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er在中国

作者:卡生

Barber在中国0随着社交媒体的风靡,各国年轻人接受的前沿潮流资讯基本上已经实现同步,因此,在中国出现的Barbershop里,渐变理发加上精致的发型梳理,成为21世纪Barber理发的特征。这是一种全新的综合性审美风格,它们的共同点包括去除多余的头发,注重轮廓线条的精细修整,并通过头发的密度、阴影和线条为男性塑造仪容。

如果要聊现代Barber理发的起源,则能够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美国士兵的头发都剃得很短,三面剔光,顶部头发尽可能短——俗称“锅盖头”,这样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减少麻烦。其后Barber发型演变出了很多基本款,作为基础的“Skin Fade”后来被统称为“渐变发型”,需要剔除两鬓和后脑勺大面积的头发,并且修整额角、发际线、鬓角、胡须和眉毛,保证所有的线条整齐、平滑,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

此后,在Barber文化的历史中,也有过几次起起伏伏。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兴起,年轻人走向对自由乌托邦的追求,不修边幅的长发和胡须成为时代潮流,Barber过时了;90年代初,更为便捷的T形吉列剃须刀的量产也沉重打击了以手工剃须为基础的Barbershop,大量这类理发店面临倒闭和转型。在1992年到2012年的20年间,美国的Barbershop数量下降了23%,无可避免地成为又一类正在消逝的传统场所。进入21世纪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反而让人怀念起传统Barbershop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加上近些年运动、音乐中街头潮流文化的助力,Barbershop竟重新翻盘,成为年轻人群的聚集地。在美国,Barber行业近些年反而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从事该行业30年的美国著名Barber DL Master告诉本刊,到2020年,Barber行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到260亿美元。

这两年Barbershop在中国也慢慢落地。不难发现一个趋势:现在的年轻人对NBA篮球和嘻哈音乐、街舞等街头文化越来越热衷,与此相关的综艺节目登上热搜,而上述种种流行都与由来已久的Barber文化密切相关。理发这一最初基于卫生考量而产生的行业,在时代变化中成了流行文化与生活方式融合的象征。

Barber规则

Ollie曾在自己的家乡泉州开了8年滑板店,是一个热爱美式街头文化的年轻人,玩滑板、做饶舌歌手是他接触Barber之前的日常生活。朋友们都习惯叫他的英文名字,而几乎忘记了他的本名林立。Ollie一直关注黑人音乐、电影以及NBA球赛,现在他成了一名Barber。“黑人世界里认为,嘻哈文化包含涂鸦、搓碟、饶舌、跳舞,而Barber便是嘻哈文化里的第五种元素。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和美式文化脱节,这不是梦想,这是生活。”Ollie说。

Barber在中国1Ollie曾经与一位居住在上海的黑人理发师TOG合作过一首饶舌歌曲《Barbershop Rules》(理发店规则),拍成了MV,歌词写道:“像是被施了魔法,当你踏进理发店,黑白的瓷砖,那里的种族不分界限。”从滑板店到Barbershop,Ollie想做的其实是一件事——制造一个有兄弟情义的群落,在这里可以找到同类人,分享兴趣爱好和梦想,探讨音乐和运动,就像是年轻人的精神场所。“这样的社区属性虽然来自美国黑人社会的传统,但在中国,年轻人在喜爱某种舶来文化时,也常常会感到孤立以及找不到归属感,所以文化社区显得更重要,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Ollie的热爱,也注定了他的偏执。2015年,为了考察美国Barber的现状,他和摄影师AirSweater花了4个月时间,自驾1.6万英里,走访了加州几乎所有知名的Barbershop,拍摄并剪辑出了4集关于美国Barber文化的纪录片。片中有生活在赌城、热爱嘻哈音乐的黑人兄弟,有在不到3000人的小镇从业41年的女性Barber,以及他们在圣安娜城找到的一个既尊崇传统又勇于改成潮流店的新式Barbershop。当他们抵达加州传承最正统的Barbershop——Riverside CA时,Ollie停下脚步,在那里找到一个工作机会,实实在在体验了4个月的美国Barber生活。

