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96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家有教师

婚前,在我生活的那个城市,我尚可列入媒婆们眼中的“黄金王老五”队伍中:党员、科级干部、有文凭、形象也还好(媒婆眼中,只要有五观,就可称为帅)。后来,采纳了媒妁之言及一干亲友的建议,择偶的对象集中于教师与医生的行列。再后来,医生由于值夜班的缘故,显然在照顾家庭的问题上略输教师,于是,有了我如今当教师且是长年当班主任的老婆。

结婚之初,老婆在贤妻的路上奋然前行。但她每天早晨6点半需到学校上早自习,将做美颜、做早餐之类的活计算在一块,起床时间至少需在5点,而此刻,我尚在酣睡。她的一番锅碗瓢盆哗哗流水之音,必以我多年晚起的习惯被打破为代价,于是告饶,早饭我自己解决。

毕业班,一周至少四个晚自习,下班到家已是晚上6点半,我开始主动由厅堂转入厨房。婚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科男,成了油腻大厨。

一年后,有了娃,母亲见到第三代的狂喜,也体现在必按传统规矩坐月子的要求上。怎奈,妻产假期间,如热锅上的蚂蚁,在一个以成绩论英雄的年代,她无论如何也放不下马上就面临毕业升学考试的一众学童。娃没满月,妻便冲出产房回到班级。其后,老婆无奶,让母亲百般怨责地抓住没坐完月子才如是这个理由。婆媳此隙,多年难解。

学校不允许教师回家后关机,大约教师的职业操守,也必须如此,毕竟,课堂外,50多号学生也仍是自己的学生。情况还远非如此。50多个学生的背后,还有每个学生的父与母。他们才是课堂外的主力队员。老婆回到家里,电话从未间断,开头几乎都是“您忙不忙,我没什么事,就是想和您聊聊我的孩子”!独生子女年代,自己的孩子,在每个家长心中的位置与认可度,远超过我们对于一切最高标准的想象。他们要和老婆聊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包括孩子的青春痘与香港脚。老婆的晚餐,多少次都是手机夹在脸与肩之间,随手给自己塞点粮草。家长在双休日的晚上11点照样会电话打来,自己的孩子白天进游戏厅玩耍未归,让老婆帮忙分析,并协助联系平时要好同学及要好同学家长。

小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崇敬奥斯特洛夫斯基,娶教师为妻。后来发现我的老婆毫不逊色。前一晚,高烧40度,嗓子严重化脓,整夜撕心裂肺地咳,以为无论如何需休上几天,结果第二天“满血复活”。我问道:“要不要这么拼啊?”她说:“教务处考核,每周要评比,职称要挂钩,50多个孩子要升学,你说我要不要?”

那一天,我办公的政府对面楼顶上,一个中年女人要跳楼。之后得知,是一个教学多年,即将退休,却始终因名额有限等各种缘由评不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此情此景,物伤其类的感慨顿生,想到老婆曾怯怯地问我:“你在政府工作,认不认识评职称的领导?今天我们评职称演讲,又有几个老老师在台上痛哭流涕,我不想有那一天!”

读书时,我经常疑惑,很多老师的孩子并不出息,如今终于明白,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他们如何顾及自我?几天前的一个晚上,老婆似乎突发奇想,问我:“放开二胎,你想要吗?”我立刻带着哭腔回答:“饶了我吧!”

中读用户 warren

三六九等的买房热

今年春节以后,侄子看中了两处即将开盘的楼盘,一处楼房到了8月还再三推迟开盘的时间,被逼放弃在这一处买房;另一处交了10万元的摇号费却没能摇上号。侄子忙了大半年一无所获。

侄子又看中了武汉市的第三处楼盘。售楼人员告诉他10月份开盘。10月过去了,仍没开盘。侄子向售楼人员打听为什么不能按期开盘。售楼人员告知:“楼盘准备卖一平方米2万元,房管局不批准这个售房价,售楼证自然也不批准。”11月初,售楼证批下来了。售房价格是一平方米1.52万元。一共有七栋楼开盘,出售1300套房子,共有1100人报名参与买房。

