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3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街边烧烤摊

这个季节,路灯亮起来的时候,烧烤摊就在街边一个个冒出来。我最爱光顾的这家烧烤摊没有自己的店面,也没能抢占路边人来人往的黄金地脚,而是隐藏在立交桥边的角落里。摊主是一男一女,男人个头不高,挺帅气,见了客人话虽不多,眉眼间却总挂着浅浅的微笑。女人圆脸大眼,干净利落,闲下来的时候喜欢背手站在烤炉边跟男人小声说话。地脚虽不好,但他们家烧烤的味道好,所以生意也火爆,有时候小桌不够了,三五个人就只好站着吃,与旁边一家餐馆路边空落落的桌椅倒也相映成趣。

由于男人帅气,女人长得也挺耐看,关于他俩的闲话越来越多,简直成了烧烤的一味“作料”,让大家吃得大快朵颐,聊得津津有味。据说,女人是从家里跑出来的,女人的父母给她在乡下老家安排了婚事,女人不满意,就跑出来找她曾经相好的男人。男人本来在餐馆做烧烤师傅,有了女人做帮手,就自立门户支起了烧烤摊。女人似乎很爱男人,人不多的时候,女人把折叠椅撑开让男人躺坐着,递水、捏肩,让男人好好休息。对比之下,男人对女人就要冷淡很多,女人跑前跑后给客人上烧烤,偶尔弄错了桌,男人就会嫌恶地嚷嚷两句。

后来,女人就不见了,代替她的是一个戴星月耳饰的性感女郎,随之扑面而来的是暧昧刺鼻的香水味。女郎着低胸衬衫,短裙紧紧绷在屁股上,成了烧烤摊的一道景儿。女郎不愿跑前跑后,她自作主张在小桌上贴了号码标签,哪桌的烧烤好了,女郎就吆喝喊号让客人自己来取。没事的时候,她双臂环抱在胸前跟男人聊天,男人嘴里“嗯嗯”答应个不停。

看来,男人是变心了,把老相好甩了,又勾搭上这么一个短裙女。短裙女给男人当帮手并不怎么称职,有时接个电话就走了,临走还不忘从男人腰间挂着的钱包里摸几张大钱儿。

短裙女出现一个月后,这家烧烤摊突然消失了,跟圆脸女人的消失一样突然。老主顾们只能在周围打打牙祭,吃完后总要皱皱眉摇摇头:不是那个味儿了,吃着也没劲。大家怀疑男人跟短裙女郎私奔了,也有人说男人回老家跟圆脸女人结婚了,但这些充其量只是烧烤的“作料”,真正让人念念不忘的,其实还是男人的烧烤。

一场豪雨过后,我们终于在清凉的晚风中再次看到了准备出摊的男人和圆脸女人,男人默默地支烤炉摆桌子,左腿一瘸一拐,可能受了伤。女人把钱包扎在腰里,麻利地摆好各种肉串菜串,最后将一块“夫妻烧烤”的发光字招牌支在了路边。(读者 蒋霖)

毕业的仪式感

四姨家的小表妹终于要大学毕业了,眼看就能自食其力,四姨不禁喜笑颜开。但毕业之前的一系列问题,又令四姨怒火中烧,甚至欲与表妹断绝母女关系。

学新闻专业的表妹,一心想在北京开启新闻事业的戎马生涯。可四姨却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力劝表妹回家乡小城谋生,于是母女俩便展开了口水战。起初彼此都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继而电话争吵,终致微信拉黑。四姨袖子一挥说,翅膀硬了不听劝?好啊,断绝你的一切经济来源,看你还倔不倔!

四姨眼中“经济基础决定行为方式”的“铁律”,在表妹跟前纯属一纸空文,与四姨“决裂”后,表妹把我推进了坑里。那天,她打来电话说急需5000元钱,请我务必施以援手,她日后定当偿还。见我不解,表妹说,班里要拍毕业艺术照,每人出资200元,然后和室友一起再报团去西藏开始毕业旅行,旅行社给出学生优惠价每人5000元。表妹的语气无比坚定,但我还是吓了一跳,毕业生不好好找工作,借钱旅游意义何在?囿于表妹是首次向我开口求援,我也只好忍痛将钱转了过去。

两周后,表妹西藏旅行归来再度打来电话,说还想借2000元。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真拿我当印钞机了。问她这次借钱又有何用,她说毕业聚餐、赠送礼物都需要钱,而且在离校之前,同学们都轮流坐庄请客吃饭,后天就该她做东了。表妹说,这钱她只是暂借,等上班挣钱就立刻偿还。我有些瞠目结舌,但事到临头又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便再度转了2000元过去。不到一个月,我已被借了7000块钱。