“在美国的时间里,我和不同背景的Barber交流,关于社区文化、尊重传统和传承,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这些构成了一间Barbershop除了提供服务之外最重要的核心。后来我对我的学生们说,一间Barbershop,剪发只是它10%的功能,另外90%的东西是你提供的服务和交流。”Ollie在采访中告诉我,“每一种文化背后,都有它乌托邦的一面,否则没有可能发展和进步。”

回到泉州后,他将自己在美国拜师的大师级Barber——DL Master邀请到中国,一起创办了第一期Allstar Barber School(后更名为Homie Sharing Session,世界男士理发分享会),从Barber文化、社区概念、卫生与服务等方面给学生做了深入的专业分享,从世界各地Barber的理念中整合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的服务模式。

Barber在中国2在国内,“复古”“油头”“美式”的标签在被年轻人快速认知后,出现了许多本末倒置的结果,“收费高昂、服务过程不完整、缺乏和客人的交流,这些都与真正的Barber违背。”Ollie告诉本刊。他的将近200个学生在全国各地已经开设了71家店铺。“它们也许不是同一种店铺风格,规模也有大有小,但不变的是对Barber文化的尊重。回到最简单的理解:作为一个Barbershop的社区服务精神。”

关于理发的审美秩序

沈郁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女性Barber,大家叫她Micky。10年前她是彻头彻尾的朋克青年,留了多年的脏辫刺着花臂文身,无不显露出鲜明的个人态度。她开设的“NoWave BarberShop”——不浪理发室,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立场的延续:独立,自由,具有反叛精神(NoWave:70年代朋克音乐一个迅速消逝的先锋性分支)。

不浪理发室位于上海弄堂的一栋两层小楼中,只提供预约服务。由于之前沈郁多年在媒体及美术馆工作的经历,她早期的客户群80%都是文化创意工作者,像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媒体人、音乐人等等。“都是过去工作环境里认识的朋友,他们出于对我转行的好奇和支持,最后变成了忠实客户。但是每个Barber在从业初期都需要和客人建立信任关系,所以我跟朋友们就像重新认识和交往了一次。”

Barber在中国3Barber在中国4理发室空间狭小,但并未影响它的有序。无论何时都整齐划一的理发工具、严格的消毒程序、每一次从客人进门便开始的服务流程,无不遵循着严格的秩序。Barber理发时,客人总是背对镜子的,沈郁说,这除了越发考验顾客与Barber之间的信任度,也是对美式Barber理发传统的一种尊重。“这样的安排最初起源于Barbershop传统的社区属性,因为Barber与客人之间有信任,客人不再去关注镜子里的自己,理发过程因而变得更加放松与舒适,有的人在理发过程中会熟睡过去。”

从一名艺术工作者转行成为Barber,契机是沈郁偶然看到的一个视频:生活在布鲁克林的一位Barber在街头为流浪汉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视频里,他说服了一位多年没有理过发的流浪汉让他来服务,仅仅半小时后,流浪汉整个人看起来就焕然一新。当他在镜中看到整洁的自己时,过去曾经有过的体面生活和尊严回忆,让他意识到目前的生活是多么糟糕。“因为理发,这些改头换面后的流浪汉选择去找一份哪怕薪水低廉的工作,也不再愿意继续流浪。”沈郁意识到这种理发模式跟她以往所知道的理发全然不同,如果它有如此魔力,给人带来巨大的改变,将是一种多么迷人的工作。

沈郁跟我聊到她现在所理解的Barber,是有着严格系统与内在逻辑的全套理容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打造整洁干净、具有格调和审美的男士形象。现代社会人们反复在讨论减法生活,而Barber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去除”——从去除头部及面部多余的毛发开始。“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油头’只是Barber基础发型的一种,其特点是按照头发生长方向合理侧分,并剃出一条明显的分区线,刘海部分梳得稍微高一些,对脸形有明显修饰作用。刚接触Barbershop的客人,很大一部分会出示余文乐的照片说,来个这样的油头。余文乐应该是大众印象中比较喜欢Barber理发的艺人,他经营的潮牌服饰也某种程度上推动了Barber在中国的发展。所以说,近些年Barber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其中一部分是由潮流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带动起来的。”

