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吃了个大窝脖

作者:卜键

公使吃了个大窝脖0边境重镇恰克图(FOTOE供图)

1857年2月24日(俄历,比公历早12天,由于引据多由俄国文献,本文涉及日期除标注公元外皆用俄历),为了赶在英法等国之前与清廷先谈,抢占先机,普提雅廷率领的赴华使团离开莫斯科,冲风冒雪,一路向东。穆拉维约夫的副官莫列尔与他们同时起身,但昼夜兼程,比老普提前一周到达伊尔库次克。这是穆督选中的又一个精干助手,本是在圣彼得堡各衙门跑动公关,呈递公文与私函,争取拨款和武器装备,应召赶到德国的斯图加特,从康士坦丁亲王那里取回给穆督的两封亲笔信。他对使团之事格外关注,一同起行,又比他们早到,以便长官能做出充分准备。

康士坦丁亲王的第一封信本来要普提雅廷转交,老普托先行的莫列尔转达,解释委任普提雅廷出使北京,主要是谈判黑龙江左岸和滨海地区的归属之事,希望穆拉维约夫尽力协助。函套内附一份奏折,上有沙皇御批,命普提雅廷将要谈的基本内容告知穆氏。由此可知沙皇和沙皇大弟都重视穆氏的意见,也很顾及他的感受。第二封信涉及日本,说他在国外见到波谢特船长(就是那位与老普一起勘测东北海岸并经黑龙江返回的航海家),得知英国意欲对日作战,夺取一些据点,并在黑龙江口附近建立基地。老普也让莫列尔带信来,谈及此行的目标,并请求穆督提供交通工具。

确定普提雅廷为赴华公使后,俄国枢密院向清朝理藩院发出公函,并派信使送达库伦。与早先的咨文相比,俄人的措辞显然多了不少倨傲,其中说:“现因贵国内地不靖,外寇侵扰广州……敝国君特遣亲信大臣普提雅廷为使,令其权宜办理两国交涉一切事件,用昭我国相交之道。其所派使臣,谅贵院亦无不愿之理,如迟疑不从美意,必致别生事端。”一副居高临下的口气,且隐含威胁。又如“现在无庸论理,即照相好道理,迎接敝国使臣,妥为照料”,更显得蛮横无理。信使还告知库伦办事大臣德勒克多尔济,说普提雅廷指日即到恰克图,希望尽快安排前往北京。德勒克多尔济将此件转递京师,也在奏折中表达不满,认为遵照先例,俄方应将来华事由、人数、车数和牲畜数一一写明,得到理藩院批准后方得进入,哪有想来就来的道理!

普提雅廷一行于3月21日抵达伊尔库次克,受到了穆督的热情接待,礼炮轰鸣,仪仗鲜明,宴会盛大,让老普感觉良好。两人也有过几次长聊,穆拉维约夫对他的印象有所改变,善意地提示使团可能会被拒绝入境,而普公使似乎全无思想准备,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因应之策。老普要在解冻之前穿过贝加尔湖,小住几日便急急上路,行抵上乌丁斯克,当时刚过东正教的谢肉节,进入40天的斋戒期,每天严格素食,连奶和蛋都不得进食,真是难为这些雪野冰湖上的赶路者。使团于4月初到达恰克图,遵照穆督的指示,外贝加尔省省长卡尔萨科夫调来两个边防营、一个炮营,加上当地驻军,为公使举行了“隆重、豪华、声势浩大”的欢迎仪式。其间有对普提雅廷的讨好之意,更多的则在于向邻国炫耀武力,故力邀清方边境官员出席观礼。可以想象受邀者在现场受到的震撼,但没见一个人记录成文,应也不会回去为老毛子作“宣传”。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历来是官场之大忌。

还在伊尔库次克时,老普就派信使塔塔里诺夫先往库伦,告知使团约半个月就可至恰克图,打算在5月间到达北京,希望清方提供沿途保障。德勒克多尔济盘诘半天,信使说是“闻知英吉利勾结佛夷,由东海前赴天津,侵占地界”,要与清朝商量应对之策,在他看来纯属鬼吹灯,但答应转报理藩院。使团到恰克图后,再次派信使赶到库伦,得到的答复是稍安勿躁,静候理藩院回文。

与此同时,京师“俄罗斯馆”喇嘛巴拉第接国内来函,也向理藩院发出呈文,对本次使团的目的说得比较具体:“现在英夷等三国,有窥伺占据之心,乘贵国贼匪之乱,暗相勾结,放炮杀人,肆无忌惮。彼蓄志深远,外国共知,本国相好,恐将来或为大患,不得不据实相告。”一句话,俄国愿意帮助清朝抵御外侮,特派重臣来报信和商量对策。可叹沙俄君臣以为找了一个好时机好理由,岂知清廷此时以为英舰已经败溃,阅后付之一笑。巴拉第也说到两国的边界问题,“祈将两国边界之事及早完结,以后情愿与贵国相安相保,共防将来不测之事”,并声称“本国深知大义,非同贪利之国可比”。说得好听,但几年间在黑龙江的多次入侵,盘踞不去,有谁会相信呢?

老普在恰克图住了下来,等待清廷的批文,越等越焦灼难耐。穆督曾建议他不要驻扎恰克图,那样会显得专心等候,显得很被动,建议他住在上乌丁斯克,可这位性急的公使不听。此后俄国又多次来函,有枢密院咨文,也有使团的专函,强调普提雅廷职务很高,深得沙皇信重,所谈问题很机密,也说人数很少,“不过官五员,仆役八名,兵丁十名”,沿途所需马驼不多。岂知咸丰帝在4月间已做出批谕,要求德勒克多尔济告知对方:“大皇帝念尔国道路遥远,向无差大臣进京之事……毋庸特派大臣前来。从前英夷滋事,中国自行御侮,不藉外国帮助之力;至外国互相争斗,中国亦从不与闻,并无机密要事应与尔国相商。”其实德贝子早已将类似的话告知俄国信使,固执的老普非要等一个正式的说法,那你就等呗。

5月初,普提雅廷已在恰克图等了一个月,高傲的心备受折磨,多次写信不仅没有作用,德贝子还告知由于信函中措辞无礼,不再为他转呈。老普再次致函理藩院,指责清廷的做法不符合友好之道,要求至迟在5月21日前做出答复,否则使团将转向黑龙江,由水路赴华。他也写信给德勒克,指责他有意推诿延误,要他抓紧递送公函给理藩院。大概是见此人实在不可理喻,德大臣一下子回了两封信,先说“本大臣奉大皇帝谕旨,总理边疆事务,贵国一切事件,丝毫并未推诿,均随时办理”,也把皇上的旨意明确转告,直说没有什么要与俄国商办的事,别再纠缠了,还是请回吧。

真是让咱老普没面子啊!如果说半个世纪前的戈洛夫金使团在库伦折翼而返,他这个著名外交家,则是连中国土地都没有踏上。更没面子的,是这一切都让穆拉维约夫提前言中:穆氏不光对他说过可能连入境都很难,也对康士坦丁亲王说过谈判不会有作用。德勒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再等下去已是毫无意义,怎么办?

5月16日,普提雅廷离开恰克图,转向已解冻的黑龙江。穆督已在那里等着他,这应是两人在伊尔库次克商定的第二方案,是一个“备胎”,可走陆路经齐齐哈尔入京,也可走水路——一条清方难以阻拦的路。(待续) 沙俄普提雅廷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