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朴槿惠

作者:徐菁菁

悲剧朴槿惠0  在2007年出版的自传《绝望锻炼了我》里,朴槿惠谈到1979年父亲朴正熙遇刺身亡后,因父亲下属的背叛,自己被所有政治关系抛弃的刻骨孤独。她感慨,“人们一旦尝到权力滋味,就会成天为了不失去权力而战战兢兢”,为此甚至“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主张,彼此没有信义只有算计”。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非亲非故的崔顺实成了朴槿惠最信任的人。接着朴槿惠感慨道:“权力这种东西感觉一辈子都能握在手里,但其实某天会突然像风一样消失。”

  最后这句话成了写给自己的谶语。1997年,“隐居”18年的朴槿惠宣布加入韩国大国家党,重出政坛。此后她当选国会议员,在大国家党濒临绝境之际挺身而出任党首,历经15载磨砺,最终在2012年大选中成为韩国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统。那时,朴槿惠是韩国民主化后最受欢迎的当选总统,而仅仅4年后的今天,她的支持率跌至5%,成了最不受欢迎的总统。在首尔,人们用2008年美韩牛肉风波以来韩国规模最大的游行示威要求她下台。

  55年,两入青瓦台。朴槿惠一家为权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双亲死于非命,姐弟三人反目。跌宕人生际遇、“闺蜜”和宗教这样令人充满遐想的元素,加上独身女性总统的神秘身份,使一场政治危机在八卦、阴谋论和宿命论中喧嚣不已。而喧嚣中一个事实常常被忽略:朴槿惠的悲剧从来不是她个人的悲剧。

  1961年,9岁的朴槿惠和弟弟妹妹一起跟随父母迁居青瓦台。被后世誉为“现代化之父”的父亲朴正熙从此开始了一场浩大的现代化改革。为了应对朝鲜带来的国家安全压力,他借鉴日本“二战”前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以威权政府的绝对权力为后盾,使用贷款、税收、财政支持等多种手段来牢牢控制企业,督促他们参与全球自由市场的竞争,为韩国的经济崛起杀出一条血路。

  朴正熙的18年执政为包括女儿朴槿惠在内的后世韩国总统留下巨大而复杂的遗产:震惊世界的“汉江奇迹”奠定了韩国今天的经济基础和地位;而政府对经济的深度介入则使得官商勾结成为韩国政经运作的“常识”,结构性腐败在朴正熙执政时期业已存在。

  1987年开始韩国民主化转型试图更改威权政治的形态,但它同时背负着数个包袱。以忠孝为支持的儒教秩序使韩国政治价值始终存在二元结构,从政党到国家,民主架构的建立都无法改变以权威政治家为核心的实际运作方式。而南北常年对峙的安全处境客观上为一个超级总统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人治加巨大的权力,使亲信政治和密室政治有了巨大的存在空间。

  从卢泰愚到朴槿惠,所有韩国民选总统皆以深孚众望登台,以身败名裂收场。吞噬他们的从来都是二者:亲信和与财阀相关的贪腐。殊途同归背后的推手并不是“宿命”,而是朴正熙的遗产,是韩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它的代价。 朴槿惠韩国时事朴正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