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94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微腐败自查

日前在网上浏览报纸,看到有的地市发布了“微腐败零报告”通报,点名的局机关和科室有的就是一大串。这项工作也分指标,也摊派任务啊?

我正疑惑之际,QQ头像闪动起来,赶紧点击一看究竟。原来是在外地某学校工作的表弟发来的求救函。两年前,表弟被招录到那所规模不小的学校,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当天上午,上级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让单位开展微腐败自查活动,要求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将自查结果上报,并且明确要求自查案例不少于20个,要写清楚具体的人名、事情。如果没有案例汇报,上级部门就马上安排督查组进驻单位进行深入检查。为此,学校紧急召开了中层以上领导专题会议,研究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对照通知中微腐败案例的分类,经过大家激烈讨论,没有人对号入座。最后,校长果断拍板,自查案例不再给教师们安排任务,中层以上领导每人一条。既然自己不清楚怎么写,就由办公室代写内容,具体内容不再通知本人,但任何人事后不得随便议论。

校长一拍板,表弟做了难。校长说,写出来的事例一看要像那么回事,但又必须是无关痛痒的,本来大家是没啥事的,学校不能给人家写出事来。因为急等着上报,表弟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掌握这个深浅的度,也怕编不好,这才让我这个退下来的老哥给帮忙列举一些适当的微腐败案例来。

看着实在推辞不掉,我也只好不客气了。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工作分工的不同,我大致列举了几项:统计考勤时,迁就个别人;安排课程时,照顾关系有意减少课时;学校招生时,为亲朋好友说情;图书馆的书籍私自外借;照顾关系,为个别学生调整教室座位;体育器材室的球类私自使用等等。看着表弟满意地挥手再见,我心里一时也说不清是个啥滋味。

时隔两天,表弟发来留言:苦啊,我成大家的调戏对象了。原来后续的情况的确有点意外。自查报告上交后,上级随后通知,让存在问题的有关个人,写出详细的自查自纠情况说明,且要求一律手写。这次表弟无法代劳了,只好硬着头皮一一通知到个人。于是,就有了大家一见面的调戏:我给人家少登记请假次数了?我给某某少安排课时了?我让谁谁随便借书了?我给某个关系户调座位了?表弟说自己被弄得好不尴尬啊!甚至还引来有的人一脸不悦。

对于微腐败自查,有的单位零报告,不排除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作为之嫌,但如此明确分配指标,是否有失公允呢?如此开展工作,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微腐败呢?有些工作的开展,一旦走向极端,往往都会事与愿违。

河北邢台 刘二奎

机关10年,为什么还没离开

最近歇了一段时间的病假,我宁愿称之为休假。在这期间,没有工作琐事的烦恼,没有尔虞我诈的猜忌,没有争先恐后的攀比,远离机关后有了很多思考的时间,可是这些思考却让人惴惴不安。

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通过公开招聘进入一家政府单位,本以为一帆风顺的人生,从此也是衣食无忧,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孩子。可10年时光蹉跎后,竟然陷入深深的迷茫。首先说说收入,刚考入单位的时候工资还是全市平均线以上,有公积金、社保的保障,工资不多不少,养家绰绰有余,还有一笔绩效奖金可以肆意培养爱好。

就这样,10年弹指一挥间。房价上涨了,物价上涨了,举国上下掀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浪潮,而我似乎离小康越来越远了。每月工资和10年前相比增加了几百块,但由于不断的机构改革面临绩效奖金基数的下调,一降就是上千,也就是说10年后,收入反而还下降了。不仅如此,工作量比以前更重了,政府部门不断精简,大量的工作压缩下放至基层部门,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甚至近些年,政府已经沦为“弱势群体”,以部分记者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开始拿政府工作人员开涮,发点节日福利就定性为贪污腐败,蹲守政府大门不分青红皂白就曝光自以为是的迟到早退等等已司空见惯。可每一个加班至凌晨的深夜,每一个周末抛下孩子奋战在工作一线的时刻,又有谁曝光过我们的奉献?

