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智彪: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投资非洲主力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李智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
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之下,非洲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大陆,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李智彪看来,近20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曾经是非洲外资主要来源的西方国家开始自顾不暇,中国企业则在国内经济转型压力和政府各种扶持政策与措施支持下踊跃进入非洲,逐渐成为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
问: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对双方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发展程度相对高一些,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各种工业原材料。而非洲恰恰是全世界工业原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大陆,不止矿产资源,还包括棉花、烟草、花生、可可等农业资源,非洲通过出卖原材料来获取外汇收入乃至财政资金,而中国正好需要这些资源,两者形成互补。
问: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领域,从过去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答:20世纪80、90年代,主要是承担中国政府援外项目的国企进入非洲投资,因为资金雄厚,投资多集中在采矿业、建筑业特别是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上。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大量民营企业选择主动走出去,逐渐成为投资非洲主力军,只不过更多聚焦在民生领域,比如制鞋、床垫、彩电、手机等行业,还包括汽车组装、农机、建材等行业,跟当地民众生活密切相关。
编辑/小朵,设计/罗曼,剪辑/辛军
| 封面大使 |
跟随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专题报道《非洲诱惑:中国人创业考察》,我们派记者去到了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多个非洲国家考察,研究非洲的潜在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