我没敢将此事告诉四姨,生怕她会急火攻心。现如今吃高档散伙饭、互赠精美礼物、报团奢华旅行、拍摄毕业写真,是大学生毕业之前青春岁月里的最后一次“伤离别”,很多学生不愿“不温不火”地给四年大学时光画上平庸句号,且认为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青春一去不复还,所以无论花多少钱,这种“仪式感”不可或缺。

直到前几日,表妹打电话过来三度表达借钱意愿,且开口又是1000元,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将此事告诉了四姨,四姨火冒三丈地将表妹骂了一通。表妹说,和同学相比,她已“节俭至极”,毕业找工作,谁不置办几件高档行头?谁不更换最新的电子设备?谁不购买几套名牌化妆品?这都是投资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的“标配”。

我劝她,人生值得纪念的时光并不只有大学四年这一段,“仪式感”应量力而行,不能凌驾在透支消费的基础之上。表妹很是不服,甚至找来报纸上关于“大学生毕业花费调查”的权威数据,以佐证她所言有理。四姨没好气地问:“那你还需要多少花销才能彻底完成毕业的‘仪式感’?”表妹扬了扬眉:“再给我2000元即可大功告成。”于是,四姨只能无奈地将钱给她转了过去。

当前正值毕业季,各种毕业纪念活动层出不穷,而表妹尚未离校,钱已花了近万,所有的窟窿都得四姨填补,可谓“压力山大”。即便如此,我依然坚信,青春的珍贵记忆,从来都与金钱花销的多寡无关。

(读者 艾科)

王阿姨旅游

跳腻了广场舞,近郊游也完美穷尽展示了丝巾组合,退休在家的王阿姨进入百无聊赖状。前几天,女儿一家要南下旅游,游兴未尽的王阿姨欣然跟随,高铁快,天气好,一家人,乐悠悠。

晚上,王阿姨随着女儿入住高大上的酒店,自助餐品眼花缭乱,色香味俱全,五星级酒店房间敞亮,城市景色尽收眼底,王阿姨心花怒放。茶余饭后,其乐融融的聊天中,王阿姨兴致勃勃地让女儿选照片发朋友圈,喜滋滋地说:“让老姊妹们的羡慕嫉妒来得更猛烈些吧!”有一句无一句的闲聊中,女儿随口说出房间价格一千多,王阿姨顿时触电一般,在女儿的滔滔不绝中,打了个呵欠,念叨:累了,困了,休息吧。

第二天早晨起来,女儿看着前一天还精神抖擞的老妈闷闷不乐的样子,纳闷地追问原因,王阿姨字斟句酌地说:楼层太高了,头晕;房间太大了,空旷;饭菜油水太大了,胃不舒服。唠唠叨叨到最后,王阿姨挑明了,问女儿能不能换个小点的房间,说白了就是房价便宜点的。否则肉疼心疼,睡不踏实。

惊惶的女儿长舒了一口气,有心解释,淡化花钱,开心重要,但是王阿姨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听不听,没得商量。眼看劝说要演变成争辩,女婿扯扯女儿的衣袖,暗示不要争论,恭敬不如从命。女儿赶紧去前台交涉,前台经理笑眯眯地回复:可以换房间,但是因为网上预订的,差价不退。女儿回来复命,王阿姨一脸的黑线,哼了一声说:“那我为什么要换房间!”转身健步如飞,生龙活虎地率先出门了,剩下女儿在身后喊:“妈,您慢点,头不晕了吧?”

两天后,一家人转道另外一个大城市。这次,王阿姨长了心眼,提前问房价,结果房价是每晚2000多元,王阿姨长叹一声:“这是抢钱啊!真是太浪费了!我晚上不睡觉了!”

第二天早餐,王阿姨面色凝重很认真地和女儿说:“真不巧,我腿疼的毛病又犯了,浑身不舒服,咱能不能早点回家?”旁边的女婿说:“妈,这还没开始玩呢,而且我们是订了三天的房,房款已经交了,也可以退房,但肯定不能退钱。不过,如果您身体不舒服,咱们就退房回家,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王阿姨叹了口气,麻利地起身说:“我就是说说而已,我没事,还能坚持,一会儿上哪儿去玩?我再吃点,但说好,下次不和你们一起出来玩了,太浪费了,这不是败家子嘛!”女儿安慰说:“妈,这里的自助餐优惠,60岁以上老年人半价。”王阿姨终于有些满意地“嗯”了一声说:“早该这样,这还差不多。”接着又发现新大陆一样,不客气地和女儿说:“哎,你去问问,那是不是我的房间也该半价啊!”在得到女儿摇头否定后,王阿姨毅然决然地说:“你你你……你给我拍个房间价格的图片,我今天合着别的照片一起再发个朋友圈!”

(读者 姜云霄)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