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蜜门”背后的韩国宗教与政治
作者:艾江涛( 2015年11月14日,首尔警方强力驱赶反政府示威的群众,致使农民白南基遭高压水枪击中而昏迷 )
当地时间11月4日上午10点30分,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青瓦台发表的直播电视讲话中再次向国民道歉。在讲话中,朴槿惠对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崔顺实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并明确否认加入邪教。
事实上,截至目前并无更多事实证明曾经的佛教徒、后来的牧师,并持有所谓可以对着圆圈念咒治病的“永生劫”理念的崔太敏,对朴政府的执政有何直接影响。但另一方面,对朴槿惠受崔太敏控制的质疑与指责,在其1997年重返政坛之前便已开始,质疑者既有她的弟弟与妹妹,也有政坛对手。
1990年,朴槿惠的妹妹朴槿令与弟弟朴志晚在写给时任总统卢泰愚的亲笔信中称:“我们姐姐唯一的罪,就是被崔太敏彻底骗了。”并要求“严惩骗子崔太敏,为保护前任国家元首,请将被崔太敏迷惑的姐姐朴槿惠解救出来”。2007年,朴槿惠首次参加总统竞选,在争取大国家党党内提名时,对手李明博就曾说,如果朴当政,崔顺实家族干涉的可能性很大。同年,韩国情报机构KCIA泄露有关朴槿惠与崔太敏关系的文件也曾涉及“控制身体和灵魂”的说法,朴为此在党内听证会接受150个问题的询问。
这些责难背后,除去有待进一步证实的亲信干政借以牟利等问题,难以回避的地方在于,朴槿惠与宗教人物崔太敏之间的密切关系,后者一度将这种关系称为“精神上的夫妻”。1974年,朴槿惠的母亲陆英修遇刺身亡,崔太敏正是在这时走入她的生活。崔写信告诉朴槿惠她的母亲陆英修给自己托梦。见面后,崔以陆英修附体的模样对朴槿惠说,跟随着自己可以将她引往好的方向。对此情景,据说朴槿惠曾一度昏厥过去。就像朴槿惠公开承认的,如果说对于一个刚刚经受人生重大打击的22岁少女,崔太敏的出现更像一个精神上的安慰,本无可厚非的话,可联系她日后步入政坛后遭受的不断指责,却颇能看出韩国历史上一直以来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
像不少国家一样,韩国历来有神教,也即萨满教的原始信仰。所谓神教,是指通过巫师的中间作用向天神祭祀,举行咒术的宗教。传统的影响非常深远,佛教、基督教传入韩国时,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萨满化的倾向。在朝鲜王朝末年,在国内政治腐败、列强入侵、社会陷入绝望之际,传统的儒教、佛教不能提供救亡图存的指引,而来自西方的天主教又被视为陷国运于危险的西学。1860年,崔济愚“以道为天道,以学为东学,挂出布德天下、广济苍生的标语”,倡导东学。这种杂糅的宗教结合神教色彩,萃取了“儒教的五伦五常、佛教的慈悲平等、天道的无欲清净”。1905年,东学教团正式启用新名“天道教”。1919年3月1日,天道教与基督教、佛教三个教团的几十名代表发表独立宣言,继而引发大规模的民众游行,史称“三一运动”。可以说,东学与天道教,成为朝鲜王朝末年与日本殖民时期,参与政治、追求民族独立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正因此,卢吉明等韩国学者在《韩国民族宗教运动史》中高度称赞天道教等民族宗教在坚持民族独立与恢复主权运动中的功绩,并不无遗憾地表示“光复之后民族宗教并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奎 )
崔济愚创导的东学,还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催生出大量新兴的类似宗教,或称为“似而非”宗教。这些宗教发扬韩国的神教传统,并且与儒、佛、道三教融合。正如金得榥在《韩国宗教史》所述,这些宗教除了教理的大杂烩,也更为现实主义,宣称“信仰他们所主张的道,守持他们所提出的教义信条,即将到来的不是来世而是今生就能体验的地上天国”。某种意义上,崔太敏所创的“大韩救国宣教会”,讲求算命治病,谋求生活利益,也属于今天仍有的70多个“似而非”宗教之列。
韩国国民对这些新兴宗教的看法,颇有矛盾之处。一方面,它们曾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民族救亡的作用,并通过引导民众对启发韩民族做出了贡献;可另一方面,一些如侍天教这样的教派,也成为卖国的先锋,一些团体所散布的迷信妄言乃至淫乱杀人等暴行,使它们成为不折不扣的邪教组织。此外,从大的方面而言,1948年大韩民国建立时,就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的政策,宗教干政一直是政界的敏感话题。尽管如此,韩国多任总统都是基督徒,宗教仍在韩国政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此次朴槿惠“闺蜜门”引发的民众担忧,只是这种影响的一次放大呈现而已。
