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

作者:宋诗婷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0网剧的时代来了

采访《白夜追凶》的出品人之一马李灵珊时,这部热播网剧的前台点击量已经29亿。“很快就会到30亿。”马李灵珊边瞄着手机边对我说。

几乎是在这两个月内,网剧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使徒行者2》,三大视频网站平台,三部涉案剧几乎同期上线。从数据表现上看,和网络偏好题材、大IP剧,甚至是电视台热播剧相比,几亿、几十亿的点击量都算不上爆款。“这次爆的是口碑,不是数据。”马李灵珊说,“今年开始,网剧真的吸引来一批看电影、看美剧的高素质观众,很多网剧的制作水平已经不比电视剧差,甚至高于部分电视剧了。”

相较于电视剧的面面俱到,眼下三部网剧抓眼球的方式来源于单点突破。虽然都是涉案剧,但卖点不同。

《白夜追凶》胜在整体情节框架,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是警察,一个是逃犯,白夜交替,兄弟两人身份互换。在寻找弟弟涉案真相的大背景下,全剧又设置了若干个案件,随着一个个案件的侦破,弟弟的案子也越来越接近真相。“首部硬汉派悬疑推理剧”,这是马李灵珊和整个团队想传达给观众的概念。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1和节奏紧凑,更符合观众对“网剧”期待的《白夜追凶》不同,《无证之罪》走的是社会派推理路线。它节奏不快,12集的剧情只侦破一桩疑案。“不烧脑,无论从剧情还是画面上,追求的都是电影质感。”《无证之罪》的制片人齐康说,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这部剧不会是一部大热的剧,但在普遍追求“网感”的网生剧中,《无证之罪》将是一部特别的作品。

在这三部剧上映之前,《使徒行者2》是知名度最高的。2014年,TVB独立制作的《使徒行者》第一部已经为这系列积累了众多粉丝,去年上映的电影版票房也超过6亿元,若以此来衡量,这个系列剧影视剧已经是个含金量很高的IP。《使徒行者2》由企鹅影业和TVB联合出品,作品当然主打港剧风,但在港剧的原味之上,这部剧也适当调整了节奏,变得更符合内地观众的观影习惯。

眼前的三部剧直观地体现了当下网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差别。上世纪90年代,内地和香港TVB都生产了大量刑侦类电视剧,虽然故事和人物设置不同,但电视剧在质感和风格上都很类似,如今回忆起来,总有些剧情会纠缠在一起。网生内容追求极致和风格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作者已经没有安全牌可打,在剧情过硬、制作精良的基础上,独特性已经是一部优质网剧必备的卖点。

三部涉案剧将网剧推向了话题中心,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网剧市场的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当年,《盗墓笔记》号称单集制作费500万元,《如懿传》未播先火,网络版权价格首次超过电视版权,传统影视公司纷纷投入网剧市场,生产了《余罪》《他来了,请闭眼》等当时看来质量不错的网剧。从2014年的年产205部,到2016年底的产量翻番,从单集数万元的制作费,到今天动辄百万的单集投入,三年时间里,网剧市场的变化翻天覆地。网剧的时代会来,这是行业内的基本判断,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它来得会这么快。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2拼制作,告别以小博大

《白夜追凶》的制片人袁玉梅是阿里文娱大优酷天行工作室总经理,从传统影视剧到互联网,她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聊起手头的项目,她回忆自己的另一部网剧《万万没想到》。“我总和宣传说,你们太幸福了,做《万万》第一季的时代,我们没有钱,自制剧也不受重视,哪有什么H5和大的推广位,真是一点点做出来的。”袁玉梅说。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3《万万没想到》是段子剧时代的代表作,2013年,国内视频网站的头部内容是一线卫视的电视剧,当时,电视剧普遍能够做到先台后网,热门电视剧的网络版权才是各家视频网站争夺的对象,原创并未受到重视。“原创内容在网站首页的推荐位排在动漫之下,要翻几屏才找得到。”袁玉梅回忆。

