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朝廷的同与异
作者:卜键大清帝国皇帝世袭图之爱新觉罗·奕詝
其实,此时的沙俄帝国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比清廷还要沉重和严峻:在历时三年多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节节惨败,引以为豪的黑海舰队全军覆灭,塞瓦斯托波尔在血战后终告失守,国际上四面楚歌,就连沙皇尼古拉一世都悲观自杀,军队士气低落,国家危机四伏。
清俄两个相邻大国的主要外敌都是英国和法国,同时遭受着英法的武力逼凌。然细加比较,又可知英法对清廷尚在谋划与施压阶段,而对于俄国一开始就用重拳,派出配备蒸汽动力和新型舰炮的主力舰队,不断增派重兵,既将克里米亚作为主战场,又分派舰队,意图在波罗的海和北太平洋消灭沙俄海军,攻占其基地和领土。前面所写穆拉维约夫率船队闯入黑龙江,理由是与英法开战,保卫黑龙江入海口,并非一味虚言欺骗。我们也看到,弱小的沙俄北太平洋分舰队虽然以躲避为主,先是缩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之内,然后从堪察加半岛转移至鞑靼海峡,再躲入黑龙江口,但也坚持发炮回击,配合陆军顽强抵御敌舰,还有过在鞑靼海峡的一对一炮战,令对手吃了不少苦头。所有的战争都需要调集部队,但俄廷尽管选派大量精锐赶赴战场,边防与海防的军队不光未动,还有所加强。如穆拉维约夫的外贝加尔军已经成军,完全没有被征调,使之成为侵入黑龙江的主要武装力量。
不管俄军在交战过程中怎样顽强(读那些文字让人不能不心生敬意),他们输了,输得极惨。尼古拉一世加冕波兰国王以来所掠夺的土地几乎全部丧失,神圣同盟顷刻瓦解,往日的“欧洲宪兵”沦为笑柄。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大约花费8亿卢布,换来的是50多万军队人员的伤亡,多半为帝国精锐。沙俄进入亚历山大二世时代,38岁的他虽然登基不到一年,然早就在父皇安排下游历各国,参与大政,国际视野与综合素质远非奕詝可比。1856年1月16日,他表示接受奥地利的调解,批准参加巴黎和会。有一个词叫作“一败涂地”,俄罗斯虽败,其代表在和谈期间仍不失强硬。加上拿破仑三世并不希望英国独霸近东,不希望奥地利乘机占便宜,3月30日签字的《巴黎和约》虽确立黑海中立化,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但将克里米亚归还俄国。战败的沙俄虽有割地,割的是以前侵占土耳其的土地;没有赔款,像西方列强和日本对清朝的巨额勒索,并未发生。
第九次俄土之战被称作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在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军械火炮和后勤保障等方面产生巨大变革,蒸汽动力战舰、新式线膛步枪、铁路和有线电报等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这之后,英国对蒸汽动力战舰不断改进,逐步获得海上霸权;法国则大力研究新式步枪,形成了强大的陆军。而横行欧洲半个世纪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也在急起直追。值得指出的是,尚在战争期间,穆拉维约夫就设法从法国搞到新式步枪和子弹的模具,命在赤塔和尼布楚的军队如法炮制。
巴黎和会的谈判结果见诸报端,香港的中文报纸应不乏报道,但好像没有人奏报清廷。内阁大学士兼两广总督叶名琛此前一直对皇上称说俄国如何强大、英法两军如何难以抵敌,此际即便知悉最后条款,也选择装聋作哑。大清的君君臣臣,此时脑子里都是如何剿灭太平军和捻子,哪里顾得上僻远寒苦的黑龙江流域,哪里顾得上去管此类“蛮触之争”!而天朝上国的习惯性思维,使得多数地方官在处理涉外事件时不免进退失据。当年二月初,咪国(美国)领事致书江苏巡抚吉尔杭额,要求各国在上海与清朝重议五口通商事宜。道员蓝蔚雯即予搪塞,以此类事情统归两广总督叶名琛办理,要他们折往广州。设在上海的江海关英方司税李泰国告以各国条约必须修订,否则就会出事,而因叶名琛姿态僵硬,毫无通融,各国公使已不愿与之打交道。这是一种威胁,也是一个重要信号,两江总督怡良和吉尔杭额迅速上奏。奕詝与一班军机大臣也预料到咪英等国达不到目的,“必至上赴天津”,随即发出的谕旨,要求怡良等劝说各国领事去广州讨论,同时指示叶名琛适度灵活,能答应的“不妨酌量奏闻,稍事变通”,过分之处“正言拒绝”,但不得“峻拒不见”,给外国人留下借口。
四个月后,叶名琛的专折送达京师,这是一个擅于讲故事的封疆大吏,不去谈如何会见各国领事和化解矛盾,有没有达成共识,而是娓娓道来:这次起头生事的咪国领事伯驾,本来是个医生,曾在广东行医20年,“素称狡黠”。太平军起事后,伯驾与各头领密切往来,并在外商中扬言太平天国必能成事。等到官兵在各路作战取胜,伯驾觉得没有面子,于去年夏天回国。没想到咪国国王(完全不知总统制与王权的区别)竟然要他来华任公使,故而一到就大整幺蛾子,以此“掩人耻笑”。对于各国舰只会不会结伴再到天津,叶大学士倒也未打保票,只是回顾了各国两次联合往天津的往事,认为即使发生,最后只能乖乖离开,还得到广州解决问题,届时自己定然“随时驾驭,设法钳制,庶可消患于未萌也”。一句话,这件事没有啥子大不了的,朝廷不必担心,各省督抚不要过问,让尔辈放马过来吧,本督在广州等着他。(待续) 沙俄历史鸦片战争清朝历史边疆叶名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