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萧一峰)

一条公认的宽阔而通畅的绿荫大道,突然被开膛破肚,导致拥堵不堪,我原本15分钟就能从家里到达单位上班,这路一修,最长的时候堵过两个多小时。由于百姓无法出行,施工方无奈只得停下来,结果成了半拉子工程。

给道路开膛破肚建的是城市快速公交(BRT)项目。BRT要实现的是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因为一些城市已经建了这种发达的交通系统,如地铁一样象征着城市发展的水平,有关部门就坐不住了,也匆忙拿出来一个方案。没有征求百姓意见,没有召开听证会,项目匆忙上马。规划的这一条BRT,原来的道路虽然通畅,但道路资源却是明显无法承载BRT的高标准的:原来的道路主要是双向四车道,如今,道路正中间建起了BRT公交车站,两边各一个站台就占据了双向两车道。原来项目方是要把所有的道路资源都由BRT占用,那么社会车辆就没路可走了。于是项目方又规划把非机动车道改成机动车道,所谓“占一还一”,让社会车辆去走改出来的非机动车道,那非机动车道就得走人行道了。行人怎么办?如此规划居然都通得过。

城市道路改造引起的施工拥堵是令人痛苦的,但合理的改造百姓愿意忍受暂时的困难;可是BRT建个公交站台的施工拥堵却是令人绝望的,因为连公交车都没法坐了。我和同事们只能买个电动车或者自行车上下班,一时间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电动车突然就多了起来。趁此时机,还有一些人开着电动车做营运生意,乱象丛生,事故多发,老百姓叫苦连天。结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项目暂停了,但项目方显然是不会死心的。为了扩展道路资源,我发现项目方正在悄悄地移除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一些树木被移除或砍掉,令人心痛,好好的一条道路被搞得千疮百孔。据报道,这条路还要在原来7亿多元预算的基础上再追加投资3亿多元。

并非所有的形象工程都劳民伤财,但劳民伤财的工程为什么能继续推行下去呢?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事关民生的事情,还是得多听听百姓的声音,得有一个合理规划,还得讲究个科学决策。如今,拥堵好像成了每座城市标配的城市病,可是,有多少城市病是因为人的乱来搞出来的呢? 民生城市

上一篇: 垃圾围海