与10年不升反降的工资相比,日益繁重的工作量也压得人够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部门精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让百姓看到了政府真正下决心有所作为。就我所在的基层单位来说,5年间经历三次改革,承接了越来越多的职责,我的工作职能从10条增加至30条。文字材料工作带回家也是家常便饭,等安抚完孩子后再趁着夜深人静写到凌晨。家人常说,我在透支生命。可令人更为沮丧的是,所谓“没关系”的人,即使透支生命也没有上升的空间。空有一腔才华,满腹经纶,眼睁睁看着比自己晚进单位七八年的“有关系”“90后”已迈入干部队伍,也是说不出的酸涩。

这几天,我还和大学舍友讨论起所学的中文专业。大学宿舍6人,毕业后分别就职于政府、学校、企业、出版社、教育机构等,地点不同、职业不同,工资收入却差不多。我在群里发问:“我们是因为读了中文系才这么穷吗?我们也很辛苦啊,人家学金融的怎么就赚得轻轻松松呢?”一群犀利的文艺女开始嗤笑我的幼稚。有人说我是看不得别人过得好,也有人说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文学科才有发展的空间,我们这一代是等不到了,也有人说不管钱多钱少,活得开心就好,也有人说烦恼什么,不行就辞职再找一份工作呗。一夜争论,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读者 宁夏小杨的外卖

小杨一下课立马就掏出手机打开外卖软件点了个外卖,想着回到宿舍后不久就能吃到比食堂好吃的饭菜。然而他回到寝室都和室友开了几盘黑,室友都吃完了外卖后,他的外卖还没到。他饥肠辘辘地等待着他的外卖,忍不住又打了个电话催单。老板在电话那头连忙说外卖员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到。

又等了很久,在上课前30分钟小杨打算取消订单时外卖才送达,而此刻舍友已经睡完午觉起床了,他只想立马拿起手机给订单和外卖小哥差评。但是外卖哥温柔地道歉说,今天路上出了点状况,不好意思啊。

小杨顿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突然想起了两个月前他也去送过外卖挣生活费的往事。因为这一行在大学生各种兼职中工资还算不错,小杨跟食店老板打了个关照后就拿了工作服直接开始送外卖。南方的五月多雨,偏偏那时小杨财政赤字,而雨天外卖的生意又极好。不巧,那天还是个雨天,因为路滑,小杨只得开着小电驴慢慢地送,雨啪嗒打在脸上,来不及擦干就要拿起手机好声好气地听那些催单的电话。小杨自嘲了一番,做服务行业的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时,一个男生打电话进来气冲冲地问外卖为什么还不来,这么慢还不如不要送了。小杨忍气吞声地回答,好好好,马上送去。

小杨只得慢慢加速前进,送到寝室门口时,发现他自己的鞋子都湿了。拍了几下门,说“你好,外卖”后,那个男生闻声立马开了门。一打开门接过外卖,本以为他就关门吃饭,没想到他还停在门口,指着小杨问:“为什么外卖这么迟,信不信我投诉你。”说完便摔门而去。

小杨送完外卖后,还是收到了来自他的差评,但那时,还未超出送达的时间。不知为何,那时小杨脑袋里突然蹦出酷爱的偶像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的那句话,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价,层次很低。那天下班回到寝室,他开始体谅了外卖员的辛苦,于是发了个状态,广而告之外卖员的不易,恳请同学们能多多包涵。

虽说现在自己也不常点外卖,但小杨每次点外卖时都会给外卖员好评。小杨抱着迟来的那份外卖站在门前想了很久,外卖员都走了。要是我也像之前那个男生一样,指着鼻子骂一番外卖员,我不也变成了那个“口沫飞溅,层次很低”的人了吗?可是,又不是大热天也不是大雨天,等了三四个小时还不到,不投诉那以后怎么改进?小杨犯了难。

读者 孙荪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