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92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轮不上“社会募捐”

晚上,堂哥端着一碗菜汤,就着一个馒头吃,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本家人赶紧往秦安县城的医院送,不接收,又往天水市的医院送,说是脑溢血,紧急抢救,无济于事。2017新年前一周,堂哥离开人世,年仅48岁。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前两天还在乡上干活呢,看着身子好好的,现在突然撒手西去,留下五个孩子,两个大的刚上大学,三个小的上中学……

当时我在北京,第一时间接到甘肃老家的电话,说是怎么想办法看能在社会上募捐不,五个孩子上学需要钱。我说还轮不上社会募捐。多年来,我坚守一个慈善理念:乡村某一家庭需要救助,第一轮该伸手的是本家人,若力量不够,再开展第二轮援助,动员全村人捐款。还不够,再开展第三轮援助,呼吁社会上的陌生人献爱心。现在前两道程序没走怎么就直接跳到“社会募捐”上?绝对说不通!

我给村里的几个本家人发短信,建议自家人捐款,结果没一人回复,我预感自己的慈善理念遇挫。过两天,我才收到短信回复,说村里的本家人捐款呢,并说忙着料理堂哥的后事,没顾得上看手机短信。本家人还有一部分在外地,我打电话动员捐款,当晚我用微信转了1000元捐款。在西北农林科大当教授的大叔从陕西直接开车到甘肃的家里,他不只捐款,还面对面劝说五个孩子要坚强面对现实。短短几天,本家人就捐款7350元。

我以为募捐就此截止,一方面堂哥家卖花椒有些收入,本家人现添补些,春季开学孩子的花费缺口不是太多了;另一方面我想象中的“第二轮捐款”是村里人,这需外姓人动员,我们李家人不好张口。腊月二十八晚上,村里的微信群里贴出给堂哥家捐款的倡议,倡议人叫杨军军。我们硬湾村只有70户人家,微信群也就七八十人吧,大家纷纷在群里发红包,让倡议人接收捐款,有些村民不会用微信,第二天直接把钱拿到倡议人家里。到正月初一中午,村里人捐了7460元,村民杨文斌还在同学群募集来470元。

随后,倡议人在微信群公布了捐款明细。这时,不少本家人有异议,说是第一次捐了款就没参加村里的二次捐款,村里的明细表上没自己的姓名怕别人误解,以为本家人没有捐款而让庄里人捐款。我赶紧将本家人的捐款明细发到村里的微信群,这才挽回“李家人的声誉”。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本家人明细表不是按捐款多少排序,而是按辈分和年龄排序,这恐怕是乡村慈善应有的伦理吧。

对一个偏僻小山村来说,一次募捐到1.5万多元善款,令人欣慰。我之所以强力倡导“慈善程序”,为的是激活乡村的公益活力。反观有些村庄出了特困户,本家人村里人不救助而是直接呼吁社会救助,既显唐突,又让本村的爱心持续沙化。你可能会说,本家人捐款了,村里人捐款了,现在该轮到社会募捐了吧。没有的,我们及时刹车了。捐款只能是应急,而不能为他们长远地攒钱。堂哥的大女儿也有分寸,春节后她以恳求的语气给我发来微信:“已经够麻烦亲房(本家人)和庄里人了,到此为止吧,千万不要再麻烦社会上的人了。”她的话一锤定音,堂哥的后事终究没轮上社会募捐。

北京  李成义

补课之“疯”

最近旁听了家有考生的同事聊天,着实被震惊了。

一位同事的老公在重点高校上班,夫妻俩为儿子是操碎了心,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对父母请补课老师补习不热衷,还说这样补课影响自己的作息规律。我们单位作为普通的事业单位,每年报考人数都是创新高。看到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同事眼瞅着日益临近的高考,心急如焚,就请在省属院校工作的表弟来开导儿子。表弟一听就责备同事怎么现在才行动,离高考就剩几个月了,还说现在高考前一对一补课是标配,但是老师要根据孩子的水平来配备。如果从他这个超级重点高校请高材生作为补课老师,出发点虽好但级别太高,无论是从解题思路还是补课方式上跟孩子都是不对等的,孩子接受度不高,还容易产生挫败心理。表弟在一所普通高校工作,人脉较广,讲到这儿立马跟在外面开培训班的朋友联系补课老师,电话那头的朋友也是对表弟一顿数落,怎么到现在才想起来请老师的事?后来几通电话,据说是从别的学生那里“抠”出来的老师,安排了英语、化学、数学三门课,只能如此了。

