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若琪:在体育范畴里,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惠若琪,前中国女排队长
在中国女排攀登巅峰的过程中,诞生了不少勇者。中国女排前队长惠若琪就是其中一位。她16岁入选了女排国家队,21岁成为主力,一直在各大赛场上奋力拼搏。2013年,惠若琪成为了中国女排第十五任队长,三年之后带队出征里约奥运会,在饱受伤病的情况下,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了奥运冠军。在她看来,女排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平时生活、训练中一点一滴形成的。
问:在女排训练、比赛过程中,如何面对伤病?
答:运动员受伤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首先肯定尊重医学,在医学可接受的范围内,会超人般对待。在体育范畴里,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不可能。哪怕你今天受伤了,在比赛当中也经常有队员受伤,照理讲伤筋动骨100天,我们就得忍住。可能很多人崴脚了,要在家里躺几天。我们可能两三天就下地走,让它快速恢复,所以经常说运动员就是超人。
问:你曾经担任女排队长,这个角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作为队长,教练对你的要求会更高。你要去平衡很多事情,就会有随之而来的压力。以前都是老队员带着你,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就是打好球,精力很专注。成为队长之后,你要照顾到其他人的情绪、技术,每天操心的事情更多。当然这也会敦促我去不断提升技术,才能撑得起这个称号。 我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变得成熟了,以前年轻运动员会更多用自己的身体,用力量、速度去拼,但慢慢地,我们都说老将非常值钱,因为积累了更多经验,有更良好的心态,在赛场上更能运筹帷幄。
编辑 / 小朵 剪辑 / 辛军 设计 / 罗曼
| 封面大使 |
《三联生活周刊》新刊《女排的价值:一个装得下时代、情感和共鸣的故事》将为你讲述女排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