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96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大约从2000年开始,美国亚马逊、eBay等电商企业会在每年感恩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这一天继而也成为美国人的“网购星期一”。
去年我去美国旅游时正遇到“网购星期一”,于是我也像旅伴一样开始在美国购物网站淘宝。“全场免运费”“部分商品25%?50%折扣”“购物满100美元立减25%”等,美国的购物网站上会在“网购星期一”公布振奋人心的打折信息。旅伴王小姐是资深“海淘达人”,她让我网购时多留个心眼,别被网上商家营造的热闹氛围迷惑。我仔细观察和对比,果然发现美国电商们的购物优惠活动也出现了先提价再打折的情况,只有部分商品整体折扣下来比平日有20%?30%的优惠。
在“网购星期一”亚马逊网站固定的每日特价商品比平日增加2?3倍,而且价格打折水分少,我于是在亚马逊网站买了一个女包、一台平板电脑、一套护肤品,我算了一下,如果在国内商场买同样的这几件商品,我要多花3000多元人民币。
受节日气氛影响,美国消费者热情很高,但依然理性。“网购星期一”以消费电子和服装鞋帽、化妆品为主力,同时产品以当季新品为主导,这和国内“双十一”疯狂清库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网购星期一”那天,我从凌晨开始就坐在电脑前抢购,王小姐笑着对我说:“你熬夜抢购来的眼霜,涂掉半瓶也未必能消去你这因熬夜出现的黑眼圈。”与淘宝、京东“双十一”类似的是,在美国的“网购星期一”购物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打开购物网站首页速度很慢,在线填写订单也不顺利。我刚选了几件商品放入“购物车”后,麻烦就来了,由于系统繁忙,支付页面往往要经过多次刷新,付款超时是常有的事。
出国前几位朋友委托我在美国为她们买名表,我于是趁“网购星期一”当天在美国一家专门卖手表的网站一口气买了三块表,折后平均价在120美元。我得意万分,为朋友省钱相当于为她们赚钱,回国后肯定要她们请我客。第二天我便通过越洋电话向朋友炫耀这些“战利品”,朋友对如此便宜的价格感到质疑,这时我也冷静下来,再次打开购表网站页面核实后才发现,120美元的价格仅仅是分期付款的“月付价”,我心里那个懊恼,平时还总说自己是购物达人,居然在美国犯了如此的低级错误。
武汉 黄艳梅
家长相亲会
母亲向来深居简出,这次不请自来,让我始料不及,一番旁敲侧击后方知,原来她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几天前,母亲从一回乡探亲的老乡处得知,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个专供大龄青年相亲之地,每天都有新人牵线成功,于是便如获至宝般前来,以期能够给我那尚未婚配的大龄妹妹找到如意郎君。
母亲开门见山地将一打粉色A4纸递到我的跟前,发号施令说:“我不占用你的工作时间,但是明天周末,你必须带我去‘相亲一条街’,等我路线熟稔,自然不再劳你大驾。”看来,母亲是掐着时间过来的,且早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接过A4纸一看,不禁大跌眼镜,上书:“家有一女,年方29岁,身高1.68米,体重52公斤,博士学历,寻条件相当的男士一枚。要求对方35岁以下,健康向上,有房有车有存款,无病无贷无婚史,联系电话??”母亲过于高估相亲的作用了,这事要被妹妹知道,不跟她闹个天翻地覆才怪。为确保事情顺利发展,母亲不忘对我约法三章:“此事切莫声张,等找到了合适的小伙,我再做你妹妹的思想工作,到时无论刀山火海,她都要给我回来相亲!”
迫于无奈,我只能配合母亲,将兄妹深情搁置一边,乖乖地带她去所谓的“相亲一条街”。一条街,听来像是物品大甩卖的超级市场。
目的地位于城西一公园的偏僻处,那条清幽的小路两边早已形成露天集市,集市并不售卖商品,而是到处挂满了相亲信息,且均是心急如焚的长辈代并不着急的儿女相亲的。我陪母亲刚到现场,就被众人洪水般围拢过来:“小伙子,今年多大了?”“在哪上班?买房了吗?”“有啥爱好?”“月收入多少?”
