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占奇集

作者:卜键

进占奇集0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殖民者,涅维尔斯科伊有一种滚动着的急不可耐的扩张念头:发现了黑龙江入海航道,立即去寻找可供停泊的海湾;尚未在幸福湾建成冬营,就乘舢板溯江而上,选定于庙街设立哨所;而在携带新婚妻子抵达营地时,船只遇险沉没,惊魂稍定,便派出若干小组四处侦察和勘测。从原住民口中,他得知由庙街南下十余天水程有个奇集屯,那里的主航道离海岸很近,即派出契哈乔夫与俄美公司的经理别列津带领一个小组,携带货物前往(装出做生意的样子,不断送出小礼物,拉拢当地头领)。契哈乔夫和别列津都是干员,很快与当地居民搞得很热乎,得到很多情报:

鞑靼海峡沿岸存在不少天然海湾,有的可作为避风港;

从黑龙江右岸有多条途径通向这些海湾,部落民经此去海上猎取海豹;

所有道路中最近也最方便的在奇集,由奇集湖划船至海边隘口,可经过一条铺满木头的路把船拖到海里;

隘口南边不远就有可避风的迭卡斯特里湾。

契哈乔夫在途中获悉有些满洲商人正在策动一场袭击,并声言开春就有大批官兵从三姓开来,剿灭俄国人和帮助他们的原住民。涅维尔斯科伊紧急向穆督请求增派军队与小型蒸汽舰只,同时派士兵前去抓捕敌对者,当着周围几个村子的费雅喀人,用树条抽打并罚他们做苦工,起到了震慑作用。1852年6月,涅氏向穆拉维约夫报告地理勘察的收获,荒谬地宣称清朝不拥有下江地区的管辖权,建议占领奇集和迭卡斯特里湾,作为离尼古拉耶夫斯克最近的据点,以便监控鞑靼海峡和黑龙江航道。他还要求派一支特别考察队去勘察乌苏里江,在两江汇流处的村屯留人驻扎,搜集有用的情报。

由于担心与清朝发生冲突,彼得堡特别委员会虽批准涅氏担任考察队队长,又强调只是一支非官方的贸易考察队,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被改称货栈,并严令不得由此再前进一步,否则将受到惩处。涅维尔斯科伊哪里会受此类条文约束,很快就盯上了奇集,而穆拉维约夫获悉后非常支持,当即与圣彼得堡联系。孰知官场多变,彼得罗夫斯基不再担任内务大臣,穆督失去了一个重要靠山,连一向支持他的海军大臣缅希科夫也驳回了增兵河口湾的请求,通知他说:“皇帝陛下听取了外交大臣涅谢尔罗捷伯爵的说明,没有批准占据奇集屯和迭卡斯特里湾,以及阿穆尔河航行的请求,上谕再次提醒您,此事务必十分谨慎,不可操之过急。”

穆氏生性的不屈不挠,促使他继续向新任海军总参谋长康士坦丁亲王报告,但也明显感觉到最高当局的不信任,心情不免灰暗。接到沙皇召赴圣彼得堡的命令,他以为未必能再回西伯利亚了,有些伤感,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而就在这时,涅维尔斯科伊的急件送到,告知考察队供应严重短缺,阿扬港司令通知俄美公司规定只能用官船运货,而且不许超过规定的数量,所以在严冬降临前不能保证运来所需物资。由于要用小恩小惠笼络诱惑原住民,涅氏一直超额要求各种货物,并为此经常在信中出言不逊,与总经理搞得很僵。除将此件转呈康士坦丁亲王,穆督也是爱莫能助。

考察队的所有人只得勒紧裤带,各种疾病开始出现,特别是坏血病。涅氏带领多数人离开彼得冬营,迁到尼古拉耶夫斯克,而在寒冷阴晦的冬天到来后,病魔更为肆虐,吞噬了好几条生命。他在回忆录里写道:

1852年,我们仿佛被大家遗忘,仿佛我们遭到意外和饿死了。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到我们当时的处境。特别困难的是我那可怜的妻子,她和大家一起共患难,同艰苦,担惊受怕,还带着一个随时有饿死之虞的病孩子,因为我妻子自己不能为孩子喂奶,而奶妈又找不到……

契诃夫很欣赏涅氏及夫人的开创和牺牲意识,写道:“他在东部沿海和萨哈林的5年时间里创造了光辉的业绩,但却失去了女儿(他的女儿是饿死的),他本人衰老了,他的夫人衰老了并且丧失了健康。他的夫人是位‘年轻貌美、和蔼可亲的女人’,英勇地经受了一切艰难困苦。”读至此处真是万般感慨,不知该如何评说。我天朝也有林则徐、王鼎那样全身心奉献、投注血诚的大臣,也不乏这样的执着和这样的爱情,却未见出现在黑龙江和吉林。

即使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涅氏也没有放慢扩张的步子。年轻能干的海军中尉鲍什尼亚克奉命沿着黑龙江左岸步行去奇集,一路勘测江水水位,寻找可供移民的地点,再由奇集往迭卡斯特里湾,察看地形,以便建立哨所。鲍中尉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到达海湾后选定地点,即在当地人中指定一名屯长,并雇用原住民砍伐建房的木材。返回奇集,又任命一位当地头领为屯长,并宣称“所有居住在乌苏里江、阿穆尔河沿岸至兴安岭的民族”,都在俄国统治和庇护之下。这当然不是商人的口吻,也不会传不到三姓和吉林,却未见官方有任何反应。

奇集在黑龙江下江地区是一个相对繁荣的市镇,一年一度颁发乌林的满洲行署就在这里,虽因斗殴杀人事件关闭过数年,为了方便岛民,道光间奇集的行署重又开放。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每年七月,下江的赫哲部落与库页岛的费雅喀人都要来此地,按村屯户册缴纳貂鼠皮,并接受三姓官员代表朝廷颁发的赏赐。其时太平天国的进攻正势不可挡,清廷君臣惶惶不可终日,不断从东北抽调精锐兵力,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边荒之地?

尽管已经侵入黑龙江河口湾,除却到处演讲和撒传单的涅维尔斯科伊,沙俄君臣一直不愿意公开化,坚持要求考察队谨慎行事,在表面上装出对华友好的样子。东三省将军也都乐于相安无事,报喜不报忧,即使有事也尽量掩饰。一年一度的贡貂赏乌林仍然在奇集的行署举行,不知道大清地方官与涅氏的手下有否相逢?是否邀其到官船中喝小酒?我们知道,不少大清官员喜欢与外国人喝酒聊天,天南地北神侃,卖弄显摆,而不知不觉间使对方获得大量信息。

比较起来,吉林将军固庆还远不如英隆,莅任以后未见重视边防的举措,唯一做的是设置关卡障碍,不让内地人移居黑龙江下游与乌苏里以东滨海地区。就现存固庆密奏的10个折子,可知其抵任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几乎每一件奏折都是禁止垦荒,不许外来移民参与屯田,不许他们到卡外居住,不许他们砍树垦地……东北的封禁由来已久,但至少自乾嘉以来,朝廷也有意将北京、盛京的一些满族闲杂人等大批回迁。似固庆这样将大块国土不闻不问,任其荒疏空旷,任由他人侵占,也不止一个蠢字可形容。

有了这样的将军,三姓与宁古塔的官吏兵役整体处于浑浑噩噩状态,全然不晓得大祸即将降临。至于固庆将军,应该庆幸没机会与穆拉维约夫唱过对手戏。咸丰三年正月,穆督还在圣彼得堡到处奔走游说,距其首次硬闯黑龙江尚有一年多,固庆与副都统琦忠因争权夺利闹了起来,互相参劾,搞得朝廷不胜其烦,同时将他俩摘掉了官帽。(待续) 历史边疆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