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工馆的精致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尚工馆的精致生活0文/摇摇

福州北峰山腰处有一个尚工馆。前院有一棵金刚树,后院也有一棵金刚树。更有谢漆郎,花厅里轻轻唱,再来一段《钓金龟》。

一个人在山上时,他自得其乐:“弄堂巷道间,这屋里有我;那屋里有另一个我。这样的生活,设计不来的。”有一夜,他读辛弃疾词《临江仙》,读到“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有感觉啊。

于是,在买回100株洛阳牡丹花苗之前,他在花厅前亲手砌了牡丹花池。后来,又沐浴焚香,充满仪式感地亲手种植。那一丛丛牡丹苗仿佛看透他的心思,“漆郎,漆郎,你我心香对,何必待花开”。

花厅里,他与国色相对,以漆香会意“花开时节”。做一方漆砂印,治一枚敦煌藏书章,留给自己;做几个漆镜,在背面,刻几朵敦煌的小花,比远还远的,是花香啊。

“520”之夜,漆郎在微信群发布时刻表。19:30~20:30,喝茶,谈几件不正经的事……23:30~00:30,喝酒,想一下她。后来,“花间半开小话窗/弦歌无有箜篌慢/漆郎河洲声声唤/伊人只在水中央”。后来的后来,便在微信群看到漆郎的几句话:“夜深了,如果不想你,我会睡得沉……我想的不是你,想的是当年的《夜深沉》。”

其实,他整天忙,除了漆,有时“只在秦腔里,把自己向北,向西,吼还”。他设计、制作了一款金漆双面透雕牡丹屏风,既是“富三代”家族必需的漆工家具,也是他解说“中国漆工技法和家具”的范式。

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他开始火车版河西走廊行走喽。在武威,他下手收了12片汉简。然后琢磨着,一是用这12件汉简,做12件“漆香插”,每件售价不低于一万五千元钱;二是勤奋学习汉隶,成为一名书法家,每字售价一千元钱,本群打六折。

漆郎有时怂恿:“谁发个红包,好各自散去春宵?”有时邀约:“来山上如何?我亲自下厨搞场《夜宴》?”

一道“唧唧白玉汤”,费工耗时,只有他能做。谢氏七绝刀工和选料同等考究,一是必得当日选寸半宽的野生鲫鱼,那本是旧日之物,君子不屑啊;二是必得选当日的卤水嫩豆腐,入锅前需六面去皮气,俗味遂不得而入。

接着,他把电磁炉用似炉火,90分钟独特伺火,熬出半锅“唧唧白玉汤”。白鲫鱼的卿卿性命,被他倒入垃圾桶,成了金福菇和白豆腐的母汤,美味独一无二。端上大漆雕花描金餐桌,他信口一改:“试问咸淡人/却道下厨依旧/咸否/淡否/只知虾肥人瘦。”

夜宴之后,漆郎打开了一幅《夜宴》的展示系统,一派惊叫声。他打开9个漆盒,将盒盖一字摆开,赫然一幅长近3米的《韩熙载夜宴图》,他用描金磨显技法勾绘了这幅漆画啊。将盒身另外摆放在架上,盛装些精致点心。还有配展的系列漆艺和漆家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漆空间。

那一夜,北大师妹萍萍说:“漆郎特别善于控制和调节情感流量。虽然漆郎是一个极澎湃的人,漆郎到漆艺界,不是去生产的,是去收拾河山的,是去重新建立定义的。” 生活圆桌文化花

上一篇: 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