原来,他们饥不择食,不问来路,全然把我当成了求偶的男主。霎时间我羞赧至极,不知如何应答这些精力充盈的叔叔阿姨才好。母亲见状,振臂高喊:“我孙子都上幼儿园了,我儿子是带我过来为我女儿找对象的。”此言一出,围拢的人群迅速散了一半,留下的都是为儿子相亲的父母,他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家孩子的情况。母亲虽然初来乍到,但是做事井井有条,她将手中的A4纸往绳缆上一挂,就开始卖力吆喝:“这是我女儿的征婚信息,非诚勿扰。”众人又像燕子一般,叽叽喳喳地将目光集中到那张粉色的纸上。母亲掏出报纸,席地而坐,在迎风飘扬的粉色纸张下,等着有诚意的“顾客”光临。
我实在不敢恭维家长们的自作多情。真正的相亲对象退居幕后,长辈们却在前方冲锋陷阵,且芝麻要找西瓜,骡子想配将军,这样不对等的相亲方式,注定成功者寥寥。
当晚,母亲的电话响个不停,有推荐单身小伙的,有分享相亲经验的,有互通信息资源的,有相约结伴奋战的,叽叽喳喳,吵个不停。长辈们瞬间形成一个逼婚阵营,似乎儿女一天不脱单,他们就有辱为人父母的使命。母亲将一个笔记本的扉页写得密密麻麻,全是条件不错的单身男士的征婚信息,从本科到博士,从白领到老板,从海龟到老外,撒网般不放过任何一个在她看来优秀的男士。
对于母亲这般徒劳的努力,我早已不堪其扰,妹妹定然也不买账,但我又不能公然反对,即便她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女婿,但这种大海捞针的寻觅,至少能够缓解母亲“家有剩女”的心理焦慌。
一周之后,颗粒无收。母亲无奈地说:“把你妹妹的征婚信息修改一下,男方年龄放宽到40岁,房、车、存款不作要求,人好就行。”我按照她的意思,将重新修改的征婚信息打印出来,她信心满满地说:“条件放宽到这个程度,应该再不会无人问津了吧!”
孰知几天过后,依然不见起色。究其原因,要么是妹妹的高学历吓退了一心求偶的男士,要么是母亲的附加条件将跃跃欲试的男士挡在了门外。母亲开始唉声叹气,见天嘱咐我和妻子在各自朋友圈里搜寻单身男士。我劝母亲说:“爱情自有天意,我们岂能拉郎配?”母亲白我一眼,愤愤道:“你把征婚信息再修改一下,要求男方有稳定工作即可??”
我脑袋炸裂,不知她还要为此折腾多久。一味的退让和徒劳的担忧,无不渗透着长辈的关爱,只是大龄青年们,又能领悟几分?
读者 艾科老人旅游团
近日,我参加了某旅行社组团的“‘夕阳红’广、深、珠、港、澳、桂林、韶山专列十日游”,旅游中,感到有好多困惑。
旅游途中,有些老人行走不便,一瘸一拐;有些老人耳聋,大声喊话也听不见;有些老人尿频尿急,时要小便,却找不到厕所;有些老人记忆力差,要反复提醒什么时间出发、什么时间集中,等等。在旅行中,我目睹这样一个情景。在深圳下火车后,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上错了旅游大巴,老伴不知他上了哪辆大巴,满眼都是旅游大巴,她急得大哭,大声呼喊他的名字,好多游客也着急,帮助喊,可老人是个聋子,听不见。我还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睡在列车第三层硬铺上,两米多高,老人爬上爬下,很不安全,太危险了。在列车上我还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有一位老人冲开水时,在列车过道不慎摔倒,由于热水瓶盖没有扭紧,开水四溅,烫伤另一位老人大腿。
在深圳、香港旅游大巴上,接团导游向老人推销保健品、药品、小商品、小食品和香港旅游纪念品“紫金花”,价格昂贵,如每只“紫金花”100元,可到珠海,每只仅卖10元。在珠海、香港,接团导游还把老人带到企业展厅、商场和免税店,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或在旅游大巴上强行推销商品,逼老人消费。我们在香港去澳门的码头上吃早餐,还喝到过期的菊花饮料,并将饮料包装盒交给导游确认。
要消除老人旅游中苦恼,让老人旅游少些风险,多些快乐,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老人在旅行社报名时,工作人员就应问清老人有哪些疾病和不便,以便领团导游掌握情况,在旅游中加以关心和照顾;70岁以上的老人旅游,一定要有家人陪同,在安排列车卧铺时,要安排在下铺;组织老人旅游团,分团人数不宜太多,旅游节奏不要太快,每到一个景点,集中时间下限要长些;伙食安排要适易老人口味,饮食要清淡些。
江苏盐城 戴文华 武汉相亲深圳相亲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