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因工作关系,我常去北京。国庆前夕,我看到小区公告栏有车位出售的小广告,说因长期在外地工作,欲10万元把小区内升降式机械停车位卖掉,他的车位在地上一层。
此停车区域我挺熟悉,就在小区中间,每个车架子可停四辆车,地面停一辆,地下有三层,可停三辆,需要用车的时候,刷卡即可自动升降。三年前卖的时候,地面停车位6.5万元,地下一层6万元,地下二、三层再便宜些。按理说,即使在当时,该价格在北京四环里也算非常便宜了,但因其没有产权、地下三层的高度停不进SUV、当时附近停车位还充足、一户限购一个等原因,摇号后车位卖得并不算好,地面一层和地下一层的当天售罄,好些摇到地下二、三层的业主放弃购买,陆续小半年车位才售完。
没想到,这几年因电动车不限购等原因,机动车迅速增加,再加上小区附近一些道路不再让停车,晚归的车主在风雨中找车位显然成了折磨,还要担心车被划伤,不胜其烦,车位价值就凸显出来。我打电话咨询,一老大姐接的,说暂时不卖了,有的都出到20万元了,出到30万元就卖。不到三年,6.5万元就飚到30万元,涨了近5倍,傲视全球房价,秒杀环球股市。幸好当年买了个地下一层的车位,大不了换车不考虑SUV,不然我真是泪奔。但我坚信,要不了多久,大姐的车位30万元也会卖出去,供求关系才最终决定价格,因为它的稀缺性,同区域不少小区的车位早已超30万元了。
国庆假的最后一天,我回到故乡湖北长阳县,一个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午饭时,妹妹也谈起车位。她的房子买得早,基本没有规划车位,如今停车成了老大难,附近新建了一个小区,想去买个地下车位,没想到根本不对外卖,13万元一个只对业主。每次想开车出去时,既担心回来找不到车位,又担心出去了找不到车位,于是那辆老旧的“新大洲”踏板摩托又焕发了新活力,送孩子上学、上街买菜还得靠它。而爱车,每天折旧加保险就耗去了100多元,却派不上用场,令人爱恨交加。
妹妹还说,县城停车最难的是最繁华的沿江大道和龙舟大道,没地下停车场的老楼房居多,饭点想找个车位,往往从街头溜到街尾也难以如愿。中心地带的地下车位已近20万元,接近旧点的小两居价格。由于县城依山傍水,平地相对稀缺,老广场、球场和空地早被县里高价卖了搞房地产,如今再想建几个立体停车场都没地方。一到晚上,人行道、绿化带全挤着车,交通混乱,交警转着圈地贴罚单。车主们也没办法,车总得有个窝呀,只能是乱停赌运气。父亲摇头感叹:以前有车是福气,如今有车是祸害,成灾了。
房市被限购,车市成了唯一被认为能拉动经济的支柱产业,车位和交通,就成了靓丽数字背后的阴影。 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