为人称道的“日和风”和精巧段子都是被逼出来的。在《万万没想到》的时代,原创视频大多是为广告而生的,由客户定制,因此,早期的视频都是碎片化的,接近TVC广告。袁玉梅希望跳出当时原创视频的模式,做一款真正的网剧。“即便是迷你剧,也得有结构,有特色语言,有起承转合,做了那么多年传统电视剧,情怀和清高还是有的。”袁玉梅说,因为预算实在太少,全剧组窝在郊区拍戏,每天都吃驴肉火烧。

“要么改善一下吧,给剧增值,给平台创收,这样才能有更从容的第二季。”袁玉梅知道,在那个自制内容还没受到重视的时代,商业价值就是实实在在的钱,是一条条硬磕下来的广告。

一开始没有强势内容支撑,《万万没想到》的广告拼的是创意。“从正片到内容都是搞创意,做网剧的每天都在比稿,编剧每天都给客户提案,正片还来不及写,却要绞尽脑汁为广告想创意。”迄今为止,《万万没想到》仍是把幽默、“日和风”剧情和广告商需求结合最好的网剧,原创内容和广告非但没有发生排斥反应,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

正如袁玉梅所预判的,《万万没想到》刚上线时,几乎默默无闻。“位置不好,只能花式推广,把细节做到位。”袁玉梅每天像看股票一样盯着点击量走势,“第五集被注意到,第七集才算火了,实际上,第一季我们只做了10集,还好有5集是客户定制。”火了的《万万没想到》和“叫兽”易小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三季一共招商7000多万元,硕果累累,但太累了,这份钱赚得太辛苦”。袁玉梅觉得,《万万没想到》的成功让后面的很多网剧创作者有了误解,以为老鼠都可以变大象,以小博大可以是常态。“其实,观众的审美早就上来了,该花的物力成本必须有,该有的门槛也必须有,与其花心思在研究客户喜好上,不如把所有心血都花在项目本身。”

事实证明,袁玉梅的判断是正确的。《万万没想到》播出两年后,网络观众不再满足于低成本喜剧和段子剧,开始有了更高规格的视听需求。同样是低成本喜剧,《废柴兄弟》的导演尹琪在2015年前后感受到了危机。“2015年,网友好像一下子就不满足于小成本制作了,不满足于粗糙的室内形式,开始追求精致和细节。从2014年的《匆匆那年》到2015年的《无心法师》和《暗黑者》,我们团队一下子感受到了这种冲击。”尹琪打了个比方,小成本喜剧是豆浆油条,曾经,早餐市场上只有豆浆油条,但一夜之间,西式、中式早餐都出来了,当超市也开始卖豆浆油条时,小作坊就没法生存了。

让尹琪感受到冲击的《匆匆那年》的确是最早捕捉到市场风向的作品之一,这与创作团队的背景有关。这部网剧的制作方小糖人文化传媒的创始人朱振华曾是搜狐视频影视制作部总监。“2010年左右,视频网站平台都在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当时我就在思考真正可以支撑视频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借鉴了国外经验,也分析了国内互联网的技术和用户习惯,觉得原创的、高品质的网络剧是大方向,当时也买了一些版权,做了青春校园、都市、古装和悬疑推理四个维度的储备。其实,搜狐当时是准备好了上战场的。”朱振华说。

离开搜狐后,朱振华依然看好网络剧的发展,他成立公司,继续做在搜狐没有做完的项目。2014年前后,国内青春题材电影产量极高,但在电视剧和网剧领域,这一题材已经很多年没有被触及。《匆匆那年》的单集制作成本是100万元,在当时,这个价位拍一整部低成本喜剧都绰绰有余。最终,这部国内首部单集百万成本的网剧获得了超4亿的点击量,它的成功彻底结束了国内网剧的以小博大时代。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4

