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103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文艺复兴人”的代表,达·芬奇的多才多艺、渊博学识一直为后人所膜拜。然而,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两位神经学与行为学研究者日前却在《大脑》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种种迹象显示,达·芬奇很可能是个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患者。研究者表示,达·芬奇从幼年起便一直存在缺乏耐心、喜欢走神、点子多多但却虎头蛇尾这些典型的ADHD症状。此外,他和许多ADHD患者一样,也是左撇子和夜猫子。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达·芬奇有着远胜于常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在他的创作前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然而,当兴趣发生转移而作品仍未完成时,大师就会立刻变身拖延症末期患者。
一知半解的推动力
别再瞧不起“半瓶子醋”的知道分子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当人们对某件事有粗浅了解,但又发现存在众多盲区和误解时,最容易激发好奇心,进一步追根究底。而在一无所知和透彻了解这两种极端情况下,人们都会对学习新知识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憎恶。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突飞猛进,机器人走上工作岗位已势不可挡。然而,人类大可不必担心被取代。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研究小组在《国际高级制造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以制造业为例,人类负责决策、机器人负责执行的人机协作模式,效率远远比全人类或全自动化的模式高得多。
《人类疫苗与免疫疗法》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爆发于1918年、在全世界夺走约5000万条性命的西班牙流感,可能早在1915年便已在法国北部初现端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两位研究者对历史医学文献分析后表示,假如在其后两年采取了大规模的流感疫苗接种,则疫情绝不会变得如此严重。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生态学家对蟋蟀的择偶和繁殖行为进行了近10年的跟踪观察后发现,以对雌蟋蟀的吸引力而言,年龄较大的雄蟋蟀几乎秒杀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年轻雄性竞争对手。然而,当成功将雌蟋蟀迎回自己的巢穴时,它们的交配频率却要比那些捡漏成功的年轻雄蟋蟀低得多。 好消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