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姆眼中的俄国作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图 谢驭飞)
文/欧阳宇诺
毛姆说:“俄罗斯文学始于普希金,然后是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然后是契诃夫,没了。……正因为俄罗斯文学极其贫瘠,俄罗斯人才能对自己的文学琢磨得如此透彻……俄罗斯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小说,所以,比起其他国家来,小说在知识分子心中的分量更重。”
屠格涅夫的小说无法打动毛姆,因为“读他的书就像行驶在河面上,整个过程平静、平稳,一路既没有惊险也没有激情。他的书读起来让人心安,你绝不会按捺不住好奇心,要立即翻到最后一页看看”。毛姆认为这些小说里的理想主义太无病呻吟了,不对他的胃口,而且读翻译本也无法深入地领会其写作手法和风格之美。总体而言,他认为屠格涅夫的“这些小说写得不成功”。
毛姆认为托尔斯泰才华横溢,他对自然风景的描写极其出色,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赏心悦目。他令我们“领略了乡村夜晚的幽香、正午的炎热,还有黎明时分的神秘,俄罗斯文学中能有如此笔力的再无第二人”。托尔斯泰对人物的非凡塑造能力也令毛姆印象深刻,他赋予每一个人物以独特的生命和性格,尤其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次要人物,“有些人只在文中出现过一次,但托尔斯泰常常只用三四句话就能把他们描绘得性格鲜明、特立独行,任何一个作家读了都会啧啧称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能令毛姆一本接一本地贪婪阅读,他从中感知到一种新的情感,令人迷惘又扣人心弦。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拥有一股狂野的力量,令人吃惊,给人灵感,叫人恐惧,又让人不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独特的写作策略。有一个策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喜欢并且始终在使用的,就是让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聚在一起,对某种荒唐到让人费解的行为进行讨论,从而引导读者逐步弄懂其中的玄妙。但毛姆也公正地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塑造相当粗枝大叶,所有人物都是一个类型,他们就像17世纪流行的“角色”设置一样:铁血男儿永远坚定如钢,轻浮女人永远水性杨花,高尚之人永远圣洁崇高。这些人物只是情感、品质或是弱点的化身,很少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在毛姆看来,契诃夫是位真正有个性的作家,可以从他身上了解到俄罗斯的秘密,换了其他人都不行。他的写作题材广博,有直接的生活阅历。他的作品中通常没有明显的奇思妙想,读者也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这样的故事谁都能写,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毛姆认为:“读契诃夫的短篇时你绝不会有割裂之感,那是一种透过指缝看到的风景,尽管你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但你清楚它是绵延不绝的。” 读书文学小说毛姆生活圆桌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