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之后

作者:卜键

通航之后0《沙俄占领下的海兰泡》黑河市爱辉历史陈列馆

1856年的整个一年,穆拉维约夫几乎不在东西伯利亚,却也未曾忘记第三次组织大型船队航行黑龙江,未曾减缓对左岸与滨海地区的殖民和军事占领。

1月12日,穆督派遣小沃尔康斯基作为信使前往库伦,刺探清军调动的情报,然后与妻子乘坐驿站的马车赶往彼得堡。路况虽然比由阿扬而来要好些,仍然遥远而艰辛,他任职后曾沿西伯利亚大道多次往返,高加索的旧伤一直未痊愈,光是颠簸就令他肝肠欲碎。为什么要这样着急?想来大约有三点: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最新进展,尤其是能否达成停战协议;谒见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奏航行黑龙江以及与英法舰队的作战详情;拜见和联络朝中大佬,消除对自己的不利舆论。新帝登基,必然又是一波权力分配与官场较力,反对穆拉维约夫的势力在彼得堡并不小,是否会再一次聚集起来,使他警惕。

刚到彼得堡时,局面对穆拉维约夫颇不利:一是普提雅廷回到首都后,到处讲述经过黑龙江遇到的灾难,宣扬那只是一条危险重重的不利于航行的河流;二是就在这时,大清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库伦办事大臣联名向俄枢密院举报,指责穆督恣意妄为,破坏两国友好。新沙皇与近侍大臣把他当做一个夸大其词的人,一个麻烦制造者,待之很冷淡。穆氏性格中从来都有一种不屈不挠,他又开始与上层政客的新一轮辩驳,利用各种场合慷慨陈词,拿出翔实的证明材料。恰好沃尔康斯基从库伦赶来,又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于是,天平重又倾向他这一边。亚历山大二世钦命外交部授予他与中国交涉的全权,委任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以自己的名义向中国提出要求。海军大将康士坦丁亲王对他也恢复了往日的信任,一下子就下令拨给黑龙江六艘螺旋桨轻巡航战船、六艘螺旋桨机帆炮船和第四十八海军陆战队。有学者说俄罗斯是俄土战争惨败后,失之于西方,意欲收之于东方,怕也未必如此直接和简单。

穆督本打算5月返回伊尔库次克,因要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拖了下来。他派副官传达命令,第三次航行黑龙江计划不变,授权外贝加尔省省长卡尔萨可夫上校总负责。由于《巴黎和约》已经正式签订,与英法联军的作战任务不复存在,这次通航的目标变为两项:对黑龙江左岸进行实际占领,要尽可能多地迁徙移民,构建军事哨所和村屯;撤出在下江和滨海地区的多数战斗部队,让他们回到原驻地。代理总督府事务的温策尔中将即命转送外贝加尔,要求想尽一切办法、采用最有效的措施,在沿江左岸各哨所为撤回的部队贮存充足的粮食;又因为无法肯定亚美利加号能否开到上游,也让撤回各部尽量多准备轻便船只。那时俄军在下江已设有尼古拉耶夫斯克、马林斯克等基地,而在中上游尚无哨所。卡尔萨可夫办事精细,下令在沿线增设兴安、结雅、库马拉、库托曼达等哨所,附设大型仓库,并于6月初分三批浮运了堆积如山的物资和粮食,包括面包和米面,以及大量肉牛与充足的油、盐、酒精。唯恐不够,9月间又派人运送了大批物资。