同事说现在竞争压力非常大,听孩子同学家长说考前几个月,6门课,至少5万元。就这样,好老师还找不到呢。还有一个同事家有艺术类考生,上一个本地著名的补习班,考前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冲刺班,光3个月的文化课就1.5万元,还不包括以后的其他班。就这小班教学的模式,你不找人的话,提前报名都上不了呢。旁听的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我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中班,我真是顶着压力,有的孩子竟然报了六七个班,什么溜冰、小主持人、普通话、画画、跆拳道、舞蹈、英语,最少的也报了英语、画画、舞蹈。上学期末有个家长请假竟然是为了孩子要参加英语考试,天啊,只有4岁多的孩子参加什么英语考试啊!现在的兴趣班每一种每年少说也得5000元以上,掰掰我的手指头算算我的收入,这得北上广的收入才行啊,真是无言以对。

我家就是让孩子散玩,这也是我和老公要孩子前约定的,要给孩子轻松的环境。有时我忍不住跟老公说有的孩子报班了,老公就白我一眼,说你怎么这么不淡定呢?别把你的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你天天看的有关孩子心灵发展的书都白看了?现在到你应用实践的时候了,你怎么没有主心骨了?有时候去幼儿园接孩子,别的家长问我报啥班没,我都笑笑说孩子还小,不想给孩子压力。但是对方虽然没说什么,那个眼神啊,完全是在告诉我,对孩子的教育我太不尽心了。

合肥  张伟丽难在哪儿?

我们居住的小区,多年来门卫一直是形同虚设,所有车辆、人员都能任意通行,以至于丢失电动车、地下室被撬这样的案件屡见不鲜。近几年,随着周边其他新建高层小区入住率的提高,车位紧张的现状使得不少车主将车停进了我们的小区,于是小区除了原有固定车位外,空地、便道、绿地都见缝插针地停满了车,其情形可想而知。

前年,物业公司下发通知,为了加强门卫管理,保障小区安全,本小区业主凭房产证可为自家车辆办理出入IC卡,非本小区车辆不予办理,费用为每年120元。听闻此举,绝大部分业主表示支持,积极响应,主动办理了IC卡。但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只有本小区车辆凭房产证才可办理,而是只要交费就可以顺利办理,物业根本不加审查,所以周边其他小区的车主交了费之后竟然正大光明地把这里当成了停车场。另外,“一卡一车,无卡禁入”的管理制度执行得也不到位,只要无卡车辆鸣笛示意,门卫就放行,根本不问什么来路,以致有卡的车主也懒得摇开车窗刷卡,干脆直接按响了喇叭。

去年,物业针对车辆出入管理再次改革创新,将车辆出入IC卡升级为蓝牙装置。物业大力宣传,此装置直接装在车上,更加方便快捷,避免了车主在恶劣天气开窗刷卡的麻烦,并承诺将更加严格管理车辆出入,希望广大有车的业主予以配合,并给予办过IC卡的车辆免收蓝牙装置费的优惠,仍执行每年120元的收费。在物业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不少车主又装上了蓝牙。但过了集中办理收费期,物业便再无人过问此事,出入情况与以往没有什么区别。说句真心话,蓝牙的确方便了出行,但是当你看到其他车辆没有蓝牙,依然可以跟车进入或是由门卫操控出入的时候,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一转眼到了今年春节前夕,当大家都在为过新年做准备的时候,物业在小区大门口显著位置张贴出了大幅白底黑字的“蓝牙续费通知”,很是扎眼,与喜庆的节日气氛极不相称。该通知称,蓝牙费用已到期,春节期间,物业公司坚守岗位,可随时为车主续费,没有续费或没有蓝牙的车辆,将在2月13日后收取车辆过夜费,每车5元。通知一出,小区的很多车主议论纷纷,从前两年的情况看,物业在车辆出入管理上是雷声大雨点小,办不办卡一个样,装不装蓝牙都能出入。这一次,任由物业软磨硬泡、好言好语,大多数车主对此事还是持观望态度。

时至今日,没有蓝牙的和没有续费的车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小区,大家也没发现物业采取了什么措施。那天,小区大门围栏上的标语横幅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上面写着:树立正确的物业消费理念,克服恶意拖欠的不良行为!正当我一头雾水的时候,一位老者路过,他说这是物业公司在催缴物业费呢,据说本小区这几年物业费的收取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河北邯郸  郭爱华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