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怖鬼才伊藤润二
作者:黑麦北京开了他的漫画展,伊藤润二特意飞过来亲自看一看。如果没见过伊藤的相片,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个男人是漫画界中的恐怖大王。他竟然挺爱笑,也很认真地听人讲话,即便是中文。他穿着格子西装,牛仔裤和运动鞋,透露着一种拒绝成年的“未满感”,这身打扮让他看起来有点“宅”,也像个默默无闻的公司职员。
中国网友觉得他“呆萌”,在网上叫他“二子”。他讲话时很腼腆,也羞涩,像大多数日本人那样,在寒暄时会含蓄地低下头,尽量避免与人的目光接触,一旦触碰,他会缓慢且自然地望向别处,这或许是他给人留下的唯一神秘感。
1963年伊藤润二出生于日本岐阜县,是个心思缜密的巨蟹座。从小便开始阅读姐姐的恐怖漫画,那时候,古贺新一和楳图一雄笔下的故事在日本正流行,他开始迷恋于这些光怪陆离的神奇故事。80年代,他考上医校,第一次来到大城市,试图成为一名齿模医师,不久,他的投稿漫画《富江》改变了他的命运。
伊藤润二的成名作是《富江》。富江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她是充满神秘感的少女,没有人说得清她的来历,她拥有让所有男人为之痴狂的美貌,她的复制人物被人接二连三地杀害。此时的伊藤尚没有放弃医学,学校的学习场景、去世友人和记忆中的校园成为了他最初的素材。没过多久,《富江》问世,拿下恐怖漫画奖项“楳图一雄奖”第一名,并在1987年刊载于《万圣节月刊》。
直到今天,富江都是恐怖电影和漫画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伊藤润二觉得她的存在代表了一种人性的缺陷——人们的占有欲和它所演变成的癫狂。从1999年开始,《富江》被及川中、清水崇、井口升、久保朝洋等导演接二连三地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然而,始终没有得到较高的评价,可能是太过于渲染惊悚的场景,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表达,对于电影,漫迷只是觉得要忠于原著,而伊藤觉得,那些都是富江的又一次分裂,是他人对于富江的想象和加工。
伊藤的想象力,是“无厘头”式的。1973年威廉·弗里德金执导的电影《大法师》中有一处被附体的情景,小时候的伊藤看过这部电影后总觉得人的身体会长出奇怪的触角。在画《鱼》的时候,伊藤让鱼长出了长腿,入侵城市,他还利用人类对于幽闭空间的恐惧,画出“阿弥壳断层之怪”。
伊藤曾经希望用漫画来治愈自己对事物的恐惧,但是画久了,他仍旧不能摆脱对事物的固有印象,比如蟑螂。但是,情感却在他的抒发中,得到了某种慰藉。《缓慢的告别》是他最为温柔的表达,他利用“残像”——意念力制造出来的已故人的虚拟影像,弥补内心的伤痛,整个故事浸在一股关于生死、家庭、关系的网中。很多人在他的漫画书评中写道,这是他们唯一一部看哭的恐怖故事。
伊藤懂牙齿,也觉得眼睛会说话,因此他笔下的人物都长着不同的牙齿,也带着不同的眼光。他觉得眼睛是直通大脑的嘴,也是观察和窥视的工具,更是形成观念的最主要器官。在《无街之城市》中,他画出了多眼怪人,他尝试描写偷窥之欲与隐私危机,他把血腥猎奇变成一种极端化的处理,指出当时他所认为的最被争议的日本社会矛盾。
伊藤润二画的是人性的扭曲和软弱不堪。最近他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画成了连载漫画。由此可见一个当代漫画家对于过去作家的某种了解和审视。此前,古地朔弥、古屋兔丸两位日本漫画家也曾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改编成漫画,然而,伊藤的漫画充满了他对太宰治的多面理解,从温情到戾气,命运、生活如梦泡影。伊藤仿佛能读懂那个作家小心翼翼的自卑,然而关于忠诚和杀气,以及那些铺天盖地的阴郁和怯懦,则大多被隐藏在了他写实的画风之中。
“我的小孩看完我的漫画觉得很恶心。”伊藤有些失望地说,虽然他不想让孩子过早地看到这些故事,但是仍旧对这个年轻人的反应有些失望。“他们在手机上接触到的带有刺激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越来越多了,恐怖漫画现在带给人的不光是一种恐惧。”他补充道,“人们的内心都有恐惧感,那是一种被隐藏起来的记忆。”
“人最害怕的事……”
——专访伊藤润二
三联生活周刊:你小时候说《木乃伊老师》启发了你的恐怖之路,能否跟我们谈谈这位作者?
伊藤润二:我看过很多楳图一雄的漫画,比如《绝食》《猫目小僧》《蝇》,他的作品里讲了很多人性的黑暗一面,但是这些角色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可以说他的漫画启发了我,我觉得我应该算是楳图一雄的弟子。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当年你看过《木乃伊老师》后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记忆吗?
伊藤润二:在那个作品里,恐怖故事发生的场景大多是在教室,那个木乃伊就藏在女生的身后,这个场面,对于小时候的我而言,影响很大,使我受到了惊吓。
三联生活周刊:网上说姐姐对你的影响很大,具体在什么方面呢?
