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04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一出培训好戏
分公司在外地某大学开设了一期综合能力提升的培训班,我有幸被列入了参训人员名单。
在大家看来,异地培训无疑就是一种福利。不用像上班那样分秒必争,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到处走走逛逛,感受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接到参训通知的时候,我兴奋不已。
风尘仆仆地到达参训大学,拿着课程表一看,一下子泄了气。从周一到周五,课程排得满满的,就连课后也安排了团队分享拓展活动,从一大早持续到晚上10点钟,天天如此。
对此,学员们怨声载道,纷纷吐槽。这个说:“这哪里是来修学,分明是来修道的,比谁的体力好,谁的耐力棒。”那个又说:“这种像训练超人一样的培训真的有效果吗?真心表示怀疑!”
随班的人力资源部人员赶忙出来解释:“其实搞这样的培训,我们也不愿意,实在是因为总公司统一下达了培训任务,每个分公司都必须遵照执行。为了检验培训成果,培训后还要写总结报告,制作H5页面。经分公司老总审核后,上传至总公司的培训群里。短短一个星期的培训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说穿了,也就是为了把大家集中到一块儿,拍点一起学习、一起开展分享活动的照片,为上报相关材料准备素材。”
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心领神会,在笑语盈盈中开始了一周的培训。课前,有各种各样的预热活动。课中,高薪聘请的大学教授讲授着各种深奥的课程。大家就如例行公事一般,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最勤奋的要数宣传委员,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模式记录着大家认真学习的场面。原定晚上的读书会、成长分享会,皆在摆拍中草草收场,用时不到十分钟。之后,大家逛街的逛街,聚餐的聚餐,培训又变回了过去那种轻松惬意的模样。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学员微信群里的H5已经惊艳出炉,看上去制作得相当精美,走心的文字,学风甚浓的照片,无不体现出团队精神,再加上学员们的感悟与感恩之辞,培训看上去甚是圆满。
手里拿着培训结业证书,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我们从各个区县赶来,为完成同一个培训任务,如赶集般地聚在一起。装模作样地听着与工作毫无瓜葛的课程,在手机镜头前洋溢着收获满满的笑容。我分明感觉我们像一群优秀的群众演员,兢兢业业按着导演写好的剧本演绎着一出培训好戏。
在回程的路上,我听说为了这次培训,分公司可谓下足了血本。从聘请大学教授到学员入住酒店,再到路费花销,费用总计差不多5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花销,难道仅仅就为了一纸总结报告和那个晒到公司群里的精美H5?
(读者 彭佩)
二房东
2011年秋,我进入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单看工资账户,收入似乎提高了,其实不然,因为新单位不提供宿舍,要自己租房。这时我手头有点钱,就有了当二房东的念头。几经辗转,终于租了一套两居室。
我的第一位室友是个卖衣服的大姐。合租后大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比如她爱搞卫生,厨房、卫生间基本不用我操心。但也有不如意处,大姐有一男友,平时到处出差跑贸易,偶尔回来就住在大姐小屋里,男人喜欢喝酒,酒后就找我说个没完没了,让人无力招架。本想趁他不在提醒大姐,结果还没等我开口,大姐就以房子太小两人住不下为由,搬走了。
