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99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丫丫入学记
丫丫是我家老二。她姐姐要上小学时,朋友说要帮我给孩子找个好学校,我没让。也不完全是舍不得花那个钱,我总想,小学那点知识,是个老师都能教得了,学校好不好,能差到哪儿去呢?没承想,这差得还真不是一点点。因为小学没学好,老大后来虽然上了一所好初中,但没能进好班,成绩一直上不去,将来考一所好高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考大学就更不敢有啥奢望了。
在丫丫这里我可不敢再大意了。我早已打听到,找人一定要赶早,5、6月份就得基本定下来,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所以今年一过年,我就先找了朋友小吴,她的女儿,去年托人去了有名的二小。小吴爽快地答应我:“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同学他哥在教育局,帮忙给孩子找个好学校那还不简单!”小吴做事一向挺靠谱的,我就听他的,把心放在肚里等报名的通知了。即使后来传出上面要整顿择校热,我也没在意。
过了“五一”,小吴告诉我,咱请托的事同学已经给他哥说过了,他哥批了他一顿,说今年可不太好办。我说是不是也应该先花点钱,小吴说不用,等办成了请同学吃个饭就行。
转眼就到了7月,各校马上就要招生了,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我一下子紧张起来。
听邻居说他孩子老师手里可能有指标,我就让她快问问。一问,老师说指标两年才给一个,她今年没有,加上上面整治择校,别的老师也不知还给不给了,这几天她留点心,谁要有,马上给信儿。7月10日,邻居高兴地跑过来告诉我,有个老师手里还有个指标,不过今年这学校特别难进,得花8000,你要能接受,我就给我们老师回个话。8000?比去年多了一倍,我犹豫了一下,说让我考虑考虑,明早就给你定下来。这时我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孩子的姨父也正在给找人,看能不能进另一所更好的小学。结果从她姨父那儿传来的消息是,今年太难办了,行价1万不说,能不能办成也没把握。我马上去找邻居,让她给老师回话,名额我要了。邻居和老师通话后,一脸沮丧地告诉我:“孩子老师见我没回话,就没再说这事,现在那个指标已给他人。老师还怪我说,这个家长心可真大,都啥时候了,不知道这种机会都是稍纵即逝吗?”
12日是划片学校报名的截止日,如果错过,再择校不成,孩子将无学可上。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下午送丫丫去学舞蹈,我都不知怎么过去的。
“丫丫来了!”舞蹈老师和我们打招呼时,我还恍恍惚惚的。“丫丫她爸,丫丫是不是要上学了?”“是。”“你们划到哪儿了?报名没?”我郁闷地如实以告。
“想不想让孩子去二小?”我打了一个激灵:“王老师能不能帮这个忙?”“我试试吧。”王老师去屋里打了阵儿电话,出来得意地说:“丫丫可真有福气。说好了!就是今年学校不好进,要花1万2。能定下来,明早就去报名,给孩子挑个好班。”我大喜过望。那会儿钱真的已不是问题。
那晚我终于睡了个好觉。12日早上,带着孩子迎着朝阳向学校走去时,我心里满是生活的希望在升腾,丫丫终于可以入学了。(一读者)
墙内开花墙外香
去年初,老同事阿辉找到我,倾诉了工作中的一段困惑。5年前,他向市里的主要领导打报告,痛陈当时的乡村建房失控,不仅规划不合理,而且设计欠美观,质量安全隐患多。遗憾的是,这份报告没能引起重视。直到两年前,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适逢国家乡村战略调整,美丽乡村建设被提到重要议程。阿辉再次向领导呈上经过修正的报告,依然没得到任何反馈,但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位主要领导推荐了一家省城的设计公司,并且暗示,今后全市美丽乡村的规划及设计业务,均交给这家公司负责。
阿辉说,光规划及设计费用两项,这家公司要价3000多万元,且没一点回旋余地。他看过他们做的方案,和自己做的一比较,感觉没多大差别,而自己做的方案只花一点成本费;同时,因为不熟悉地方风情,那家公司的很多细节处理甚至还不如阿辉,但市领导唯“省专家”马首是瞻。
我对阿辉说:“不是还有招投标环节吗?好方案自有它的用武之地。”阿辉说:“能有那么简单?虽说现在的招投标环节正规透明了,但还是有特殊情况的,尤其是规划设计这种技术活儿,缺乏统一的定性标准。他们有高级别的资质证书,还可以打着‘引进高水平设计队伍’的牌号,变招标为议标、邀请招标。尽管我们的方案廉价适用,但肯定竞争不过他们,外来的和尚总是好念经。”
