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05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维权记
堂妹两口子在沿海一家私营扑克牌厂工作已有6年之久。一天,妹夫由于操作机器不慎,导致左手食指指尖连骨断裂,相关部门鉴定为十级伤残,手术花了不少钱,手指也难以复原。堂妹去找主管寻求工伤赔偿时,因厂方未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主管让她写份申请报告将诉求以白纸黑字的形式书面交给他,他再呈送厂领导阅定,但有一个原则:漫天要价免谈。于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堂妹找到我,让我为妹夫代写“工伤赔偿申请”。
写好之后交给堂妹,她问,凭借这份报告,如愿获得赔偿的几率有多大?我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厂领导的处理态度。堂妹将申请报告连同伤残鉴定书一同交给了部门主管,便开始了焦灼的等待。
一周之后,主管告诉堂妹,申请报告厂领导看了,觉得要6万元无异于狮子大开口,厂里无法兑现。堂妹搬出我教给她的理论依据:根据《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厂方应补给十级伤残的员工7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我爱人每月工资6000多元,加上手术费和来回看病的交通费等,申请6万元赔偿并非信口开河。主管说,厂领导说你的诉求不合理,我也没办法。
堂妹担心谈崩了一分钱都捞不着,于是再度向我求助。我对堂妹说,先别退让,他们不给员工购买工伤保险本就违法,既然厂方这么不近人情,那你也别以礼相待了,维权的路向来都一波三折。
后来,堂妹又去找主管商讨赔偿事宜,妹夫跟在身后一边用手机进行网络直播,寻求舆论相助,一边用另一部手机偷偷录音取证。主管见堂妹夫妇俩要把这种负面新闻“昭告天下”,吓得赶紧安抚他们,说凡事好商量,他会再去向厂领导申请汇报。堂妹说,你现在就去汇报吧,我们在这里等。于是,主管掏出手机,赶紧走出了办公室。
约莫20分钟后,主管回来对堂妹说,经过沟通,厂领导说如今经济不景气,最多只能赔偿5万元,若无异议,现在就能给现金,否则只能走司法程序了。堂妹觉得继续耗下去也没啥意义,便让妹夫签字领了工伤赔偿金。事后堂妹打电话感谢我,说看来有些事情还真不能按照常规程序办理,谈判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还得感谢网络直播帮了大忙。
某天,堂妹偶然从厂领导处得知,厂里确实根据我们写的申请报告批了6万元赔偿金,可是几经周折,为啥到手的只有5万元?堂妹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她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夫妻俩还要在厂里继续上班,有些人想绕也绕不过。(读者 艾科)
让人失望的海滨之旅
暑假快结束时,我约了同事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在旅行社报了青岛日照两日游,开启了这次满怀期待最后却失望至极的旅途。
行程大致是:头一天晚上坐车,第二天早上到青岛,晚上住日照渔家,第三天下午返程。我们这个团一共50个人,团里还有同一县城的几个熟人,都是想抓住假期的小尾巴带孩子出去玩玩。
到达青岛,行程中的车览五四广场和八大关我们都没看到。接着导游开始介绍自费项目,空中漫步、深海捕鱼、游览天幕城三项,加上一顿午餐,原价360元,团体票220元。我和同事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决定不买票。车上有一部分人买了票,我的朋友也买了,说不然怎么办呢,就是为了带孩子玩嘛。
下了车,第一站是中山公园,进去才知道是青岛的一个老旧公园,实在没什么可看的,不知为何会列入行程。公园里游客大都是旅行团的,跟着队伍往前走,走到买票处恍然大悟,原来“空中漫步”就是索道,导游说得天花乱坠,却只字未提“索道”二字。同事女儿想坐,还被同事训斥了一顿,委屈得哭了。我们准备去公园门口等着,又被导游追上,原来还是劝我们买票。孩子们都吵着要坐,我劝同事还是坐吧。最后去掉以前体验过的深海捕鱼,其他两项加一顿午餐,每人150元,便宜了70元。
从索道下来去吃午饭,说好的十菜一汤没错,但是每一口饭菜都难以下咽。饭后去青岛海底世界,这是此次海滨之旅的重点。排了半天队拿到票,导游却说地方不大,只给了我们一个小时的游览时间。里面人头攒动,我们走马观花看完,连照片都没拍几张。
之后抵达日照,先去了行程上有的冰雪大世界和名人蜡像馆。冰雪大世界很简陋,仅有几个冰雕,制作非常粗糙,冰雪滑梯孩子倒挺喜欢,不过只能滑一次。名人蜡像馆也很一般,相信这些都是本地人不屑于去的,糊弄外地游客的。然后是深海捕鱼,我们没有这一项,利用这个时间去海边的一个海鲜批发市场逛了逛。
晚上住渔家,饭菜一般,住宿的地方很潮。第三天上午海边自由活动三小时,再去指定的超市购物,比批发市场贵多了。午饭后游览天幕城,天幕城就是一个未建完的娱乐城,“热带雨林”就是几棵假树几只假动物,“天幕下雪”里的天幕是屋顶上一块大屏幕,“雪”就是从墙上孔里喷出的洗衣粉样的泡沫……
两天的行程很让人气愤,我那心直口快的同事几次跟导游发生争执。游玩时我们问了几个同样跟团来青岛的游客,都和我们的经历差不多。回来后同事选择了投诉,也没什么结果,而我除了写下这些文字以消胸中块垒,不知还能做些什么。
(读者 云中漫步)
家住“三无小区”
我所在的楼院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这个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临街,坐北朝南,总共8层,无电梯,呈凹字形,为封闭性楼院。当初的主建单位是一家企业,后破产关闭,不复存在。房子虽是全产权,但因住户不多,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近百户居民不得已只能进行自我管理,这些年来倒也相安无事。
前不久,六单元上面靠近楼道口的外墙瓷砖脱落,掉下一大块,幸亏未砸到人。该单元的住户代表找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安全隐患肯定要排除,维修费用依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处理,由于楼栋的房产产权属于个人,因此维修费用需要大家承担等等,并在楼梯口张贴了关于房屋维修的告示。
楼院的整体环境倒还说得过去,最难看的是各种线路混乱,横七竖八,像蜘蛛网似的。张贴的小广告前脚清理,后脚又有。私家车逐渐增多,院子里的空地都被这些家伙占领。这里本来就没有消防通道的设计,一楼中间那处仅够一辆小车通行的通道就是整个楼院的唯一进出口,好在这些年楼院没有发生过火灾。
尽管是“三无小区”,环境没法和新建小区相比,房龄也超过了20年,有点老旧斑驳,但大家在这里住的时间长,有些人原来就是同事或同学,彼此熟知,邻里关系总体不错。为此大家建了一个邻居群,有点替代业主委员会职能的意思,什么事都会在群里通知,隔三差五还有人组织聚餐、旅游、骑行、唱歌等活动,热闹得很。
有关心国内外时事的邻居,看到国家正在进行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的消息,很是兴奋,便在群里谈及此事,年岁已高的住户纷纷表示非常盼望有朝一日对楼院进行综合整治,装上升降式电梯,体验那种上上下下的方便。
(读者 邓迎春)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