大姐离开后,考虑到房子性价比太低,我退了这套房,另租了一套价格稍低的精装小两居。退房时颇费周折,女房东在家人陪护下挺着大肚子来收房,一进门就变了脸色,叽叽喳喳机关枪一样冲我一通扫射,让我充分领略了青岛大嫚儿的凌厉风采。我知道房东是因我只住了半年就退房而心生不满,但也只好默默忍受并赶紧收拾,直至达到女房东“恢复原状”的要求才气喘吁吁地停下来。这时女房东气消了,终于露出准妈妈柔情的一面,开始以姐自居,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折腾一下午,好歹把押金要了回来。
换了新房,我本打算自己住主卧,小卧室出租。第一个来看房的是位搞摄影的内蒙古小伙儿,没想到他一来就看中了主卧,很豪爽地让我出个价。这时我突然明白,要想省钱,自己得住小屋,况且自己单身,小屋已足够。我试探着问他,900元怎么样?没想到小伙儿一口答应。于是,我的二房东生涯就此算是步入正轨。
签合同时,小伙儿说,他有女友,可能偶尔会过来。后来我发现,所谓“偶尔过来”,其实就是同居。这也没什么,真正不爽的在后面。原来小伙儿组织了一个婚纱摄影团队,作为“带头大哥”,小伙儿经常请小弟们到家聚餐。小伙儿喜欢做饭,可没有收拾厨房的习惯,厨房总是一片狼藉。小弟们善饮,喝到半夜是常事,这时房子里住的可就不只俩人了,早起去卫生间,经常能看到陌生面孔浑身酒气趴在马桶上。我的好脾气渐渐消磨殆尽,跟小伙儿也会吵两句。后来情况有所好转,聚餐告一段落,小伙儿的表弟前来投奔,于是小伙儿只好跟女友、表弟三人共处一室,如此下去总不是办法,很快,小伙儿就携女友和表弟另觅他处了。
与内蒙古小伙儿的“同居”经历让我明白,合租的理想模式是互不打扰,最好彼此都感觉不到对方的存在。再往后,由于有了丰富的“同居经验”,我跟我的租客们一直保持着良好而默契的“同居”关系。二房东虽然带有一点“剥削”色彩,但只要跟租客们相处融洽,就很容易形成合作互利的关系。2016年底,当房价再次风起云涌的时候,我在家人的催促下买了房,眼下马上要告别长达8年的二房东生涯了,说实话,心里竟还有些依依不舍。
(读者 蒋霖)
小区新来了养花翁
年初,小区一楼搬来了一家新住户。这家的大爷喜爱养花,很快就刨了一楼的草地,自己开始养花,物业前去制止,大爷说:“我在我家窗前养花,鸟语花香,你管得着吗?!”依旧我行我素。物业去了几次,大爷不管不顾,花地算是开出来了。
很快到了盛花期,花儿也煞是好看,每当有路人啧啧称赞,大爷就热心介绍,从品种到栽培,从目前养护到未来规划,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有人拍照发朋友圈,大爷更是喜不自禁,有时还摆个姿势,抢个镜头。
有天下班回家,突然听到楼下传来争吵声,各种声音混杂,也越来越高亢,我从窗口望下去,只见养花的大爷挥舞双手,情绪激动,旁边一位戴墨镜的壮硕小伙子虎视眈眈,两人针锋相对。吵吵嚷嚷中,终于听明白,原来大爷嫌小伙子停车靠近了他的花地,车尾部碰了他的花儿,尾气也影响花儿生长,小伙子说你侵占公共绿地养花,本来就不对;大爷说那我侍弄花时锄头?头蹭了你的车我可不管,小伙子冷笑一声,忿忿地说你蹭蹭试试,从今天起,我的车但凡有一点剐蹭就跑不了你的干系。一来二去中,大爷落入下风,小伙子也气哼哼地走了。
又过了些日子,小区室外安装了一个净水装置,大家刷卡取水,大爷又盯上了过滤的废水免费来浇花,先是装备了小桶,后又置办了大桶,大桶过滤水阀下接水,拎着小桶穿梭,忙活得热火朝天。那个周末,我刚停下车,大爷就过来很严肃地对我说:“你今后停车往右边点,我拎着桶过不去,我过不去蹭了你的车可别怪我。”听着似曾相识的话语,我说道:“这车位就这么大,我往右多点,旁边车也不好停了啊。”大爷面无表情地说:“那是你的事。”我忍不住回他:“大爷,再说这里也不是你拎水走的路啊,看你抄近路把这草坪都踩出了一条道,这样也不好吧。”大爷白了我一眼:“你这年轻人一点礼貌都没有,不知道尊敬老人,我告诉你了,你愿这样停车就这样停,后果你自己负责。”然后扬长而去。
我很郁闷。回家和妻子聊起此事,妻子劝我:“哎,千万别和老人理论啊,网上的新闻说,一位老人在医院电梯抽烟,一名医生规劝了几句,老人情绪激动,说人家没资格管他,结果刚出电梯,老人猝死,家属将医生告上法院,索赔40万元,法院一审判决赔偿1万多元(注:二审撤销了对一审的判决,劝烟者无须赔偿)。”看我一脸凝重,妻子又笑眯眯地说:“看来你只有写个‘小豆腐块’,让大家一起评评理,你自己心理平衡一下了。”(读者 姜云霄) 养花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