伊藤润二:我的大姐是个恐怖漫画迷,她总收集楳图一雄的作品,而且都是第一时间购买,所以我有机会阅读这些作品。另外,我过生日的时候她都会送我《婴儿少女》之类的恐怖读物,还有日野日出志、古贺新一的恐怖漫画。
三联生活周刊:在名古屋齿科的读书时期,你有没有觉得医校的环境会有恐怖的感觉?
伊藤润二:其实医校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恐怖,我读的又是齿科,专门制作牙齿模型的。我之前是在乡下长大的,第一次到名古屋这样的大城市,内心自然会生出一种孤独感,那个时候的我对很多事物都存有一些恐惧。
三联生活周刊:能讲讲当时画《富江》时的一些想法吗?
伊藤润二:《富江》是在一次漫画比赛中被楳图一雄选中的作品,然后,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连载创作,前后大概两年左右,我的创作灵感是我的中学好朋友,他因为车祸过世,那时候她是我最亲近的朋友之一,所以我觉得她可能随时会突现在自己面前,这个想法到现在都会有。
三联生活周刊:《富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你最喜欢的版本是哪个?
伊藤润二:是第一个版本,因为是印象最深的,我很喜欢菅野美穗这个女演员来扮演富江。
三联生活周刊:在漫画里,富江有个特征是吃鱼子酱,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伊藤润二:鱼子酱、鹅肝这些是曾经风靡日本的食品,但是很昂贵,都是富人们才消费得起的食物,它出现在漫画里,对于富江这个女孩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欲望的象征。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富江》之后你就决定成为专职的漫画家?
伊藤润二:其实我在22岁就决定了,用漫画的方式来开阔自己的眼界,我小时候还有过很多愿望,比如希望世界和平什么的,谁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恐怖漫画家呢?
三联生活周刊:齿模师的经历有没有影响过你的创作,或者成为你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伊藤润二:没有直接的作品,但是我画画时喜欢把人物的牙画得很清晰,我了解牙齿的形状,我觉得那是一个人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我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解剖学,那些记忆也形成了我对恐怖的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你每次决定要创作一个新作品时,都是怎么展开题材的?
伊藤润二:一般我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着手,举个例子吧,比如《蛞蝓少女》,有天我对着镜子伸出舌头,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因为舌头是人体最常用到的一块肌肉,却常常被人遗忘,所以我就画了像舌头一样柔软并且黏湿的蛞蝓;在画《至死不渝的爱》之前,我一直在翻看百科全书,看到日本曾经的民俗文化,算命师经常出现在路口给人占卜……
三联生活周刊:再说说你的画风吧。
伊藤润二:其实我觉得我的画风不是那么典型的日本漫画,我的写实感更强一些,我画漫画的风格也是黑色幽默的,在严肃的画风里有些搞笑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你的画风是否决定了你只能画恐怖漫画?
伊藤润二:其实我有想过画一些爱情喜剧,或是比较阳光和爽朗的漫画,但是我很担心我的粉丝和出版社不接受。这就很麻烦了,想想就很难的样子。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恐怖漫画在过去的30年时间里都经历了什么变化?
伊藤润二:话说30年很长,但我觉得日本漫画好像没有发生特别的变化,可能是我身处其中的缘故吧。但是今天的网络很发达,人们在网上寻找新的刺激,在网上有很多现实的恐怖状况发生,我们还能看到图片、视频,比起这些杀人的惨剧,漫画肯定不及现实的恐惧程度吧。但是漫画家是有想象力的,有时候我们脑海里想象的事情也很恐怖呢。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有个新词叫“细思极恐”。
伊藤润二:(听完翻译后)对,我赞同这句话,就是这样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什么时候是阅读恐怖漫画的最好时机?
伊藤润二:睡前吧,如果做个噩梦,说不定还能换来一些灵感。我现在很少做梦了,而且醒来之后很难记住那些故事。之前创作《人头气球》时的灵感就是我的梦境,我站在一个空场中央,一个只有上半身的女人下面是一根长长的绳子,不断向我靠近。
三联生活周刊:你内心相信神仙鬼怪吗?
伊藤润二:日本有妖怪文化,我上小学的时候觉得是有鬼神的。我的小学附近有一片坟地,那时候我们都很顽皮,有同学曾经挖出过人的骨头,村子里总会有些口口相传的鬼故事传说。后来长大了我就不再相信这些了,但有时候还会莫名的害怕,可能是对未知的恐惧吧。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日本的年轻人最怕什么?
伊藤润二:我觉得和中国一样吧,都是些生活方面的事情,比如社会、工作的压力,老板、家人、老师、长辈,可能都会让年轻人感到恐惧。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没有画笔,你觉得如何让一个人感到恐惧?
伊藤润二:五官能感知的,都能让人觉得恐惧,音乐、声音、雕塑、颜色,再比如动作、眼神。你觉得呢?
三联生活周刊:我觉得什么都不做就会让人猜疑,猜疑产生恐惧。
伊藤润二:(笑)。
三联生活周刊:你个人有什么小嗜好?
伊藤润二:我是一个不能没有画笔的人,所以画画一直都是我最大的兴趣所在。我喜欢音乐,摇滚、古典、爵士我都喜欢,我是披头士和中古汽车模型的爱好者。 伊藤润二恐怖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