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03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银发环保达人

邻居吴好婆今年六十出头,是个闲不住的老人家。以前她家在郊区,上班种田忙习惯了;如今拆迁完,家里分了几套房,儿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退休后好婆一个人在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日子太无聊了。

“妈,你好好在家休息吧。”儿子大明看出吴好婆不“安分”,经常给她做思想工作。

可是隔壁张老太的遭遇,更加坚定了好婆要干点事的信念。张老太年过七旬,5年前老伴过世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没到两年,竟然患上老年痴呆,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给儿女们添麻烦不说,自己也遭罪。吴好婆下决心一定不过这种在家混吃等死的日子。可是年纪大了,又没什么别的技能,做点什么好呢?

一天,吴好婆在小区和老姐妹们闲聊,社区工作人员正好来到楼下公告栏张贴垃圾分类、环保减碳的宣传资料。“垃圾要分类,能回收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不能回收垃圾的产生,让地球减负,实现可持续发展。好事呢。”

吴好婆不是很明白社工的这些话,不过,垃圾回收、低碳环保的理念她早就听孙女小囡说过了。简单来说,就是把家里的塑料、玻璃、金属、纸张、旧衣服等能卖钱的分出来,卖给收废品的,把不能卖的废电池、过期药品等收集起来,统一处理,其余如厨房生活垃圾则用来焚烧发电或者卫生填埋。

“我们社区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好婆你有空来参加吧。每人出一份力,小区更干净。”在社工的热情邀约下,吴好婆成为了环保志愿者。

培训结束,吴好婆便开始在楼道里积极行动了。先是给每家每户发放环保宣传图册,配合社区组织老邻居们来学习,又亲自上门指导垃圾分类,甚至不嫌脏臭守在楼道垃圾桶旁边,将居民装错的垃圾重新分拣出来。

住在三楼的小伙是外地来的租客,经常在周末清出一大包垃圾,瓶子纸盒什么的都混杂在一起。吴好婆看见了,多次和小伙宣讲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主动帮忙分类。小伙被好婆的诚意感动,也加入了环保志愿者行列。

儿子大明一开始不理解老妈的所作所为,试图劝她。后来看着好婆每天开开心心,活力四射的样子,也慢慢转变态度,支持好婆的环保工作。

如今,爱捡垃圾的吴好婆经常在社区、学校和单位组织的环保活动上分享她的经验,还获得了环保勋章,是个不折不扣的银发志愿先锋。(读者 清风吴语)

我也是苏明哲式的大哥

最近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其中长子苏明哲受到许多网友吐槽,说他是愚孝,放任父亲苏大强作妖,在金钱方面打肿脸充胖子,却不顾小家庭死活,最后妻子选择与他离婚,活该。

抛开苏明哲做事对错不谈,我对苏明哲的为人其实非常同情,甚至心有戚戚焉,我感觉自己特像电视里的苏明哲,有些事完全就是我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比方,去年老房翻修,前后要10万元,三弟将电话打到我这儿,我说家里就我一人在外,供我读书时家里花了不少钱,你们孩子多,负担重,这样吧,你们多出力,我多出钱,我出6万元,你们两兄弟一人2万元。三弟客气几句,最后说好。放下电话,我被妻子训了个狗血淋头。妻子说就你有钱,你那两兄弟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个比你差,个个比猴精,尤其是三弟,做泥瓦匠,好时一天就能挣上千,一年20万元不在话下,比你多得多,凭什么你要当冤大头,况且这房子盖好了,还不是他们住,关你什么事,有你这样办事的吗?我只好安慰妻子,我们三兄弟就我一人出外工作,算是有点出息,他们都是拿命换钱的农民工,况且我是长子,多出钱也属应该,否则过年回家村里人怎么看我……妻子气得好几天不与我说话。

又比如,前年,母亲肝上长了个瘤子,县里医院不敢做手术,我二话不说让二弟将母亲送到我这儿,兄弟俩共带来了1万元,说出院后再算,多退少补。前前后后我在大医院伺候老母一个多月,两兄弟除电话打了几次外,再无露面,妻子为此没少埋怨。母亲出院后,除去新农合报销的部分,我要多掏2万元,但我什么也没讲,只与两兄弟说钱刚刚好。