沈郁认为美是丰富而充满变化的,并不一定要追流行赶时髦,所以她致力于让每个人呈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Barber需要观察客人并与他们建立沟通,比如最近的生活状态,是否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像面试、结婚、相亲或出席某些正式场合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我最后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合适的发型——这就是我所说的Barber要实践的综合审美。理发有它内在的逻辑,不同社会角色都应该有符合其身份和立场的发型。”客人能与Barber建立一种亲密的心理按摩的关系。而这也是沈郁努力想要实现的工作氛围:自由、亲切、适度。

出于赶时髦或尝鲜心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沈郁的不浪理发室。而随着与客人的熟悉和沟通,她开始关注一个新的主题:如何让男士发型变得更日常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初次接触Barber的人,理完发回家却发现自己不会梳头,也不知道日常应该如何去打理。看似繁琐的吹发和梳头流程,在几次尝试失败后就让他们望而却步。所以除了教客人梳头和造型之外,沈郁也在学习和开发一些更适于日常生活的发型。“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明星,需要时时刻刻保持头发梳理得精致的状态。一些经典发型虽然好看,但未必符合所有人的生活要求和生活习惯,这时候就需要有创造性地去做一些调整。”

沈郁业余时间依然会看许多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黑白电影、听爵士乐摇滚乐、看当代艺术展,但如今的她,已经将对“old school”的喜爱更多地放到了理发中。她相信从不同的艺术领域汲取养分,将会建立一个更符合当下的审美系统。“毕竟,Barber最终提供的是一种审美服务。”

在沈郁看来,中国也并非完全没有Barber的历史。“其实上海更容易接受这个文化,因为在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上有很好的文化根基。我听年纪比较大的客人说,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有一种俗称‘三面光’的发型,两鬓和后脑勺的头发都剃掉,和Barber的理发模式非常相似。同时,海派文化受西方文化影响深重,近现代男士的短发、油头在民国时就有传统可循。”

作为一个秩序感强烈的Barber,沈郁自己留着脏辫(雷鬼音乐影响下的发型),未免令人好奇。沈郁解释说:“一个Barber要做的是帮助你处理好你与头发的关系。对我自己而言,我用我的方式处理好了我与头发之间的关系。”

Barber在中国5风格和极致

Allen(吴亚龙)的工作室在上海黄浦区一个公寓里,没有标示。站在房间里环顾四周,看到整墙和NBA球星的合影——最大一张是Allen在给詹姆斯·哈登(James Harden)修发。到处全是与运动有关的装饰,几十双乔丹球鞋,各个NBA球队签名的球衣。直到看见房间正中央的理发座椅和工具,我才确定没有走错地方。如果是一个NBA球迷,进了这个工作室大概会疯狂。

“90后”Allen,被同行称为新晋Barber里的天才。据说,别人需要3?4个步骤完成的剃发过程,他能凭借自己的方式一步到位,深浅尺度拿捏准确,毫无差池。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表演型的Barber,因为他有极快的速度和节奏,并且擅长做雕刻装饰。所以当阿迪达斯邀请詹姆斯·哈登来中国参加活动时,他作为唯一的Barber去给哈登理发。“NBA所有的球星都有自己专属的发型师,无论是商业活动还是私下,几乎不会让其他Barber动自己的头发。哈登的发型和胡子已经是标志,并为此上了200万美元的保险。”Allen告诉我。

为一个头发上了200万保险的NBA球星理发是什么感觉?“给自己的偶像剪发当然会兴奋,但作为一名专业Barber,不能因为客人是否明星受到影响。日常的训练让我们必须心无旁骛,专注到发型上来。”

Barber在中国6Allen从小喜欢看NBA,对球队和球员如数家珍。他自己的哥哥是一名职业街头篮球运动员,如果不是因为个子矮,Allen也应该会和哥哥一样从事街头篮球运动。因为这个关系,他的客户大部分都是运动员。他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Barber结合在了一起,特别细致地研究球星发型的分类和来源。