当年俄军在江上的机动性很有限,那只把普提雅廷折腾够呛的希望号,仍是唯一可乘坐的火轮船。5月21日,卡尔萨可夫的坐船由希望号牵引,在一艘炮舰和十只大艇护卫下,停泊于瑷珲城对岸。因为已提前接到俄方的通知,当卡尔萨科夫的船一停下,就有清朝官员靠近发出邀请,说三位长官欢迎他的到来,并邀请他前往见面。会晤的大帐就设在右岸,为首的是副都统魁福,桌上摆满了茶酒糖果之类,气氛显得亲切友好。稍事寒喧后,卡尔萨科夫说明奉总督之命,护送前往黑龙江口的船只,又说整个夏天都会有俄船在江上来往。他还告知会有大批部队从黑龙江口撤回,为此,总督命令在左岸若干地方存储粮食,以便供应过往部队。魁福等略加考虑之后声称:没有得到允许俄国人通航的旨意,为了两国的友谊可以放行,只是担心会因此受到上司的怪罪,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一带存放粮食和驻扎军队。对于此类推搪,卡尔萨科夫早有预案,推称奉命所为,如果各位大人不想承担责任,可以将此事上奏北京。

这个话题只能到此为止,清方官员询问俄国在黑龙江口有多少军队。卡尔萨科夫为了恐吓,诈称已有一万人,今年还要再派五千人左右。这家伙大肆夸张,又装作只是顺便一提,说将在对面的海兰泡驻扎五百人。三位满大人和在场官员立刻面面相觑,可没有人出来说一句硬话,吭哧半天,才请求俄方开列一个清单,写明往返俄船的数量和人数,请他们不要欺侮中国人。大约觉得表述得太过软弱,也承诺不让己方士兵欺负俄国人。

对于卡尔萨科夫的这次造访,魁福立即报告将军衙门,奕山与景淳联名转奏朝廷:

据黑龙江副都统报,4月27日有俄罗斯大船一只、小船二只,驶至乌鲁苏江面,投递文称:今夏伊等仍由黑龙、松花两江行走,已咨报理藩院。旋据续报:俄夷复有船只驶至,当即与之接见,礼貌尚谦,据称伊国因与英夷有事,故仍由此来往,并在雅克萨城以上五处存粮,派员经理,随后尚有多船亦由此下往等语。言毕回船,分起开行。

密折也算及时上奏,但没说卡尔萨科夫的身份,没说他提出在瑷珲对岸设兵与储粮,也不说下江有众多俄兵、今年还要大批调来的信息。封疆大吏的奏报大多如此,真真假假,藏藏掖掖,充满“政治智慧”。

作为穆督手下第一干将,卡尔萨科夫姿态平和,语气坚定,实际上仍在试探。见清方一味软弱,即令在对岸建造结雅哨所,并命在中上游兴建多处哨所。他很快乘希望号返回,统领整个船队的是布谢中校,就是那个与涅维尔斯科伊很不对付、曾任“库页岛军事长官”的伙计,穆督曾经的专差官,也是一个干员。布谢的船队分批起航,有1600多军人和118只舰船木排,分工细密,有的直奔下游,有的在左岸沿途留人卸货建房,大兴土木。他们特别注意在各支流与黑龙江交汇处布点,如乌苏里江口、松花江口、精奇里江口、库马拉河口等,砸下一颗钉子,即可控驭两条河流。俄军的第三次航行黑龙江是一个转折,转向对左岸的全面控制,不光是河口湾与库页岛,沿江许多要地都被实际占领。

奕山、景淳等飞奏朝廷,嘴上说要“阳抚阴防”,实则听之任之,上谕还有那几句老话,不可张皇,亦不可大意,但增加了一项新判断:“该夷情形,不过豫作通商地步。”这应是最高智库作紧急对应性研究后作出的结论:这些老毛子运来大量物资,原来是想在这黑龙江搞对华贸易!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也使大清君臣吃了一个定心丸,哈,技不过如此耳。奕詝对堂兄奕山采取的绥靖政策很满意,称赞他“不激不随,尚属得体”,并叮嘱他与景淳严格保密,不使狡猾贪婪的穆督得知其贸易意图已被破解。(待续) 沙俄黑龙江历史清朝海军

上一篇: 下一站,泰坦
下一篇: 还魂一场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