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份“联合声明”VS沙纳汉的“报告”
作者:宋晓军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并签署中俄《联合声明》
当地时间6月7日上午11时45分左右,美、俄军舰在菲律宾海域发生一次相互指责对方“危险接近”的事件。看到这则消息后,我不禁想到了6月1日美代理防长沙纳汉签发的“印-太战略”报告中对俄罗斯海军加强了在太平洋部署的描述,还想到了6月5日和6日中、俄发表了两份“联合声明”的相关内容。于是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题目。
先说6月1日沙纳汉签发的美国防部的“印-太战略”报告。“报告”中除了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大国”外,还将俄罗斯定义为“一个复苏的攻击性角色”。“报告”针对中国称:随着中国的经济、军事优势不断发展,短期将寻求“印-太地区”霸权,长期将谋求全球的领先地位。而针对俄罗斯,“报告”中则称:俄罗斯在整个(“印-太”)地区的行动和参与,与其全球影响力是一致的。这些活动旨在促进莫斯科的战略利益,同时削弱美国领导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毫无疑问,从“报告”对中国和俄罗斯在“印-太地区”的定位和行为预期的描述上看,美国防部是要在该地区加大资源的注入,以遏制中、俄两国在该地区已经发挥或即将发挥的作用。
再说中、俄领导人6月5日签署的《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声明”中的“国际协作”一节里,中、俄双方除了强调了“本着多边主义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外,还具体阐述了双方在处理包括朝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委内瑞拉问题、非洲事务和巴勒斯坦问题等在内的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很显然,中、俄双方是要通过对处理这些热点问题的具体立场和原则的阐述,回应沙纳汉在“报告”里对中、俄两国在“印-太地区”作用的“抹黑”,同时也向“印-太地区”国家描绘了一种更长远的愿景。而这个“愿景”,无疑要比沙纳汉在“报告”中提到的那个所谓的“共同愿景”更现实,也更符合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许就是中、俄双方决定在这次“联合声明”中冠以“新时代”的依据吧。
接下来说中、俄在6月6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在这份“联合声明”里,中、俄双方通过列举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等一系列具体事实,明确指出了目前美国出于自身需要“破坏或改变现行军控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体系的行为十分危险”。事实上,这份“联合声明”不仅是对沙纳汉在“报告”中打着“军事安全”的旗号拉“印-太地区”国家“站队”企图的揭露,而且也点出了这一企图很可能会导致地区军备竞赛甚至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印-太地区”国家在不久的将来真愿意像目前一些欧洲国家那样,为了“报告”中提出的所谓“共同愿景”在自己本土上部署由美国操控的战术核武器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6月1日沙纳汉签发的“报告”有明显为了美国利益而牺牲“印-太地区”国家安全的嫌疑,而中、俄双方在6月5日和6日发表的两份“联合声明”,则有“给周边国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的感觉。其实后一句话并不是我说的,而是30年前的5月18日中国与苏联签署了结束军事对峙、缓和两国关系的《中苏联合公报》后,日本《朝日新闻》在一篇题为“《中苏联合公报》是两国关系走向友好的指针”的报道中说的。 中俄时政外交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