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7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停用的自助结账机

现在各大商超里,自助结账机越来越多,可选择的支付方式也多种多样。附近一个大超市货品齐全,占据了地利优势,生意一直很红火。眼见着原来十几个人工窗口,队伍排得要十米开外,现在就剩两个人工窗口,旁边齐刷刷竖着十几台自助结账机。这些机器和移动支付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家门口还有一个小型生活超市,所售商品基本为食品和日化用品,里面唯一一个卖衣服的还是主营中老年女装,结账出来后配套的几个铺子也都是定做棉花被子、38元洗剪吹以及卖小五金的,顾客以附近小区的中老年人为主。

家里一向是婆婆负责买菜,昨天上午我出门散步,婆婆招呼我顺路的话去这家超市买根白萝卜。等我进了超市一看,超市不大,货品布局就一个大的“N”形,门口是水果和蔬菜区,应该是一早来的新货,很新鲜;后面还有水产区、粮油区、日化区、熟食和面食区,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生活超市。

排队称完萝卜来到结账区,阿姨大伯们聚在队伍里有讨论菜价的,有问买的红富士苹果甜不甜的,有问家里的孩子今天怎么没跟着的,好不热闹。

但又是很久不见的十来米的结账队伍,四个人工结账口只开了两个,另外两个用铁链封着,此外也没有看见其他超市常见的自助结账机。

我清楚地记得这个超市以前是配备几台自助结账机的。等到我结账时,我问了下工作人员,老哥抬头看了看我,指着背后角落里用灰布盖起来的东西说,那不就是嘛,早不用了,上年纪的人不会用,得派人盯着,还不够人工成本呢。

说得有一定道理,可这样一来,超市满足了一部分顾客的同时,也拒绝了大部分顾客。这家超市曾经一度冷清到要关门,目前生意红火只是因为和它一条马路之隔的连锁超市在装修。我有点操心,如果对面超市开业的话,不仅价格上会有优势,结账速度也会更快,不知道到时候,这家超市会不会打出“全社区唯一一家人工结账超市”的口号来吸引顾客呢?(读者 趴趴)

业主的担心

上个月,我在市郊某小区购买的房子终于交房了,这是一个刚建起来的新小区,很多业主都在为装修忙前忙后。

不久前,小区门口贴了一张大字通知:业主装修前必须到物业登记,同时交纳一定的装修保证金。不交纳保证金的,装修运输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小区。在房子装修结束后,物业检查装修“成果”,装修没有破坏屋子结构的,物业将退回全部保证金。

这下子业主群炸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物业太不厚道了,这算哪门子事啊!”“该不会是想赚一笔吧?”“听说这家物业在其他小区就有‘污点’,交了保证金,怕是会打水漂。”

我心里也挺忐忑,担心保证金“一去不回”,但既然物业规定了,我也没办法。第二天乖乖地交了8000元保证金,物业给了我一张车辆出入证。物业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都是无奈之举,不提前交保证金,有的业主就会把家里的墙都拆掉,然后按照自己的方案重新布设房间,很可能影响整栋楼的安危。我想了想,其实也不无道理。业主把保证金交了,就不至于太过“肆无忌惮”了。

我交了保证金后的第二天,业主群继续被这事儿刷屏。“这是典型的违法行为,绝对不能让物业得逞……”“我已经在市长邮箱留言了。”“我已经向媒体爆料了。”“我已经给住建委打电话了。”过了几天,物业把我叫到办公室,说他们被主管部门约谈了,工作人员随后把保证金全部退还给了我。当然,物业也不再收取其他业主的装修保证金了。

一个多月后,我家的房子终于装修完了。正当我松了一口气时,业主群又一次炸开了。有位业主曝光,他家楼上的邻居在装修过程中,竟然把半壁承重墙都砸掉了,好在物业发现得早,才制止了这种“要命”的行为。大家都知道,承重墙可是“生命墙”,一旦承重墙受损,那可就关系到整栋楼的安全啊。“天哪,不知道我们这栋楼的邻居们有没有砸掉承重墙的?”业主们个个义愤填膺,既谴责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又在为自己身边是否埋着“不定时炸弹”担心不已。

“唉,当初就不该反对物业收取保证金。”这次,业主们又一次团结起来,由物业的“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不过物业严词拒绝了业主们的“请愿”,表示坚决不再收取装修保证金,但对砸掉承重墙的做法,绝不容忍。

(读者 夏天雪)

急诊排队的无奈

作为一个经常跑医院,一周内在急诊和门诊往复接受治疗的人,我对急诊排队的乱象感触颇多。

以前形容医院人多,都说“人山人海,走道上挤满了人”。当我从协和门诊被紧急转到急诊时,眼前则是一堵密不透气的人墙,根本看不清哪是走道。一看望去,都是扎着针、流着血、吸着氧的危重病人,气氛紧张,空气污浊。

协和医院急诊科,按理说只能容纳一百来人,却挤了四五百人。挂号、缴费、测血压、分诊、就诊、抽血、治疗,每个环节都排着大长队。我挂号的时候,有个中年男子排在我后面,他捂着肚子,“扑通”一声倒下了,护士赶过来给他测了血压,让保安扶他起来去挂号。我赶快让他站我前面,毕竟我还能站得住。但明显我的这点谦让救不了他的急,他直接躺地上,保安和护士围着他,劝他打电话找人来帮忙,可他坚决不打,非要躺着打滚。

如果只看到这里,那么医院的冷血和残酷会深深刻在你的脑海里。但是队伍长啊,我还有时间看下去。在医护人员答应能够帮助他尽快就医后,中年男人一骨碌爬起来,利索地去插队了。

中间环节略过,因为我不能脱队。在我排队抽血的时候,又遇到了他,他按着止血棉球,歪着脑袋夹着手机正在炫耀自己的“聪明”:“门诊一礼拜了都没有挂上号,我这到急诊一躺,半小时解决问题……”

仍然是在漫长的排队过程中,旁边的候诊区坐着一位老太太,对着电话,也对着急诊大厅的众人,一遍遍地哭诉:“人要是死在外面,我无话可说,可是都到协和了,我一进来就和你们说了,他(老伴)半小时内必须吃药,你们非让我排队,现在人死了,我就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见死不救?”大厅里,很多人举着手机在拍摄,这样的视频如果放到网上,那么毫无疑问,舆论肯定是一边倒地谴责医院。

有医生朋友推心置腹地给我分析,如果病人在一系列违规的救治措施后最终还是去世了,这个责任谁来负呢?挂号、检查、就诊、收费、发药,每一个环节都会被追责,这一串人调离岗位之后,急诊的队伍肯定排得更长……

对于医生来说,治病与程序并举,无奈与责任同在。医生之于患者,除了治病,还有通过交流病情起到安抚患者的作用。然而,目前医生不仅要面对学术论文的考核,甚至还要被动地负担医院创收的任务,其压力可想而知。“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成了常态,责任并不在医生,而在医疗体制。

(读者 燕大侠) 装修读者来信承重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