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人的忧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报纸人的忧惧0

文/丁丁

小P要借调到大报当夜班校对这个消息,在下午下班之前传遍了整个编辑部。然而没有任何人流露出对这个爆炸性消息的惊奇,办公室非正常的安静和讳莫如深的气氛中,掺杂了很多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

过完年后,单位又进行了一次工资改革,每个人拿到手的工资少得可怜,好像所有人都已经认命了。是的,还能怎么样呢?作为三线省会城市一家创刊25年、曾是省级报业集团上缴利润大户的文摘类报纸,当年的辉煌已成为历史。集团内部曾经传言我们的年终奖金都要用麻袋装,而如今,每次看工资条上最后那个数字前我都要深深吸一口气,看完那个数字后,又得深深叹一口气。

读者越来越老,订户越来越少,这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长期以来安于现状的僵化思维和尸位素餐的人员现状也让这份报纸只能一步步走向消亡。在这种坐以待毙的情况下,突然传出小P要借调到集团党报的消息,可以想象人们的心情。要知道,只要进入集团党报,基本就是进了保险箱,可以安心干到退休。而且集团党报的所有福利待遇都是最好的,对一名文摘报的普通编辑而言,哪怕只是在里面做校对也是不错的差事。

消息传开时,小P不在办公室。闺蜜兼同事小丸子听到消息后,先是不敢相信,接着陷入了沉默,片刻,叹气说道:“小P的关系真是硬啊!”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和不忿。论实力,小丸子和我都是业务数一数二的编辑,但在集团这个论资排辈且“世袭”风盛行的地方,势单力薄的我们不是报社子弟,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打拼。相比之下,小P的父亲是报社老职工,小P就是在食堂打个凉菜都比我们打得多。

单位的现状让大家的心都变得极其脆弱敏感,所有人都好像是惊弓之鸟,又好像是在猎人围捕下苟延残喘的小兽。任何一家纸媒关停的消息都会让我们慨叹半天,心中徒增恐惧和无奈。这种忧惧之情来自对暗淡职业前途的茫然,又包含着那种对个人价值完全被否定的绝望。

单位的同事很多都是大学一毕业就来到报社的,十几年的青春和曾经笃定的对文字的热爱,让这份报纸的血脉变成了这群人自己的血脉,他们的每一根血管、每一条经络都已经和这份报纸缠绕共生无法剥离。这份报纸里有他们的价值,有他们的激情。而现在,这一切都要化为乌有。如果说一份工作在精神层面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对一个中年人是一种奢侈,那么它在物质层面上对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绝对是死穴。很多同事开始考虑失业以后自己该何去何从,然而很快他们就明白,年近不惑的自己在求职市场上没有一点资本,十几年的编辑工作经验也显得不合时宜又一钱不值。对于中年人,他们最渴望的是安定,希望自己能够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而现在,他们如临大敌却毫无还手之力。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进门我就哭了。老公急忙问我怎么了,我抽泣着说出小P调走的事情,老公不以为然。只有我知道,我哭的是自己和这个行业。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失业竟然是因为时代的变化,手机、网络充斥的今天,连80岁的老年人都热衷于学习微信聊天。小丸子曾经和我说,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刚好赶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时代洪流面前,我们实在是不值一提的蝼蚁。

入夜,我一个人坐在书房,不知道要做什么。呆坐良久,从书柜里翻出一套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用书。这套书是很久以前买的,那时心血来潮想考教师资格证,看过几页后就不了了之了。看着这套厚厚的教材,我想我还是得学点什么。翻开第一页,看着看着,眼睛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溢出了眼泪。人到中年,在忧惧之中,我觉得自己竟是那么失败。在人生的中途,我扶老携幼不知去向何处。 个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