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
作者:宋晓军3月29日,在阿盟外长会议上沙特外交部长阿萨夫(Ibrahim Assaf)虽然谴责了美国将戈兰高地主权“赠予”以色列的做法,但随后他在讲话的最后又补充说道:“我们拒绝伊朗及其民兵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干涉。”看到阿萨夫在谈到戈兰高地问题时“扯上”了伊朗,我马上想到了之前有两次类似的关联性表态,于是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为: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
为了解释这个标题,先说两次类似的关联性表态。一是3月21日特朗普在推特中说要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马上在推特中将戈兰高地与伊朗的威胁做了关联;二是3月25日特朗普签署的宣言中也将戈兰高地与伊朗威胁做了关联。如果再联系到沙特外长的讲话内容,以及多名美共和党议员类似的谈话,就可以大致得出特朗普继撕毁“伊核协议”后又再次借助戈兰高地主权问题把矛头指向了伊朗。
接着再说特朗普的“伊朗情结”。简单说,自2013年11月13日在接受福克斯电视连线采访抨击奥巴马政府要与伊朗签署“伊核协议”时强调“美国终将要与伊朗有一战”。至今,伊朗军事人员以及其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什叶派民兵已经遍布了叙利亚领土。相反,特朗普上任后虽然撕毁了“伊核协议”并加大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但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准备却丝毫不见踪影。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突然打出“戈兰高地主权牌”,除了有力挺在大选中的内塔尼亚胡和为大选在国内拉更多的犹太裔选票这些短期政治因素外,还有就是借此为进一步对在叙利亚已经作战了8年的伊朗军事人员及其支持武装实施“压、打组合”做铺垫。
所谓“压、打组合”,就是特朗普上任后在经济上不断对伊朗施压和以色列对伊朗在叙目标不断打击的组合。即在美对伊朗石油出口制裁豁免最后期限的今年5月之前,将戈兰高地主权“赠予”以色列为其进一步“打”提供合法性。事实上,这种“压、打组合”并不是一种军事解决法案,相反可能是打开一种让美、以可获取最大利益的政治解决途径。这一途径就是落实双方共谋已久的中东政策新思路——让沙特牵头召集更多国家形成遏制伊朗的逊尼派国家联盟,进而促成该联盟与以色列和解推进解决以、巴问题的所谓“新中东和平计划”。但现在的问题是,伊朗似乎已经察觉到了美、以此举的目的,不仅对此事做出了相对低调的反应,而且开始了反制。如在阿盟外长会议召开前一天的3月28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就发推告诫阿拉伯穆斯林兄弟说:美国和以色列将与你们握手,但无论你们如何磕头,他们仍将窃取你们的土地。从伊朗的反应上看,特朗普VS伊朗的“下半场”战果眼下恐怕还难以预料。
最后我想说的是,供职于美国吉蒙国防与战略中心的以国防军前陆军准将亚夫纳(Ram Yavne)3月29日在美《最新防务》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东的三角战略》的文章。在文中他建议美国的中东政策应同时有三根支柱:继续打压极端组织、遏制伊朗和促进中东逊尼派国家的安全合作及经济增长。在第三根支柱的分析中,亚夫纳建议美国应该支持开通链接以色列、约旦河西岸、约旦和海湾国家的名为“区域和平轨道”铁路的计划。他认为开通“区域和平轨道”的好处,既可以将主要贸易路线转向其他国家,也可以使该地区的关键基础设施不受中国控制。看到他的分析,我又想到了戈兰高地主权与中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 时政外交军事特朗普中东局势伊朗石油伊朗经济伊朗政治美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