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渊:产业外移压力之下,如何做强“中国制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徐奇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

如今,全球经济格局处于大的调整期。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一定的产业外移压力,应该如何观察这种变化?在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看来,“中国面临的产业外移,长期看有其必然性。早在中美贸易冲突之前,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之下,中国已经发生了产业外移。而中美贸易摩擦,则增加了对产业链面临风险的担忧,这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转移。要注意到这种加速对就业、增长可能带来的冲击。”

问: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变化呢?

答:企业在全球布局生产网络时,以前主要考虑成本,现在还要考虑中美贸易冲突对产业链带来的风险,比如加征关税风险、零部件断供风险。在面临风险的时候,最优的选择就是供应链布局的多元化。这时候,一些企业可能会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产业布局,但是也不会完全离开中国本土市场,因为中国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以及供应链的一环。

问:如何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巩固中国的产业链优势?

答:中国制造业至少有一个显性优势、一个潜在优势。前者就是产业集群。一些主要IT产品,中国产量能够占到全球的70%~90%。在未来,基于“工程师红利”的技术创新、基于大市场形成的规模效应,都将使中国的产业集群继续保持优势。同时,制造业如果能与现代服务业进行深度融合,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这些领域中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如果这些优势能够与制造业结合,将极大地为制造业赋能。

(编辑/小朵,剪辑/辛军,设计/罗曼) 经济中国制造制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