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军:数学,为人生之题解出漂亮的答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吴军,计算机科学家,《数学之美》、《浪潮之巅》作者
如果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来概括吴军的身份,他便是会摄影、会写作的计算机科学家中最爱发微博的投资人——几乎很难用一句话涵盖“吴军博士”(吴军的微博昵称)会做什么、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更不用提他履历上诸多煊赫的标签,譬如“清华”、“约翰·霍普金斯”、“谷歌”、“腾讯”、“硅谷风投”以及“文津图书奖”……其实跨界本身并不稀奇;但是像吴军一样跨界并在每一界中都取得成功,才会引来众人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不过拥有多重炫目身份的吴博士却常常公开表示:成功“跨界”的要义并不在于多与快,而是在于精,在于经过观察与思考后看到每个行业的本质。至于本质如何抵达,则需要工作中果断抛开细枝末节的魄力、在新行业中迅速搭建知识架构的能力。
诚然,吴博士对新技术与新趋势的敏锐一定不仅仅来源于他的老本行:计算机科学。但是专业学习与钻研对他行动和思考的影响,一定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数学对他的教益更不能不提。在著作《数学之美》中,吴军曾对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大加赞美。于他而言,数学不但是“解决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好工具”,还能“非常清晰地描述这些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且给出漂亮的解决办法”。
或许没有谁会否认,在我们如今所处的信息时代,懂数学、懂计算机科学几乎是行走于时代前沿必备的核心技能。“算法”与“逻辑”不但是时代先行者们看待世界所用的滤镜,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借用吴军自己的话来讲:“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至于见识到底怎样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对计算机科学的掌握究竟如何指导见识的积累,就只有吴博士本人才能一一道来了。
Q:您是如何理解数学的?在工作与事业中,对数学的理解与掌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A:数学是各种科学的基础(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甚至包含社会科学;比如说历史的研究方法就和数学有一定的相似性……)对科学家们来说,数学可以说是进行研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例如人工智能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数学模型。对大众来讲,生活中似乎用不上那么多数学——但是我们还是要学数学,因为……
Q:您怎样评价当今的高等数学教育?在对专业计算机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中,您觉得我们现阶段面临着什么挑战?
一个问题是大家进大学以后学的难度一样,哪怕是优秀的学校,学生们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我认为应该在选课上把这些差别体现出来。至于今天中国计算机教学最大的问题,坦率来讲是作业量不够……
Q:有什么关于数学/逻辑/思考的经典书籍比较适合大众阅读?
A:《从一到无穷大》、《时间简史》与《给世界的答案》。
(文/黑皮诺) 吴军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