近些年,阿辉单位不少高级专业人才出现外流,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不到用武之地。地方专业人才匮乏与政府的高价引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阿辉的话,让我联想起近来各地涌现的“抢人才”风潮,不少地方政府打着“人才”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其中不乏解决职级、待遇、住房等条件,吸引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外地人才加盟。而具备这些条件的所谓“人才”,本地也有不少,领导偏偏看不上眼。甚至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A地的专家到B地应聘,B地的专家到A地应聘,曲径通幽皆大欢喜。究其实,这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专家,由于偏离熟悉的专业,进入相对陌生的环境,也不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片面加盲目的“引进”,严重影响本地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反而阻碍了地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就在阿辉跟我谈话不久,主要领导工作变动,继任领导的重心又不在“美丽乡村”上面,这就意味着,市里花3000多万元做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即将被束之高阁。失望之下的阿辉,也向单位打了辞职报告,应聘到南方的一家设计公司,享受墙外香的“优惠政策”去了。
(湖南 一读者)
“明智”的做法
当了近20年急诊外科大夫的朋友阿紫医术了得,无论遇到什么危急重症,她都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但是,当开车行驶在路上,对于突然出现的交警,她还是像所有驾驶员一样显得手忙脚乱。
头几天,我搭她的车外出,刚驶离主干道拐过弯,便远远地看到两名交警将驶在我们前边的一辆面包车拦了下来。片刻紧张过后,阿紫自我解嘲道:“咱证件齐全,又没有什么违章行为,为啥还怕交警呢?”
这还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阿紫减慢车速,我和她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行驶在我们前方的车辆。这样,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接下来我们所要接受的检查或问询。
前方车辆的司机摇下车窗,旁边的矮个子交警说了一声“用力吹”后,便将一种简易的检测血液中酒精浓度的仪表伸到了司机的嘴边。
明白交警拦车的目的后,阿紫长舒了一口气。她向来滴酒不沾,对于这种检查,她当然可以坦然以对。所以,轮到阿紫“吹”时,她并不紧张。交警发现对方是女司机,似乎也觉得酒驾的可能性很小,便例行公事地将仪器伸到阿紫的面前。阿紫略一迟疑,刚想“吹”时,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一手捂住嘴,一手指着交警手里的检测仪,说道:“你这种东西是不是应该换一个吹气嘴?”
面对别人刚刚用嘴吹过的气嘴,即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也难免会感到膈应。
“怎么就你这么麻烦?”交警显然看惯了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司机,阿紫这种不肯轻易就范的口气让他显得非常不爽。
“很多呼吸道或消化道的传染病,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谁能保证上一次吹气的司机没有传染病呢?”说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深知危害的阿紫口气咄咄逼人。
理屈词穷的交警将检测仪恨恨地丢给另一个交警后自言自语道:“别让我抓住你的马脚,我就不信挑不出你的毛病来!”接着,矮个子交警如同盘查犯罪分子一样,将阿紫包括车辆保险在内的所有证件核对了一个遍,甚至阿紫所穿的鞋子也没有放过——按照规定,穿拖鞋或高跟鞋驾驶机动车辆同样属于违规行为,不过阿紫当天穿的是一双轻便的运动鞋。
折腾了半天没有挑出瑕疵的矮个子交警显得有些气急败坏。他停顿了片刻忽然一捋下巴,想起什么似的,一把薅住阿紫悬挂在方向盘右上方的一个生肖饰物挂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幸灾乐祸地笑着说:“在驾驶室内悬挂可能影响视野的饰物挂件,同样属于可以处罚的违章行为。”
“可这个饰物并没有影响到驾驶者的视线呀!”阿紫据理力争。
“影响不影响的标准可不是你定的。”矮个子交警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撕下了罚单。
“看来,以后再遇到交警,‘明智’的做法就是乖乖顺从,少讲什么大道理为妙。如果交警真想挑你的毛病,还真是难以幸免。”阿紫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朝我说。
(山东临清 卢长平) 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