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迷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零食迷思0(图 谢驭飞)

文/欧阳宇诺

某部剧集里有这样的情节:芭蕾舞团的舞者们在午餐时间,聚集在舞团行政办公室门外,垂涎欲滴地看着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们痛快地嚼着汉堡、披萨、薯条,喝着冰凉的饮料。芭蕾舞者们的身体前倾,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神中充满无限的渴望。工作人员们午餐结束,开始清理桌面。舞者们失落地叹了口气,拿起手中的胡萝卜条及黄瓜条,边嚼边皱眉。

或许在那些大快朵颐的行政工作人员看来,胡萝卜条、黄瓜条这样寡淡的食物,是无法与汉堡、披萨这些高热量食物相抗衡的,拿来当零食恐怕都觉得不够滋味。但是,剧中的舞者们为了挚爱的舞蹈,一直在过着严苛的生活,如果被发现体重超标,就会遭到同伴的轻视以及教练的惩罚。用胡萝卜条、黄瓜条当正餐,属于他们的正常人生,而零食绝对是“根本无需考虑”的。

上高中的时候,同学露露的妈妈每天都会为她在书包里准备一份零食。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会在教室外面的花园里和我们几个好友分享。她说她妈妈很支持她这个阶段对零食的热爱,因为“等你长大一些,到了妈妈这个年纪,也许就会丧失对这些零食的热情了。趁着喜欢,吃一点吧”。那时,我们一边愉悦地分享着薯片、巧克力、话梅……一边羡慕她有一个能够这样理解她的妈妈。

露露的妈妈说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身材的苛求及自律精神渗入我们的骨髓,随着“不要吃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的食品,不要吃含有五种以上成分的零食,亲近农田、吃得健康……”这类告诫充斥于我们耳边,大多数理智的成年人开始在心理上抵触那些过于甜腻的、过于辛辣的、过于爽脆的零食,对零食的热情几乎消失殆尽。

但是,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可能会猝不及防地来临,比如阴雨绵绵的忧郁午后,因为爱情而受伤的痛苦时期,拼尽全力依然一无所获的残酷瞬间,理智的成年人还是会贪恋零食带来的温暖以及它给人生带来的一点点掌控感。我们可能会忘记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对我们的告诫:“薯片、蛋糕、糕饼和冰激凌这类零食,还是等你自己愿意动手制作时再享用吧——你想必不会天天都愿意动手去做。”我们伤心得无力动手,我们飞奔进店里买下它们,马上打开包装,将它们送进嘴里。我们希望这些零食能稍稍抚慰我们内心深切的悲伤。

那位曾经天天与我们分享零食的露露,大学时成了平面模特,她戒掉了零食,甚至连食物都吃得微乎其微。再之后的某一天,她成了单亲妈妈。那个晚上,对身材管理近乎残酷的她是在闺蜜们的环绕及堆满地面的各式零食中,挂着泪珠进入梦乡的。 健康零食生活圆桌零食

下一篇: 声音(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