“网感”和IP

谈到网剧时,我常常听到一个词——网感。当然,“网感”这个概念不仅局限在网剧,它是一切网生内容追求的审美倾向,随着互联网受众面的扩展,这个概念在弱化,但从未消失。

究竟什么是“网感”?我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网络用户年龄层比传统媒体低,他们喜欢快节奏、新鲜的东西,容易被牵着情绪走。你的东西可以没那么精致,但要做到极致,有些网剧就败在太保守了。”刘笑逸是职业编剧,也是网剧和网络大电影投资人,她对“网感”的解读适用甜宠、二次元、修仙等一类网络偏好型网剧。

绝大部分观众在看剧时都是情绪化的,网络偏好题材的受众尤其如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戏看似粗糙不符合逻辑,却依然被很多人喜欢。刘笑逸给我举了一个例子,用来解释什么是“跟着情绪走”。《使徒行者2》里有一场戏,宣萱饰演的施嘉莉与陈豪饰演的魏德信在要不要让女方去做代理人一事上产生了分歧,施嘉莉决定用比赛来决定,赢了的说了算。她掏出两张A4纸,一人一张,折纸飞机,比谁飞得远。当魏德信信心满满准备丢出纸飞机时,施嘉莉突然迎上去,吻住了魏德信,后者自然输得心甘情愿。“很棒的一场戏,观众一定被甜到了。但是,哪来的A4纸呢?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两张A4纸呢?但这没关系,没有人在乎。”刘笑逸说。

很多现实生活中不符合逻辑的行为方式、语言方式,用在网剧里都被接纳了,甚至被追捧。网剧生于网络,很多编剧就从网上找素材来丰富剧本。2015年的现象级网剧《太子妃升职记》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这部集合了穿越、宫斗、软色情、腐文化的网剧打破了众多影视剧制作规范,古装剧的服装、造型现代得出格,在穿越的设定下,剧中台词充斥着网络流行语,剧情不符合逻辑,演员的表演也值得商榷。虽然有众多可被诟病之处,但《太子妃升职记》依然火了。这部投资2000万元的网剧一上线就以博出位的风格吸引了眼球,播放量超过26亿。

互联网是媚俗的,有些媚俗是真的俗,有些是策划出的俗。《太子妃升职记》成为爆款并非意外,主创团队早就心中有数。在剧本撰写阶段,制片人和导演就蹲守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找了很多网友喜好的素材,之后再把这些素材植入到剧本中。作为制片人的朋友,刘笑逸站在传统编剧的视角,无法理解这部剧的很多情节。“比如,有一个讲太子妃和皇子坐在床上放屁的情节,一个屁放了两分钟,我们是无法理解的。这个点子最初来源于一个漫画,在微博上的转发量特别高,《太子妃》就决定把它用在剧本里。观众喜欢的网络段子在网剧中同样适用,这是《太子妃》的思路。”

为了把住年轻人的脉,很多网剧制片人选择起用年轻主创团队。同样是2015年爆款网剧的《纳妾记》就是这样的思路。制片人陈炼说,做这部剧时,他30多岁,是几个主创中最老的。“小导演当时没拍过大网剧,之前的作品都是用5D2相机拍的。但没关系,懂年轻人就可以,灯光、摄影等幕后团队可以用老人来保障质量,但编剧和导演一定是年轻人。”

因为对“网感”的需求,网剧与网络小说就天然地结成了联盟。2013年之前,网络小说版权价格还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畴。按小糖人创始人朱振华的说法就是,“三五十万随便捡”。但2013年之后,“IP”的概念突然变得疯狂了,网络小说的版权被疯狂买卖,价格高到离谱。

如今,三四年过去,尤其是今年,已经很少有人再强调IP的概念了。“市场趋于冷静了。”陈炼说,“事实证明,很多曾被哄抢的IP根本改不成网剧。大家盲目买,没有考虑从文本到影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些网文几十万字,一场床戏或者一个招式就写了一万字,心理活动又是一万字,这样的东西怎么改?”

