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的食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图 谢驭飞)
文/摇摇
《枕草子》之四九“高雅的事”,末了有两桩:“切开鸭蛋,水晶的念珠。”易三被派驻泉州时,租住在超市楼上的小公寓,若将公寓生活的“高雅的事”,记录在朋友圈,至少就有“香煎鲳鱼,蜡染的仿古宣”。
他用钝刀将一条大白鲳切了许多细段,每往油锅远远地投进一截,都要在“嗞嗞”炸起的油滴溅到身上之前,往后弹跳一步。手中的锅铲,或柔婉,或刚劲,全都是激情,心肝肾都动起来。他莞尔,“操心,走的心经;操肾,走的肾经。心肾相交,煎出金黄嫩酥,才是极品”。
起锅后,练笔用的宣纸草稿成了隔热垫片。那碟香煎鲳鱼也有了剑走偏锋的沉猛、轻灵。他意犹未尽,“高雅的事”继续墨染在宣纸垫片上,“何妨以掌当刀/削遍颜筋柳骨米韵苏味/那掌停笔顿的/恰是我这一世的风雅”。
蜡染的仿古宣上,他用魏碑体写下日常菜谱——“早餐:稀饭加蛏干炖蛋;午餐:干饭加五行炒菜加香煎鲳鱼另加清汤;晚餐:吃午饭剩下的。”放置到餐桌一隅,衬托出公寓生活的活力和光芒,正是周作人所说的,“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种田山头火的《饭句集》俳句:“把明天要吃的米泡在月夜的水里之后就寝。”易三的早餐也是前一天晚上下锅的,所以蛋特别老。有时佐以生腌泥螺,便有了诗句:“绿豆粥中浮白蛋,白瓷碗内沉泥螺。”
二十四个节气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纸质和微信公众号“花巷”同时创刊的纪念日。他在朋友圈里和同事们一起过节气。以温暖的角度切入下一次相见,就是“立春”了。“立春”的粥里,有米和水,有白墨和春心。
斋藤茂吉有一首和歌:“傍晚时在书桌前一个人吃着鳗鱼,真是件快乐的事。虽然只有那短短的几分钟,树木似乎都变得更鲜绿了。”易三的小书房飘着檀香,在书桌前一个人吃着午饭剩下的所有,夜晚的滋味一直延伸至桌上的笔砚、檀皮宣和花鸟笺……
有朋自远方来,易三顺便打打牙祭,一道醋猪脚成为他的最爱,让他吃了近五年的素,彻底破了戒。檀一雄曾形容边啃猪脚边喝酒,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了,细小的骨头在口中即可轻松地与肉分解,感觉像是自己的牙齿脱落,那口感非常有趣。
“白露”之夜,他蘸了白墨,在万年蓝宣纸上,抄了“十样白”中药汤头歌诀:白芍、白莲、白晒参……鲜洁的白墨余留在抄手砚里,残墨都可以逐空而舞:“白露时节,白墨纷纷。啖了龙眼,行走如风。”要是安德拉德看到了会说,每一粒龙眼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
忽尔两年,易三离开泉州。小寓门口,他用来遮挡柜子的一幅八尺对联草稿、上有隶书“玲珑心”等字样的宣纸,被他揉成大纸团扔了。那幅破戒后书写的日常菜单被他带回省城,有一天,被他揉成小纸团扔了。
《深夜食堂》片头曲,铃木常吉循环往复地唱:“仿佛是很早以前的故事了。云朵在河面上徜徉。”那些小寓独食的时光化成了流水,改变了易三。 美食生活圆桌白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