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05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家有大女,不催婚
女儿40岁了,至今未婚。身边不少热心人给女儿介绍对象,我一听条件,除了年龄合适,其余都不合适,便替女儿拒绝了。介绍人不乐意了,数落我:“你女儿都多大了,差不多就行了。”言下之意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年龄越大越找不到合适的。
从找对象的概率来讲,此话有道理。但我女儿的条件和想法我知道,给她介绍这些不靠谱的人,她肯定一口拒绝,还会郁闷好几天。所以,我和老伴在女儿找对象这件事上,从不催促她快马加鞭满世界找。
活到古稀,经历了太多事情,对于婚姻,婚前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寻觅,放慢速度去了解一个人,才不至于上当受骗。婚后过不好,忍气吞声或一拍两散的情况屡见不鲜。
我和老伴对待女儿婚姻的态度,也影响了她的哥嫂,在我们家我不允许有人对女儿催婚。当然,说不着急是假的,我知道女儿心里比我们还急,谁不想遇到如意郎君一起过好小日子呀,但感情这事儿,要情投意合才行。
好在女儿性格开朗,我们理解她,她也肯对我们说心里话,每次有人追她,或有人介绍对象,她都回家和我们商量。一次别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小伙子,比她小5岁,她不想去见面。我劝她,年龄不是问题,现在姐弟恋多的是,并非年龄越大人越成熟。女儿听我这样一说,便答应和小伙子见一面。
见面回来后,她有点儿犹豫,说小伙子模样还可以,不过身材不好。我对女儿说,两个人在一起首先要有吸引力,如果有了排斥感,就是感觉不到位。若觉得还有交往的必要,可以再约会几次。
女儿和小伙子见了三次面后,回来和我商量,若她20多岁,此人肯定不合适,但自己已经40岁了,她想逼自己一把,和他结婚得了,省得外人老说她剩女。我提醒女儿,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活在外人眼光里,什么样的生活都会有人吐槽。结婚一定是为了爱,否则不会有幸福。
现在女儿依然单着,但她认真工作,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周六都跟驴友出去爬山,节假日便外出旅游。我们知道她一直在努力,积极拓展朋友圈。
在外人眼里,我和老伴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着急,是不称职的父母,但他们哪里晓得,真正爱子女,需要的是理解和沟通,催促子女为了结婚而结婚,那才是糊涂父母。(读者 李秀芹)
迁户口的困惑
2018年夏季,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北京某单位工作。不久前,儿子寄过来一沓材料,让我去派出所代办户口迁移手续。并特别提醒我,单位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准予迁入证上,迁入原因填的是“毕业生分配”,在老家开的迁移证得和这个统一。不料派出所工作人员却说,不同省份的户籍系统不一样,河北省户籍系统迁移原因的选项中,没有“毕业生分配”这一项。迁移证是打印出来的,只能在系统中填写。于是,我赶紧给儿子打电话,让他问问,看这个问题怎么办。
儿子单位的人事主管发来一张图片,是其他省已经办好的迁移证,迁移原因填的是“大中专学生毕业”。我又问派出所工作人员,对方告诉我,这个选项有是有,但儿子开了“准予迁入证”,按照规定,就不能再选这项了。
工作人员又说可以开“务工”“招工”等原因,可儿子单位的答复是不行。儿子说,他的同学带着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去办的,迁移原因能开“大中专学生毕业”,让我先回家,下次去派出所时带上他的相关材料。
第二天上午早早赶到派出所,给工作人员说明北京那边的要求,最后迁移原因选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随即工作人员就把迁移证打印了出来。可我一看文化程度栏写的是“小学”,职业栏写的是“粮农”,就问她,文化程度不是“研究生”,职业不是“学生”吗?她应付道,打印出来就不能改了,以前都这么开,到北京可以再改。于是,材料准备完毕,我赶紧寄给儿子。
又过了一天,儿子来电说,文化程度和职业栏填得有问题,还得找派出所改。怎么改?会不会给改?我问了一个在公安局工作的学生,她说,迁移证不能重打,哪项要改,让工作人员手写,再盖个章就行了。
收到儿子寄回的快递,我拿着材料再次来到派出所。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说,那边改就行了,不用找这个麻烦。说着,她拿起笔在那两处修改了一下,在手写处盖了一个章。
手续材料快递了两个来回,往派出所跑了三趟,才算办好了。可困惑却萦绕在我心头:信息时代,网络如此发达,但为何迁个户口,还这么大费周章?(读者 刘二奎)
小升初的焦虑
五年级的儿子在周末很是孤单,常常打遍电话找不到玩伴,原因是同学朋友们都在上奥数班、艺术班或者网课,为此他很是失望。我们虽然也报了孩子喜欢的羽毛球、吉他和英语,但是好歹留出了周日一天的休息时间,想着让他能放松一下。而他的小伙伴们周末两天都占满了,比上学还紧张。如今儿子找不到玩伴,只有我们带着他爬山、打球、到处走走。
即将面临小升初的选择,对于我们这样的佛系放养,很多朋友同事都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学奥数是绝对考不上重点初中的。所有的好初中都会提前组织考试,或者通过培训机构选拔,考试内容主要就是奥数,五年级才学?那估计是来不及了,大家基本都是三四年级开始学,有的幼儿园就入门了。你看某某家的孩子,那是奥数获奖的“牛娃”,四年级就被几所重点中学定了。
朋友一番言传身教后,又把我拉进了一个机构和几所学校的群聊,交流了解升学信息。进群之初,发现自己好些信息读不懂,大家说的话里总夹杂着字母,跟交换情报似的。好心的伙伴发来温馨提示,原来小升初逐渐进入敏感时期,教委不准学校组织选拔考试,家长们在群里尽量用暗语发信息。XES=学而思,YZ=一中,考上了叫“上岸了”“中奖了”,“七龙珠”是指市里最俏的七所重点中学,某学校要组织考试了就叫“有活动”……我就好奇了,各个学校每年组织那么多场选拔考试,甚至让三四年级超前学习的“大牛”通过考试,如此明目张胆,JW(教委)就真的一点不知情吗?今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里明明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名义选拔学生呀!
暑假后就是六年级了,看着身边的小学生要么在暑假到处投简历参加考试,要么报名“占坑班”封闭刷题,我也坐不住了。目前所在小学其实有初中部,但是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远比不上其他几大重点学校。班上但凡成绩和家境过得去的,都努力在考“七龙珠”。为啥要家境过得去?我数了下名校下属的21个校区,只有3个是公办无择校费,其余18个都是每年学费2万元以上,其中一所学费甚至达到10万元一年。
听说一些大城市已经不用奥数选拔学生了,咱们直辖市竟然还保持着“优良传统”。我是该违背本意随大流加入这场“军备竞赛”呢,还是执着地做一个“另类”呢?
(重庆 孙可燕) 升学考试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