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气候和雾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邹晶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享誉世界的无疑是它的艺术,特别是绘画。有意思的是,欧洲的绘画手法的演变与气候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意大利由于地处欧洲南部,濒临地中海,因此从远古时代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一直是它的“代表作”。此外,同样因为气候湿润,蛋彩画也是意大利的特色,这种用蛋清和颜料调制的底色一直都是大师们画作的“基础”,最著名的就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对于欧洲的北部,由于气候相对干燥,版画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代表人物即是德国杰出的天才版画大师丢勒,也是他把欧洲木版画推向一个历史的巅峰。
气候本身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里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这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但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能源特别是煤炭燃烧等产生的排放,我们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超出地球饱和态,因此地球温度上升了,天气变暖了。如今的气候对人类、对建筑物抑或对艺术品的影响,绝对不是几百、上千年前影响欧洲南部与北部绘画方式那么简单了,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全球各个角落,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两年的中国,在许多的污染种类里,大气污染成为重中之重,而雾霾则成为大气污染的顽疾。尤其是去年冬季,雾霾天连连不断,霾情不断告急,全国大部分地区天空变得昏暗,道路封闭,航班取消。2017年的元旦小长假,严重的雾霾让大家喜悦的心情多少打了点折扣,书籍成为了我“逃避”雾霾的“世外桃源”。艺术家们的传世之作、才艺天赋,成为我“洗肺”的良药和写作的“灵感”。
无疑,“躲进小楼成一统”绝不可能是应对雾霾的常态,消除雾霾也不只是政府的事,更不只是投入巨额资金就能解决的事情,雾霾的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15世纪初,气候对绘画作品的影响,可以因为比利时的凡·爱克兄弟俩发明了油画而得到解决,今天的气候变化以及雾霾则需要长时间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能彻底根除。 雾霾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