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李零:研究“夏问题”,疑、信并不是关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7年,李零在社科院考古所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一辈子,从二十来岁到现在,竭四十年之力,“全是为了研究中国”——此处所指的“中国”,是历史形成的概念。
李零认为,古之所谓中国,其实是以夏地为中心的天下概念。从时间上讲,夏是开头;从空间上讲,夏又是中心。哪怕周是“三代”的集大成者,周人留下的文化经典与器铭总是传达着一个意思:无论是何族,无论居何地,人们都愿意称自己是“夏人”,就像曾入主中原的辽、金、元、清都以“中国”自居一般。
但即便“夏”是古“中国”概念的中心,它仍然是待解决的“夏问题”。学者中的“疑古派”与“信古派”一直在学术争论之中。
不过李零并不属于任何一派。对他而言,研究“夏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在“疑”“信”之间选边站队。
Q:您怎样定义“考古学”与“考古学家”?
A:考古学是个综合性的学科,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什么都跨着,操作性很强,有点像军事学,你无法同其他学科完全切割,把它归入哪一门,各种人都会参与。至于考古学家,过去叫考古工作者。学过、挖过,学过多少,挖过多少才能叫。考古学家创造考古,还是考古创造考古学家?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冲锋陷阵,就是军事学家吗?满地找矿,就是地质学家吗?技工算考古学家吗?……
Q:如果读者们想要了解考古学家在吵些什么,您推荐阅读哪些书籍呢?
A:夏鼐先生的《夏鼐文集》、苏秉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以及邹衡先生的《夏商周考古论文集》。
(文/黑皮诺 摄影/王旭华) 李零考古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寻找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