对于IP,各个公司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人买不起,有的人觉得风险太大,也有人依然趋之若鹜。马李灵珊和五元文化不相信大IP,在马李灵珊看来,虽然公司也买了一些小说版权,也有作品改编自小说,但他们买的只是版权,不是什么IP,买性价比合适的小说版权用来改编剧本,这符合一切影视剧的操作规律。“如果说真正的大IP,我只认《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但他们的作用也正是能吸引我点进去贡献一个点击而已,至于能不能看下去,还要看作品本身的质量。”马李灵珊说。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5虽然市场趋于冷静,IP的概念被弱化,但网络小说依然是目前网剧的主要创作素材。至少到今年为止,绝大部分的热门网剧都有小说原著。这也是几年前市场哄抢IP版权后续效应——经过几年酝酿,当年那批小说版权已经到了交卷的时候。

付费,网剧的革命性拐点

如果说,追求极致“网感”和疯狂扑向网络IP的网剧时代是“2.0时代”,那么,2015年开启的付费时代就是网剧的“3.0时代”。

“这不仅影响网剧,实际上,我们赶上了中国电视剧的第二次变革。”朱振华觉得,三年之内,国内的影视业格局即将发生巨变,“中国影视变革的第一个节点是90年代末的制播分离,那时候诞生了一批类似于博纳、华谊、光线、华策这样的内容生产公司,而第二次变革就是现在,付费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影视剧的制作方式和经营理念。”

带来这一历史性改变的是一部争议颇大的网剧《盗墓笔记》。这部主打年轻人市场的网剧改变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说。在网络小说版权买卖中,《盗墓笔记》和《鬼吹灯》是顶级IP,电视、网剧、电影和游戏市场都对这两部作品趋之若鹜。2015年年中,爱奇艺放出口风,未来将对旗下的自制和版权剧开启付费模式。6月22日,平台上线了《盗墓笔记》的先导集,因为这是此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第一部影视剧产品,原著粉丝和慕名而来的网友瞬间涌入平台,爱奇艺就此创造了22小时点击破亿的网剧观看纪录。7月3日,《盗墓笔记》在爱奇艺全面上线,一次性放出全部12集内容,购买会员可以一次性收看完整剧集,非会员只能等待每周一集的转免时间。“大量的用户瞬间涌入,我们的服务器一度应付不来。”接受采访时,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说。

“它激活了整个行业的付费体系。”这是复盘《盗墓笔记》时,戴莹得出的结论。的确,尽管后期网友和观众对这部《盗墓笔记》诟病颇多,各大影视剧评分网站也打出了低分,但它所开创的付费模式和为爱奇艺带来的会员增长幅度却是划时代的。

付费的闸门一开,就再也回不去了。《盗墓笔记》解决了困扰各大视频网站平台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吸引会员。网剧成了最好的会员倒入口,看到了这条通路,各大平台都加大投入,开始钻研打开这条通道的金钥匙——优质网剧。

对于影视剧制作者来说,这把钥匙开启的是他们走向观众的通道。小糖人文化传媒CEO郑林说:“付费模式的改变让内容生产者直面观众,在传统电视剧时代,我们不知道观众在哪里,最先满足的是平台和广告主的需求。平台考虑的也不是自己的观众在哪里,而是金主需要什么。广告主在乎的是明星,平台就也看中明星,这就逼迫电视剧制作只能用大投入请大明星。为了足够收回成本,电视剧剧集就被拉长,实质上,这是影响叙事节奏的。但当观众直接为内容买单时,这些弊端就都弱化,甚至不存在了。”