为此,本刊专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奎,为读者解读韩国宗教与政治的纠葛。
三联生活周刊:20世纪70年代后期朴槿惠多次参加崔太敏举行的宗教活动,并在母亲去世后受其影响很深,引发人们对崔太敏的关注。怎样看待朴槿惠与崔太敏的关系,以及崔所创立的“大韩救国宣教会”?
黄奎:韩国的宗教格局一直是多宗教和多教派的,其宗教生态的高度多样性可以从宗教教派与宗派数量略窥一二: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韩国至少有18个佛教宗派、94个基督新教教派、393个小型新宗教团体(包括圆佛教、天道教和伊斯兰教)。与文鲜明的统一教、赵镛基的汝矣岛全福音教会的烜赫一时相比,崔太敏创立的所谓“大韩救国宣教会”,不过是韩国形形色色基督教异端教派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影响甚微,近来因所谓“闺蜜干政门”才偶然暴得大名。
至于朴槿惠青年时期由于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受“大韩救国宣教会”吸引而涉足其间,深受崔氏父女影响,且一直持续至今,可以认为是朴槿惠的个人行为或私事,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种种迹象业已表明,朴槿惠的总统职务行为已无法摆脱公私不分和宗教甚或邪教干政的质疑。
三联生活周刊:韩国各种宗教深受本土萨满教(神教)影响,有很强的巫术色彩,一些资料中也能看到崔太敏传教时教徒痛哭流涕的场景,及他画圈治病的理念。如何看待这种宗教的萨满化倾向及韩国人的宗教实用主义?
黄奎:以万物有灵论(Animism)、萨满教为核心的民间信仰或弥散型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对韩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韩国民众无论信仰何种宗教,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萨满教的影响,此可谓朝鲜半岛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基因之一。亡灵托梦、画圈治病、教徒痛哭流涕之类匪夷所思的现象就是这种影响的具体例证。这种前现代的、非理性的文化传统,对缓解朝鲜半岛的战争苦难所带来的精神创伤和韩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人生困惑可能有一定作用。
深入考察韩国宗教问题会发现,祈福信仰在韩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祈福信仰来源于萨满教信仰。韩国人主要的祈福诉求是健康、生活富足,找到好配偶,拥有好工作,拥有商业资产和今生的和平生活。韩国人之所以会热衷于祈福信仰,是因为他们100多年来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朝鲜战争后满目疮痍的艰难生存条件,更使得韩国民众对于财产、健康和个人问题的解决抱有强烈的愿望。由于韩国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都早已不同程度地萨满教化,因此浓烈的祈福信仰气息常常会冲淡不同宗教间的实质差异,远非虔诚宗教徒的不少普通韩国人穿梭涉足于不同宗教之间,对宗教信仰抱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许有助于淡化令人恐惧的宗教狂热,亦未可知。