“黑人很重视发际线和鬓角的修剪,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美式修剪方式在NBA球星中成为他们的固定发型:渐变发型(Skin Fade)——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恺撒发型(Caesar)——克里斯·保罗(Chris Paul),鬓角渐变发型(Taper Fade)——克莱·汤普森(Klay Thompson),爆炸渐变发型(Burst Fade)——拉塞尔·威斯布鲁克(Russell Westbrook),雕刻(Hair Tattoo)——卡尔-安东尼·唐斯(Karl-Anthony Towns)。直到真正成为一名Barber,我看球赛,开始关注每一季球星们是否有发型上的变化,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大部分黑人球星坚信,比赛前如果有一款新发型就会得到加分。NBA的球队都有自己的球队文化,我记得快船队当时整个队的人都雕刻了两根杠。一旦球星们在赛事上有出色表现,发型就会成为粉丝追逐的潮流。”

Barber在中国72016年,球星特雷西·麦克格雷迪(Tracy McGrady,昵称麦迪)的经纪人得知在上海有美式运动风的Barber,开始邀请Allen给麦迪理发。刚开始麦迪很紧张,不停看镜子,生怕被剪坏了。“我当时给他剪了Low Taper,因为我有关注他,他来中国之前都剪Low Taper,这款渐变发型是小区域渐变,显得有活力,同时有线条渐变层次让整个发型立体。”麦迪从忐忑到最后对Allen赞不绝口,称他为在中国的兄弟。两天之后他把Allen介绍给了他的表哥——NBA扣篮王文斯·卡特(Vince Carter)。

随着Allen服务越来越多的NBA球星,慕名而来的客人进了工作室会告诉他“给我来一个库里哈的发型”,这时候Allen不一定照做。他会给客人普及基础知识,告诉对方这个发型不合适。根据客人的基本需求,把油头结合美式渐变,再加上一些中式剪裁,成为Allen专属的特色风格。“常常有朋友在大街上看到某个人的头发,拍照问我,这是不是你剪的?”Allen开心于自己的风格越来越有辨识度。

Allen工作室每天只接受6位预约,剩下的时间,他都和朋友们在街头球场玩。“Barber改变了我的人生,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自己的事业是我最大的幸运。而我,会把这样的运动风格作为我未来行走Barber行当的方向。我希望未来Barber在中国有更明确的细分,只有细分才能做到极致。”

Barber在中国8Barber关键词

达林·里昂(Darrin Lyons),美国Barber(理发师)行内都叫他“DL Master”。喜欢嘻哈音乐的人,提到图派克·夏库尔(Tupac Shakur,美国西岸饶舌之王)和比里·斯摩(Bigge Small,东岸饶舌传奇人物)几乎无人不知,DL便是嘻哈圈这两个标志人物的御用理发师。从业30年的他被美国媒体称为“行走的理发大百科”,是圈里教父级人物。近些年,他一直在世界各地演讲并推广Barber文化。从2015年开始,他与自己的中国学生兼合伙人奥利(Ollie)在中国创办了工作室。

DL出生在美国加州帕萨迪纳的黑人街区。这个街区聚集着低收入人群,小时候他的周边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帮派火拼、抢劫、强奸随时都会发生,身边大多数朋友不是进了监狱就是死在街头。DL的爷爷、妈妈、舅舅都是这个街区的理发师,他的童年几乎是在自家的Barbershop(理发店)中度过。

“在这里,Barbershop已经不再是理发这么简单,人们在这里交流观点,谈论运动和音乐,是一个社区里必不可少的场所。而一个Barber是社区的领袖,为自己的同胞发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Barber就是他们的精神导师。”DL说。

18岁入读洛杉矶Rosston(加州美式理发学校),DL开始了解Barber的古老。“在历史上,Barber给人做过放血疗法,拔过牙齿,甚至还有国王去向当地的Barber寻求治国的建议。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颜色的含义,例如红色代表血液,白色代表绷带,蓝色代表血管。”这也是为什么Barbershop门口都有红白蓝转动灯箱的原因。