这处楼盘售楼规定:有资格上网抢购新房者,第一是全款购房者,第二是出资50%首付购房者。选择100平方米以上的先交纳90万元,参与网上抢房,若抢上房,再补交首付50%购房款的差额;选择100平方米以下的,交纳60万元参与网上抢房,如抢上房,再交纳首付50%购房款的差额。而只拿得出首付30%购房款的刚需族,却无资格参与买房。

侄子向售楼人员咨询是否可以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售楼人员说:“在签订购房合同以后,要在两个月以内办理完公积金审核、银行放贷。如两个月内公积金贷款没办成,就要向开发商交纳10%的违约金。”而武汉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审核通过的时间需要三个月以上,所以就只有选择利息比公积金贷款高的商业贷款了。据售楼处的工作人员透露,全款购房者在规定时间内,第一轮用手机在网上抢得最好的户型和位置。剩下的比较好的、一般的、比较差的房子,再由首付50%购房者用手机在网上进行第二轮抢房。

买一套房子,还要分三六九等,这不是人为地制造不平等吗?如此买房的经历的确让我们这些刚需族有些心寒。

武汉 范正芬在美国买酒

我和妻子到美国芝加哥探望朋友,晚上我们到超市买菜,顺便买两瓶酒,但超市里只有葡萄酒和啤酒,没有国内常喝的白酒。我打电话问朋友,得知美国的酒只在专卖店出售。根据美国的法律,酒是专卖的,而且卖酒的营业执照分两种,即烈酒(酒精浓度40度以上)和淡酒(啤酒和葡萄酒)。看到写有“Beverage and Alcohol”(饮品和酒类)的商店就是专门卖酒的,营业时间限定在早10点至晚21点,并且星期天不得开门营业。

当天恰逢周日,买不到酒,我不免大发牢骚:“国内多好,楼下小卖部、街边便利店到处是酒,多方便。”第二天上午,我们找了两个街区,终于在一所大学旁找到了专卖店。店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酒,如俄国的伏特加、日本的清酒、法国的葡萄酒,琳琅满目,如同一个酒博物馆。转了两圈,好不容易在亚洲展区找到了国内知名的白酒。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明(带有相片的工卡、护照或驾照),并解释说法律规定21岁以下禁止饮酒,如果不满21岁,既不可买酒,也不能进酒吧,即使差一天也不行。如果不能确定顾客的年龄,店家有权要求出示身份证明。估计是我们长得年轻吧,我安慰自己。我很快出示护照,收银员仔细核对了照片,又要求妻子出示。不巧,她的护照留在朋友家。我耐心解释,是我本人买酒,不代表我的妻子也要喝,而且她已经年近三十了,符合买酒的规定。收银员直摇头,说只要和我同行的人都要提供身份证明。

还是妻子反应快,掏出了国内的身份证,举到收银员眼前说:“你看,我是1990年出生,绝对没有问题!”收银员将信将疑:“我不认识上面的文字。”妻子循循善诱:“你瞧,上面的阿拉伯数字能看懂的。”收银员又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我不能违法,你一会儿取了护照再来买酒,否则我会因此坐牢的。”

争执了半天,最后店长过来,了解情况后向我们详细解释了美国的法律规定,最后让妻子在一张写有“我已经年满21岁,愿意承担任何法律问题”的文书上签字,并记下我的护照号码和朋友的家庭地址,才把酒卖给了我们。

回来向朋友大吐苦水,朋友则习以为常,笑着对我们说,如果商家违反法律,就面临着罚款和警告。违反三次,就要被吊销执照并终身不得从事这个行业。为了监督商家的行为,警察时常安排未成年人去买酒。假如商家未核查顾客的身份证明就卖酒,那商家很快就会收到法院的传票。此外,餐厅饭店一般都不提供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客人也不可以自带含酒精的饮料。有些餐馆会向成年人出售啤酒,但绝对不可以带出店堂,一旦被警察发现,店家和客人都要受到重惩。

朋友最后提醒一句,就是在家里开Party,也不能向客人提供任何酒精类饮料。如果客人自带自饮,那另当别论,否则很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江苏无锡 冯硕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