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的“票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光明)

“票荒”是国人的出行之痛。因此,我一直不敢在春节期间返家,更不敢利用节假日旅行。可是这个国庆节,我却不得不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8月下旬,赴京参加学习,结束时间刚好是9月30日。我深知国庆长假期间车票紧张,故而9月初就开始筹划国庆返家的订票事宜。9月1日晚上订票,网上一片灰暗,相宜时间的车次全部提示“无票”。近一个月的提前量,竟然无法买票!我只好求助在京的朋友。

朋友很是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他没帮我买票,却教给了我购票的方法。他告诉我:实在没票,就扩大购票区间,最不济的情况,扩大到终点站一般都会有票。不对啊,应该是小区间有票而大区间没票吧?带着疑惑重新订票,果不其然,有票了,而且数量还不少。按照相同的方法,试着查看了其他的车次,都是一样一样的,这不由颠覆了我对中学阶段关于“集合”“包含关系”等一些基本数学知识的认识。当然,买票区间扩大了,票价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就我这次旅程而言,计划北京到怀化,只能买到北京至贵阳的车票,原本213元车费变成了268.5元,无谓超支26.1%。车票是9月2日订的,我也一直试图能抓住机会改签,虽然每天关注,但直到9月30日乘车,还是没能成功。

后来我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甚至还比较普遍。去火车站途中得知,与我一起学习的一个同学,他计划回柳州,但购票目的地却“被延长”到了湛江;及至上了火车,我就近询问了相邻、相对的其他五名乘客,除一名乘客计划行程与购票行程一致以外,其余四名乘客的目的地都被不同程度地延长,其中两人从湖北孝感“被延长”至贵阳,两人从湖南长沙“被延长”至贵阳,特别是湖北孝感的两名乘客,票价从141.5元被提高至268.5元,无谓超支车费近一倍。那趟列车,在长沙之前的沿途车站上下乘客数量总体维持平衡,始终处于比较拥挤的状态;在长沙站,上车乘客人数已明显少于下车乘客人数,特别是到了娄底站之后,车厢竟然空出了近三分之一的座位。面对这些为数不少的空位,我不禁惭愧起来:我们超需求购票,岂不是影响了其他乘客的出行,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票源紧张的帮凶?

据了解,为避免短途客流过多占用长途客流车票,满足长途购票旅客需要,并最大限度地保证列车上座率,购票系统实施了短途限售。我不否认铁路部门实施短途限售的良好初衷,但从这次乘车体验来看,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乍一看,列车上座率很高,似乎是解决了乘客出行难的问题,实际上不仅没有缓解票源紧张,反而浪费了部分运力资源,还背上了“让乘客为冷门路段列车空载买单”的嫌疑。毕竟,超计划购票的那一段行程并非刚性需求,乘客提前下车空出了位置,但真正需要乘客的路段却买不到车票上不了车。看来,饱受诟病的“票荒”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运力不足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简单一限了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票荒人为

上一篇: 好东西(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