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有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后会有期0文/二公子

毕业做第一份工时,我有个客户是一位异常职业的经理人。每次见他总是头发梳得光亮,深色套装,脚上一双闪亮的系带皮鞋。因为他要求高、说话苛刻,我特怕见他。一听他说“你也知道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要开始数落项目了。合作的三年里,看到他来电,我总要深吸一口气才接听,中间屏住呼吸,放下电话才吐掉这口气。

20年过去了,他又端坐在了我的面前,依旧西装革履,只脸上多了几条皱纹。此时我在大公司任职,他是自己创业找上门来推销业务。这是我们身份互换后的第一次相逢,坐下来我就知道他认出了我,作为客户的我居然一时间手足无措,想起过往,不觉头上还沁出汗来。倒是他笑脸相迎,一上来握着我的手称赞办公室高大上。他依旧称自己普通话不是很好,但说很高兴我给他时间听他介绍新开发的业务,临走前还提出合影加微信好友,总之是希望我关照他的公司。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剧情反转吗?马克·吐温说得真对,人生比小说更离奇(Life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年初我还有一次与过去的偶遇。本来我一直在一个俱乐部打羽毛球,几年来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参加活动,雷打不动,只因有段时间场地维护,不得不转到了一个新俱乐部。没想到,在新俱乐部的第一个双打搭档,就是我当年第一份工作入职的培训讲师林先生。因为他是我的第一个培训师,给我们上过三天课,所以很多细节我都记得。他的名字、他讲的课程、他说的笑话甚至他在课间放的音乐,我如数家珍般地说给他听,他点头称是,但可惜他的学生太多,怎么也不记得我。不过这不妨碍我们从师生变为球友,在同一片场地上交流球技。

人生有时候就像一部公路片,在一段旅途中搭同一班车碰到的旅伴,道别时说得闲饮茶,但也可能就是后会无期。无巧不成书的故事,更多的还是在文学作品或者电影里,比如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用偶遇打造的爱情三部曲。1995年,在第一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时》里,男女主人公杰西和席琳相逢;到了2004年《爱在日落黄昏时》他们才又相遇;又过了快10年,到2013年,《爱在午夜降临前》他们才在一起。9年一部电影,重复着两个人偶遇、错过、重逢,除了他们从白日梦到柴米油盐的闲聊,没有其他跌宕起伏的情节。但18年三部电影后,看着电影变老的影迷却坚信这种偶遇已经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努力的结果。此时世界上就有无数这个系列的粉丝,推算着,期待着,2022年在大银幕上再看到他们。那时距离上部电影又过了9年,大家都希望这对银幕情侣可以再续前缘,后会有期。 人生生活圆桌

上一篇: 聊天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