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间的友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欧阳宇诺
作家之间的友谊往往非常特殊。如果双方的友谊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形成,则不可避免地会含有竞争成分,以致在后期,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一些紧张,比如金斯利·艾米斯和菲利普·拉金。拉金的社会背景与金斯利相似,他们对文学、幽默感和爵士乐有着相似的品位,他们成为铁哥们儿。金斯利的儿子马丁·艾米斯评论说:“这是爱,就我父亲而言,毫无疑问是爱。”金斯利的小说《幸运的吉姆》被出版商退稿,在修改时,金斯利时常向拉金请教,拉金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建议他在情节和结构上做出改变,金斯利总是会采纳这些意见。后来,《幸运的吉姆》轰动一时,拉金对此不无嫉妒,还因此对金斯利产生了怨恨之心,因为他认为他给予金斯利的大量帮助没有得到正确的承认。后来,拉金将这些情绪写进了一首在他有生之年未曾发表的诗里:“多年来,将我的生活与你的比较,我明白了自己是如何失败……”
有些作家和其朋友不仅在事业上紧密交织,在生活中亦是对方不可或缺的良伴。戴维·洛奇26岁时,在伯明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担任助理讲师,系主任觉得系里应该有位美国文学专家,于是在报纸上刊登了招聘广告,后来,申请人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成了戴维的同事。他们的办公室在同一条走廊上,他们在同一间教员休息室里喝咖啡,在同一个员工餐厅共进午餐。他们之间总有很多能聊的话题:新书、新的写作计划、系里的人事政治。后来,他们的亲密关系延伸到了生活中,他们各自的妻子互相之间也成为了好友。两家人互相款待对方,一起出去看电影、看话剧。因为他们的文学风格相似,常常有人将他们搞混。有一次,某人给戴维在伯明翰的办公室打电话,说他与人打赌,戴维与马尔科姆是同一个人。甚至有许多英国读者确信,署名马尔科姆的小说是戴维写的,或者相反,署名戴维的小说是马尔科姆写的。戴维认为:“马尔科姆不完全是我的第一个‘作家朋友’,但他对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个。”
有些作家间的友谊,是在经历了一些波折后才逐渐产生的。弗里德里希·席勒与约翰·歌德在一个聚会上相识,因为提前知道歌德在客人名单里,席勒极为兴奋。但在聚会现场真正见面后,因为歌德不停地谈论自己不久之前的意大利之旅,席勒感觉他的谈话肤浅,极为失望。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这次毫无火花的会面:“我怀疑我们是否还会彼此走近。”六年之后,两人再次相遇,这次,他们讨论了席勒新创办的杂志《时序女神》,谈话非常轻松愉快。席勒在写作时非常讨厌被贸然来访打扰,但歌德却有着“兴之所至随时来串门”的特权。他们就各种话题进行对谈及通信,甚至合写了一些作品。后来,两人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就如同歌德所说:“我们中的一个离开了另一个,就真的没法活。” 文学作家生活圆桌歌德马尔科姆席勒戴维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