三联生活周刊:如何看待光复之前,天道教、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在民族独立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些韩国学者称其为“民族宗教”,而认为“似而非宗教”等名称是日本侵略者的说法,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黄奎:在1919年韩国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中,民族主义共识使韩国基督教与天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合作,将基督教义与民族解放运动联系起来,使得基督教逐渐成为爱国的“民族宗教”,甚至成为韩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者企图使日本神道教成为朝鲜半岛的全民信仰,因此将包括基督教、天道教、佛教在内的各类宗教诬称为“似而非宗教”予以打压。韩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身份,其宗教信仰在具体历史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当事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对韩国民族解放事业的“宏大叙事”而言不宜夸大。
20世纪40年代末朝鲜半岛南北分治后,在韩国逐渐兴起的一些“似而非宗教”或伪似宗教组织(Pseudo Religion)甚或膜拜团体(Cult),则大多是基督教异端教派,其中不少实际上是鼓吹教主崇拜、渲染世界末日威胁、巧言令色骗财骗色的邪教组织。
三联生活周刊:大韩民国建立时就确立了政教分离的政策,但宗教对政治的影响依然很大,请结合例子谈谈具体影响。
黄奎:韩国历史上曾有基督徒李承晚、金泳三、金大中担任总统。上一届总统李明博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出生于基督徒家庭,曾担任过韩国守望教会的长老。宗教信仰对于韩国政治的影响,尤其是总统的影响,李明博在国家早餐祈祷会下跪可算得上一次标志性事件。
据韩国媒体报道,李明博在教会以谦卑、热忱的服事得到弟兄姐妹的爱戴。他任首尔市长期间,曾公开宣告将这座城市献给神掌权。2011年,韩国《中央日报》报道了韩国总统李明博在3月3日参加首尔COEX里举行的第43届国家早餐祈祷会时下跪祷告,此举在韩国引发了争议。韩国总统府方面对于发生现任总统下跪一事解释说:“祈祷以什么形式进行完全取决于牧师的指引。”但是总统府内部认为“牧师做得出格了”,对此非常不满。韩国国家早餐祈祷会的名字起源于1966年总统早餐祈祷会,从1976年第8届起,开始使用国家早餐祈祷会的名称,时任总统每年都会出席。
追溯韩国历史和政治中的基督教元素,可以发现,朝鲜半岛的萨满教、儒教和佛教传统尽管历史悠久,对民众的影响根深蒂固,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所遭遇的国家危亡和苦难的历史情境中,以往的传统在救亡图存方面黯然失色,不堪敷用,而基督教却异军突起,以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诉求为传教策略,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督教徒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却在朝鲜半岛社会中站稳了脚跟,同时也为暂时处于下风的西方势力尤其是美国势力在未来重返朝鲜半岛、恢复影响埋下了伏笔。
一方面,朝鲜王朝末期封建专制腐败造成的苦难,日本殖民统治期间遭受的苦难,朝鲜战争期间遭受的苦难,所有这些苦难加在一起,几乎使韩民族陷入绝望。基督教会在战后韩国的物质废墟上提供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等帮助,在韩民族的心灵废墟上提供慰藉、提供基督的救世福音,得以快速扩张。另一方面,美国有意扶植基督教以抵御共产主义的渗透,尽管基督教反对军人独裁统治,但韩国历届政府在与朝鲜政权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较量和抗衡时,也有意利用基督教。国际国内的这些政治因素为基督教在韩国的发展壮大以至于迅猛扩张提供了“处境化”的有利条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考虑到韩国的“事大主义”的历史传统及不容忽视的地缘政治因素,基督教在韩国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影响衰微和欧美影响增强的产物。无论是李明博下跪事件还是朴槿惠“闺蜜干政”事件,韩国现实政治中的宗教元素,事实上都是在以戏剧性的偶然事件反映宏大历史背景下地缘战略博弈的某种逻辑必然。
(感谢郑继永、涂怡超、王梓对本文写作与采访的帮助)(文 / 艾江涛) 李明博背后基督教韩国政治佛教宗教政治朴槿惠韩国闺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