在追求“网感”的视角看,网络追求快节奏、强冲突、年轻化,所以,网剧要节奏快,情节点密集。郑林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当下高品质网剧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的转变逻辑。“从目前和未来的趋势来看,网剧的质量依然会是参差不齐的,最差的网剧肯定不如电视剧,但最好、最顶级的一部分网剧它的质量一定会超过电视剧,这是由制作方法决定的。”

郑林帮我算了一笔账。一部号称1亿元成本的电视剧,按照当下的规则,其中六七千万给了演员,实际的制作费用只有三四千万。但当下网剧的主要目标在于拉动会员增长,和那几个能卖剧的大演员相比,被美剧培养起来的一代观众更愿意看精致的内容。所以,在网剧的制作费用里,三四千万给演员,剩下六七千万用在制作上。当制作成本翻倍,整部剧的品质就完全不同了。“通常,一部电视剧的单集制作周期是两天半,有的更快,因为开了AB组。但像去年由电影团队打造的《河神》,24集,拍了121天,将近5天一集。我们制作的《最好的我们》是校园题材都市剧,但也是将近4天才能拍一集。钱多了,时间富裕了,编剧就可以在一部戏里写更多情节点,从前每集电视剧有20场戏的话,现在可以有40场,转场多了,镜头多了,剧的节奏自然就紧凑了。”

一种是从受众角度倒推“网感”,一种是从成本分配角度垂直向下,两种思维方式殊途同归。

目前的优质网剧大部分走的是单线叙事,强主角路线,故事也有支线,但铺展得很节制。这在传统电视剧中是极为少见的。一来是网剧的编剧大多是年轻人,驾驭多线叙事的能力偏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头部网剧在向美剧排播方式靠拢,集数有限,除非有极高的编剧能力,否则不适于太过分散的剧情。这种形式完全不适用于电视剧,因为要撑够长度,电视剧通常采用多线叙事,有时就显得过于拖沓了。“今年,《人民的名义》很好看吧?但依然有几条线可以去掉,让剧情推进更快,节奏更紧凑。但没办法,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下无法做到。”郑林说。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6数据,观众是制片人

随着网剧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制作公司大多不再愿意冒风险闷头拍一部戏,再出门兜售给平台,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成本不是一个内容公司可以承受的。“目前,大多数头部内容和次头部内容的剧都会先和平台打招呼,至少探探平台是不是感兴趣。”优酷总裁助理许志敏说。

对于制作方,“先打个招呼”的目的是信息流通,毕竟平台最了解未来的题材走向,他们每年各类题材作品的采购也有相对固定的份额。对于平台来说,现如今无论是自制网剧还是热门版权剧的成本都高得惊人,与其等待,他们宁可早早介入,和制作团队一起将内容引向与平台更为契合的方向。今年,许志敏花高价买断了《春风十里不如你》的网络独播版权。虽然是版权购买,非自制项目,但他还是从一开始就介入了。“我和他们谈得比较深入时,女主角周冬雨还没定呢。”许志敏说,他买这部戏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贴近“90后”群体,在整个剧本沟通和后期拍摄中,团队都尽可能让这部剧的气质年轻化。

《白夜追凶》是优酷的自制剧,平台制片人袁玉梅就是这部剧的组局者。袁玉梅是从传统影视行业转投互联网的,她懂内容,也懂优酷的平台特性。“平台的大数据能提供一些用户画像之类的数据,也能综合评定一个演员的价值,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容,合适才是最好的。”袁玉梅说,这是她从《万万没想到》时就得到的经验。

网剧,撬动影视行业的第二次变革7那么平台的数据究竟有什么用?“我和‘叫兽’易小星很多时候都是靠评论和弹幕达成默契的。”袁玉梅说,在做《万万没想到》初期,她与“叫兽”常常意见不合,两人互不相让,很多笑点和观点都不一致。“我说这里会火,他说那里会,我说好,我们用评论、用弹幕验证。如果我赢了,你下次就听我的。”虽然目前互联网能够提供的都是滞后数据,但对于季播剧或喜剧来说,网友的反馈依然可以直接用在接下来的作品中,某种程度上,观众扮演了制片人的角色。