DL拿起剪刀的第一天,老师便评价他为极具天赋的Barber。而那时,他并没信以为真,对自己的天赋一无所知。直到老师带他参加了久负盛名的加州长滩理发工会比赛,他脱颖而出,赢得了男子发型第一名,并4年蝉联冠军。最后组委会建议他放弃选手身份,成为该赛事的评委。

19岁时,DL在帕萨迪纳开办了自己的第一间Barbershop——Tangle&Locks。在被问到一家受人欢迎的Barbershop应该是什么样时,他回答说:干净整洁的店面、良好的时间管理、周到的客户服务、对儿童友好的环境、服务于所在社区的责任,以及作为Barber本身的专业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DL的店总是人满为患,有人为了获得他的服务不惜排队三个小时。好莱坞的名人们也趋之若鹜,橄榄球明星雷·刘易斯(Ray Lewis)、NBA球星斯特西·奥格蒙(Stacey Augman)、脱口秀主持人杰·雷诺(Jay Leno)都曾邀请他做Barber。有些明星要求很多,并且态度非常强硬,有的没有任何要求,DL说无论面对哪种人,“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自己的绝活儿和一个迷人的微笑”。从普通的社区服务,到服务好莱坞当红明星,他一直都秉承着“平等”原则,而这也是Barber的重要关键词。他因此屡次登上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封面和报道。

23岁的时候他已经有四家店,几乎以每年一家店的速度扩张。奇怪的是到了33岁之后,却只剩下了一家,位于加州埃尔塔迪纳(Altadena)。那时的DL有了不一样的目标要去实现——他想将Barber文化传递到世界其他地方去。

时代发展,Barber这个行业有了新的分化,也产生了诸多对它的误解。从1992年到2012年,美国的Barbershop数量下降了23%,南伊利诺大学的一位社会学者克里斯腾·巴伯(Kristen Barber)为此曾试图去调研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不是美国男性社区关系崩溃的标志?

DL对此的看法是,一种潮流的产生以及发展不会持续保持热度。如果对于Barber文化来说特别重要的社区属性、平等、爱以及谦卑等概念没有传承下来,这个行业的未来是十分堪忧的。“现在有太多新手涌入这个行业,他们从来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大师级Barber的指导或者说教导。很多人只是在Instagram或者Facebook看了几个帖子就开始上手了。我刚入行的时候,身边跟我资历相当的新手们都会跟随大师学艺,他们教我们Barber文化和商业运营,最重要的是如何待人接物。如今的Barber们所景仰的,都是一些存在于社交网络上的幻象。”DL在采访中告诉本刊,“说实话,虽然Barber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今在美国,很多年轻Barber把它当成了抢钱的行当而不是一份事业。”

DL说,许多Barber确有天分,但收取费用极不合理,跟他们实际所值的价钱相比简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我理解中的Barber文化在现在看起来已经变了味道了,人们更关注怎样挣钱,而不是关注自己生活的社区。”

欧美关于Barbershop有个基本定义——主要给男士提供剃头、剃须服务;男士们在这里社交、聊天和下棋,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没有女性的场所。随着时代变化,如今正宗的Barbershop是否还会保持这样的传统,拒绝女性客户?

“Barbershop是在历史的特殊阶段产生的男性社交场所,但这只是它发展阶段里的一个功能体现。时代在变化,如果有Barber声称自己的店只接受男性顾客,那他就犯了一个可悲的错误,而且他的银行账户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句话是一位真正的Barber大师说的。我觉得人们对什么才是真正的Barbershop有很大误解。正宗的传统Barbershop了解自己对社区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了解男人和女人。新的Barber文化则认为应该区分对待男人和女人。没有任何一个Barber有权利说,谁能来谁不能来。”

在DL眼里,Barber文化是体育(例如NBA)、音乐(例如嘻哈风格)关联的重要一环,当人们在谈论Barber文化时,它成为了理解国家和文化的桥梁。“Barber为Hip-hop所创造的形象风格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他们从发型到穿着,都紧跟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人或者篮球明星??可以说Barber在缔造的,是潮流文化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历史片段。” nba比赛理发Barber男士发型时尚长发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