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鞋是历史记忆,是情感载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马可,设计师,无用品牌创始人
2017年10月,北京无用生活空间推出了一场名为“不忘来时路”的中国百年鞋履展。但是于策划人马可而言,此番鞋履展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她对鞋的手工艺制作关注了十几年,想要让手工艺重回人们视野的念头,也酝酿了十几年。
十几年前,马可身上最醒目的标签还是服装设计师。她往返于世界各地的时尚之都,看过一件件缤纷绚丽的时装,却没有沉醉其中,仍与时尚保持着理性的距离。与此同时,她发现快消时代的华服对她的吸引力与触动,远远不如一双手工千层底鞋来得多。
2006年,马可离开人生第一次创业建立的“例外”品牌之后来到珠海创建了社会企业品牌“无用”,至今的十几年来马可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寻访民间手工艺中。在乡间,她常常看到当地农民家里有意思的鞋子,就去询问并记录其背后的故事。当热情的老乡们邀请马可一同纳鞋底时,她这才发现做鞋是一件多费劲的事:七十多道工序,道道都是技术活儿;手上若是没有老茧,穿针引线时还很容易受伤。容不得粗制滥造、精神涣散,没法造假,只能平心静气地缝下去——马可在其中看到了爱与诚实。
八十年代后,中国的千层底布鞋基本被流水线产品替代;新世纪中,千层底的工艺基本绝迹了。工业生产规模下的鞋子似乎成为了简单的生活物件而不再是情感载体,穿着不舒服没关系,穿坏了也可以扔。对此,马可觉得难过极了。十几年的调研路上,她断断续续搜集来了展出的大部分鞋子,再加上民间收藏者的支持,最终累积了四百五十双手工鞋履,希望唤醒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记忆、对自然的虔诚以及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我站在展厅里四百多双鞋的壮观景象前,看到的不是一双双鞋,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马可说。
Q:您觉得鞋子为什么重要?
A: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易》,伏羲氏创八卦,周文王用八卦互叠成64卦,把十全十美的笫十个卦位给了履卦,强调鞋履的礼仪之德。周武王继父亲文王之履卦,创之“行必履正”之中国第一个放在千层底布鞋上的道德座右銘,每天起床后一穿鞋就見“行必履正”警告自已若行动必鞋正。鞋子是穿在脚上的,脚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当我们穿了好的鞋子,就可以去走正道,做真人,远离邪恶与虚伪的事情。因此鞋子其实并不只是为了保护身体这么简单,而代表着人的道德品性。这些古人的话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也有启示。
Q:您的时尚观念是什么?
A:其实我想做的,就是给渴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一种国际奢侈品牌之外的选择,即一种来自于中国原创的可以和祖先连接、和自然连接起来的现代极简中国生活。高品质的手作之物可以充分满足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并令人倍感珍惜、懂得感恩,从而过上远离物欲的精神生活。
(文/黑皮诺) 手工艺千层底马可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