在所有数据指标中,袁玉梅最关心的是播放完成率、拖拽位置和弹幕率。“在传统制作公司,我们的工作在发行完交片时就完成了,但互联网不一样,我们的剧在观众心里上线才叫真正的上线,我在乎播放完成率,因为不是想把人骗进来看一分钟了事。”袁玉梅说,除了完成率,她也会认真研究观众在哪里快进,在哪里把进度条拖回去重新看,前者证明那段内容有些无聊了,后者则可能是整部剧最吸引人的部分。

《白夜追凶》的出品人马李灵珊也说,她一直都在关注弹幕、评论,也会在微博检索关键词,得到的有价值反馈她会转达给导演和编剧,以便他们在第二季中进行调整或校正。

目前,新丽传媒与爱奇艺合作的网剧《余罪》第三季正在制作中。作为一家传统影视公司,他们也尝到了互联网数据的甜头。在策划《余罪》第一季、第二季时,主创团队认为,余罪这个人物会是最出彩的,整部剧的宣传点和物料准备都偏向于张一山饰演的余罪。“但播出之后我们发现,不只是余罪,剧中的一些配角也很出彩,余罪背后的学渣团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喜欢,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余罪的执行制片人卢美珍说,她也会关心网友的拖拽和快进,“余罪进入卧底角色时,拖拽率很低,但当他和许平秋在天台接头,布置任务时,拖拽率就会高一些。现在的网友要求越来越高,一定要不断有强情节推动。”而通过数据得出的这些反馈,《余罪》的创作团队都会归纳整合,融入下一季的剧本创作中。

相较于电视台,互联网平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灵活性。袁玉梅还记得,他们曾经因为某部作品第一集节奏偏慢,人物太多,收到的差评较多而及时做出调整,临时将现有版本下线,剪辑出一个新的版本,重新替换上线。还有另一部片子,交片时单集片长是标准的40分钟,但她看后觉得节奏太慢,影响片子好感度,也不想浪费观众时间,就做主把单集片长剪成了25分钟。“不会扣片方钱,但网络时间,最珍贵的就是留住用户的时间,片子只值25分钟,就剪成25分钟。”袁玉梅说。

小糖人创始人朱振华说,《最好的我们》的成功也得益于互联网的灵活性:“这部剧每集的片尾都是不一样的,每集都用了不同学校的毕业集体照,每集也都有一个5秒钟的片头,有大小标题,这种形式在电视台播出是不可能实现的。”

互联网播出的大数据优势和灵活性优势更直接体现在网剧的排播和营销阶段。在为《白夜追凶》制定排播策略时,袁玉梅觉得,如今的很多网剧已经不是印象中填充碎片化时间的作料,它的品质已经足以让观众掏出整块时间,像看电影一样欣赏网剧。《白夜追凶》是个烧脑的涉案剧,品质上也有保障,袁玉梅认为,这部剧观众会愿意花整块时间观看。“再加上这个剧的气质,它不适合白天播,所以我们和主编商量,将播出时间调整到晚上八点。”

《白夜追凶》刚上线时,销售团队为这部剧卖掉了几个移花接木广告位(一种互联网广告形式),与整部剧的气质有些出入。“对于S级头部项目,我们是非常慎重的。赶紧让广告撤下,已经答应客户的广告投放就把logo变小,颜色压暗,让它符合整部剧的气质。”袁玉梅说。

《余罪》也曾将大数据转化为成功的营销。网剧播出期间,剧中反派傅国生的丸子头火了,每当傅国生扎丸子头出场,网友弹幕都排山倒海般涌来,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对于“丸子头”的讨论也很多。“我们干脆就推一把。”卢美珍说,他们策划,让傅国生的扮演者张锦程在视频上教网友扎丸子头,这个视频实现了很好的传播度。