我知道二弟孩子多,没手艺,手头不宽裕,三弟钱倒挣了不少,但家里媳妇当家,自己没有话语权,我能怎么样?总不能因钱的事让兄弟间四分五裂,或老死不相往来吧。我总是想,他们不容易,挣的全是血汗钱,不像我每月有工资可领,医疗退休有保障。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简单,孩子也工作了,生活无忧,况且又不会让我亏得倾家荡产,我既然亏得起,那又何必像个怨妇一样为钱的事与兄弟们斤斤计较、让母亲难堪呢?

父亲已去世多年。生前父亲常告诫我,古话说国有大臣,家有长子,你是长子,酒席上是坐首席的人,就要多担责,多出钱多出力,吃点亏是应该的。我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当然,许多吃亏的事,我烂在肚里,不会让妻子知晓。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更无法笔笔扒拉得清,既然是老大,享受大哥的尊称,就应该多操心,多担当,多受气,尤其是父母不在世的时候。尽管有时我也认为自己迂,做事怂,哥当得窝囊,但我也学会了自我安慰。而两兄弟虽说有一点“劣根性”,爱占点小便宜,但大道理还是会讲,凡事基本尊重我的意见,常夸我这个哥当得没话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我知道,随着母亲年岁渐长,她离我们远去的日子越来越近,吃再多亏,遭再多冤,相比母亲晚年的快乐,以及一家人的和睦,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读者 聂勇军)

“神出鬼没”的尾气

“我这响当当十几万元的合资品牌车,开了刚满两年,而且我还从来没有在任何小型加油站加过劣质油品……怎么尾气检测就会不合格呢?”拿着从当地车管所委派的车辆检测部门下发的尾气检测不合格报告单,我百思不得其解。听完我的话,陪我一同前来进行车辆常规年检的表弟阿力眉头也拧起了疙瘩。

尾气检测属于车辆年检的常规项目。如果该项检测不合格,即便其他项目全部合格,车辆也将无法通过年检。而无法通过年检,车辆自然无法上路。我心里开始七上八下。

忽然,表弟的眉头一下舒展开来,一拍大腿“咳”了一声后对我说:“我有一个朋友,头几天好像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何不向他问问解决方法呢?”

电话中,表弟向朋友说明了情况。我听不清对方在电话中说了些什么,而表弟听电话时一会儿皱眉、一会儿惊讶、一会儿又疑惑的表情看得我如坠五里雾中。挂断电话,表弟见我目瞪口呆,悄悄在我耳边说道:“只需破费100块钱,便能轻松搞定……”

如果仅花100块钱,便可避免接下来的麻烦和折腾,对于整天公务缠身的我来讲,绝对算捡了个大“便宜”。

“放心吧,我朋友就是这样通过的。”看着表弟信誓旦旦的样子,我悬着的心稍稍变得平静。接着,表弟在朋友的指引下,带我来到检测站附近的一家汽修厂。

说明来意后,汽修厂的老板从我手里接过一张百元现钞,二话没说,直接在屁股后面的口袋里掏出一本单据,撕下一张早已经盖好红章的单子塞到我手里,同样信誓旦旦地说:“拿着这张单子,告诉检测站的工作人员,就说车辆已经维修了,再进行尾气检测,这回我保证你的车辆尾气检测合格……”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想再次向老板核实他的话,一旁的表弟对我的呆头呆脑有些不耐烦,还没等一脸鄙夷的老板张嘴,表弟便一把将我拉回到自己的车上。

事情果然不出修车店老板所料,我们将单子交给负责尾气检测的工作人员,对方小心翼翼地将单子放进自己随身挎着的皮包里,然后煞有介事地再次将我们的车开到尾气检测的设备跟前,三五分钟后,一张崭新的尾气检测报告单从旁边的打印机里吐了出来。

“上次不合格的尾气,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拿着印有醒目的“合格”二字的检测报告单,我哭笑不得,又有些怅然若失。

(读者 蒋霖)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