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投资的一年
作者:邢海洋2019年的A股仍是步履沉重,但3000点上下却是暗流涌动。职业股民纷纷出局,私募基金乏善可陈,唯有公募表现亮眼。原因何在?
2017年年底,笔者曾在《中读》开有《给理财小白的100封投资信》的年专栏,这个专栏可谓生不逢时,我还清楚地记得2018年年初美股突发震荡、港股33000点岌岌可危、上证指数从3400点急转直下的情形。课程开始,我给小白们的忠告就是,如果不熟悉市场,宁可相信基金经理的智慧与职业水准。相信海外成熟市场,相信市场力量自发选择出的投资品种。回归2019年的走势,这一策略可谓成功,尽管A股走势平平,但主动型股票基金全面胜出,多数涨幅超过了基准指数。截至12月27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当年平均收益率达45.01%,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33.59%。全市场超500只基金年内收益将超50%,涨七八成的基金比比皆是,更有数只基金回报翻番。广发基金旗下有四只基金均进入业绩排名的前十位,而这四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为刘格菘;其管理的三只基金收益有望超过110%。
时间放大到更长的尺度,据Wind数据,自2017年1月1日到2019年11月26日的近3年时间内,上证指数跌去了6.96%,可全部纳入统计的199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达到19.5%,显示出专业投资在A股中所处的优势不仅一时有效,长期而言更为彰显。
基金经理战胜了市场,其实是常识的胜利。3年中,聚集了行业龙头公司的上证50和中证100,分别涨了29%和31%,相当强势。而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500等中小盘个股居多的指数出现下跌。广发基金刘格菘之所以2019年“连中三元”,也是因为他对行业龙头的专注。这位基金经理被业内誉为“科技成长股猎手”,较为擅长在优势行业中挖掘高成长公司进行投资,他的策略是选出景气度最高、增长最快的行业,并挑选核心竞争力最强的企业重仓。
相比于专业人士,职业股民则没有这么幸运了。散户选股,依赖技术分析的多,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报价屏幕前,看形态、看量能;喜欢抄底,买底部放量的票;不敢追高,怕被高价股套牢。可市场走势却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股价不足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接连出现了好几个,靠内幕消息炒股却赔了大钱的案件也披露了不少。相信这真是散户最感不适的一年,千万富翁炒成百万富翁的段子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不胫而走的。同样的,结构性行情下,最终比拼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对企业价值的深度挖掘,私募经理虽不乏佼佼者,可他们仓位小,又因为没有底仓的限制,因船小而不断调头,优势反变成了劣势。
基金经理们对市场的研判,靠的是行业周期、公司经营、公司定价等相对高深的投资理论的加持,同时他们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洞察行业的起落,走访企业深究运营中的问题。公募经理们2019年的强势表现,主要得益于他们预见到了国家科技产业扶植带来的机会,以及长期深耕后,上市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所获得的竞争优势。刘格菘就预计,2020依然有结构性投资机会,科技将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原因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龙头公司产业链向国内转移还将持续进行,需求仍然旺盛;2020年还是5G建设元年,对产业链的拉动效应也将体现出来;另外,国家对产业安全可控的需求还将带来国产电脑、操作系统替代的机会。
专业人士之所以成功,离不开证券市场大环境的转变。注册制改革在2019年以更快的脚步实施着;科创板之外,年底又有了新三板参与者门槛大降的消息。市场化的资本体系到来了,适者生存,不适者出局。 投资物语基金股市投资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