表面症状则是为了广而告之,让同伴们都知道自己生病了,最好躲远点。
沙克尔教授将这个新假说命名为“亚姆假说”(Eyam Hypothesis),相关论文发表在2015年10月16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卷上。亚姆是位于英国中部的一个小村庄,当17世纪黑死病传到这里时,村民们为了不让病原体扩散,决定自我隔离。虽然这个村子死伤惨重,但却保住了周围村庄的安全。可惜黑死病后来还是攻陷了英格兰,证明“隔离”这一源自中世纪的古老方法只能起到暂时延缓疫情的作用。要想最终战胜传染病,还得依靠现代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照顾病人逐渐成为传统,不少病原体学会了利用人类会生病的特点,通过医生护士和病人家属扩散了出去,“非典”病毒就是一例。所以说,人类的很多抗疫方法是为了适应古代社会而被进化出来的,已经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新世界了。 亚姆生命八卦健康呼吸道疾病哈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