《最好的我们》制片人张妍也曾在数据库中检索关于这部网剧的关键词,耿耿于怀、学霸、摸头杀等词汇是关注重点,在随后的宣传策略中,她随时做调整,让宣传口径向网友的喜好靠拢。

在网剧时代,营销已经成为影视剧最重要的一个环境,制作者不仅要懂创作,也要懂营销。投资人刘笑逸说,如今,递到她手上的网剧项目不仅要有大纲,有前三集剧本,还要有一个完整的从创作、拍摄、发行到后期营销推广的全方案。“光给我讲个故事已经没有机会了。”刘笑逸说。

网剧,一个过渡概念

采访中,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界定“网剧”,几位采访对象却都告诉我,这是徒劳,因为“网剧”不过是个过渡性概念。没有人去计较《权利的游戏》是网剧还是台播剧,也没有人因为《黑镜》第三季首播于视频网站Netflix就质疑它的品质,不久的将来,网剧、台播剧的概念将会消失,“剧”将是最核心的定义。

两年前,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接受腾讯娱乐采访时曾表示,新丽不会涉足网剧市场,因为“纯网剧没有盈利模式,精力就这么多,资源就这么多,我们有最优秀的导演、演员和编剧,不会做网络上映的剧,这个跟我们现在的定位差距比较远。”但一年之后,《余罪》播出了,新丽也无法逆大势而为,开始抢占网剧市场。

依然是2015年,付费模式的开创吸引了新丽、正午阳光、耀客等一批传统影视剧公司,这些公司的加入将提升整个行业的制作水准和准入门槛。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网剧的制作水准将进一步提升,用得不好,网剧或许又将走回高投入、大卡司的老套路数。

如今,网剧市场吸引的不仅是老牌影视公司,电影圈的制作人和导演们也来了。去年,爱奇艺与工夫影业联合打造了探案剧《河神》,这部成本过亿的网剧无论在主创团队配备还是制作方式上都是电影级的,这让很多同行既振奋又忐忑。

今年,监制韩三平和导演管虎也来了。前者监制了今年的口碑网剧《无证之罪》,后者与耀客传媒合作,接棒侯鸿亮和他的正午阳光,继续深耕《鬼吹灯》这一大IP,交出了《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按照管虎慢工出细活的性格,这部剧共14集(实际播出20集),拍摄周期94天,单集成本700万元,这个时间成本和价格是耀客在做台播剧时都达不到的。

传统影视公司被时代推着向新型影视公司转型,耀客传媒副总裁孙昊说:“除了内容上的倾斜,最大的改变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创作中,每个生产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边界很清晰,但在网剧系统里,强调专业性的同时,边界也很模糊,生产链要从串联向并联转换。”

新丽传媒副总裁于婉琴也看到了网络即将取代传统电视台,成为电视剧主战场的趋势。她曾任云南电视台购销中心主任,深谙电视台的操作与规范。“界限已经模糊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剧选择先网播,再台播,电视台早就感受到压力。也许用不了几年,电视台就完全不是网络的竞争对手了。”

对于我个人而言,中插广告的诞生让我看到了网剧终将会取代电视剧的可能性。广告形式上的创新并不能说服我,说服我的是观众竟然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它。相较于植入广告,中插广告与观众的关系是平等的,只要你做得足够好,即便是广告,观众也为你鼓掌。

不轻视观众,这是升级中的网剧做得最正确的事。也许明年今日,“网剧”的概念就将成为历史。 最好的我们悬疑电视剧犯罪电影万合天宜犯罪电视剧青春电影盗墓内地电视剧太子妃升职记盗墓笔记爱情电视剧古装剧校园电影网络剧剧情电视剧网剧刑侦电视剧白夜追凶匆匆那年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喜剧电视剧中国电影悬疑电影使徒行者2万万没想到余罪剧情片爱情电影美国电影无证之罪鬼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